汽车,成了这个时代最贵的快消品。我真没开玩笑。最近问界M6又要上市,朋友圈里好

汽车,成了这个时代最贵的快消品。我真没开玩笑。最近问界M6又要上市,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已经在研究配置,算首付了。你说咱普通人攒点钱容易吗?前两年刚把房贷压力缓过来,这边新车广告又开始狂轰滥炸,感觉钱包刚松半口气,新的“花钱黑洞”又堵上门了。

搁十年前,谁要是说车是快消品,准得被笑话。那时候大家觉得,花几十万买套房才叫实在,那房子能住一辈子,墙皮掉了修修,水管坏了换个,怎么着也能传给下一代。可现在倒好,同样的预算甚至更多,砸在一辆车上。开个七八年顶天了,好多人换车比换手机还勤——去年刚提的BBA,今年看新能源火了,转头就想换智能座驾。

汽车,成了这个时代最贵的快消品。我真没开玩笑。最近问界M6又要上市,朋友圈里好-有驾

有人说这是“工业垃圾”,太难听;说“高级电子耗材”,倒挺贴切。你想啊,现在的车跟手机似的,芯片、系统、辅助驾驶功能半年一更新。你三年前买的车,放到现在可能连车机系统都卡成PPT,更别说那些花里胡哨的新功能了。车企也精得很,每年推新款,外观小改、内饰升级、智能配置加一堆,明摆着告诉你:“你的旧车该换了。”

我有个表弟,2019年买了辆二十多万的合资SUV,当时觉得“开十年没问题”。结果去年陪他看车,销售指着他那车说:“哥,您这车机还是CarPlay,现在都普及华为HiCar了;辅助驾驶就L2基础版,我们现在L2+都算标配。”表弟当场就动了心,算完账发现,卖了旧车贴点钱,能提辆配置翻倍的国产新能源。你说这不是被“套路”了吗?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过,2015年国内车主平均换车周期是7.3年,到2023年已经缩短到5.8年。换句话说,以前一辆车能陪你小十年,现在五年不到就想换。这里头有车企推新的功劳,也有咱们自己“喜新厌旧”——毕竟谁不想开辆科技感足、样子酷的新车呢?

可话说回来,车再怎么“高级耗材”,它不像手机坏了能随便换。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支出,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邻居老张,为了换辆新能源,把准备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学费都挪用了。他说:“现在新能源保值率低,开个三五年卖的时候能亏一半,但开着舒服啊,智能驾驶能解放双手,孩子坐车也不闹。”你看,这就是矛盾——明知道可能亏钱,还是愿意为体验买单。

也有人算细账:油车每年保险、保养、油费得一万五,电车省点也要八千。加上折旧,开五年至少亏十万。可反过来想,要是这十万用来旅游、买家电,生活质量能提升不少。说白了,车早就不是“代步工具”那么简单,它成了生活品质的标签,社交场合的面子,甚至是个人品味的延伸。

汽车,成了这个时代最贵的快消品。我真没开玩笑。最近问界M6又要上市,朋友圈里好-有驾

那问题来了,这游戏规则谁定的?是企业不断用新技术刺激需求,还是咱们自己把车当成了“身份象征”?可能都有。就像当年手机从“耐用到一年一换”,现在车也走上了这条路。区别在于,手机再贵也就几千块,车可是要掏空半个家底的。

其实冷静想想,车本质还是工具。你要是天天跑工地,皮实耐造的油车足够;要是主要城里代步,电车省的钱够你加好几年油。换车频率高不高,关键看你需不需要那么多“新功能”。但现实是,广告里的“智能座舱”“零百加速3秒”,总能戳中咱们那点“想要更好”的心思。

说到底,汽车成“最贵快消品”,是时代变了,需求也变了。咱们不反对买新车改善生活,但得想清楚:这钱花出去,是真需要,还是被“新”字忽悠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数据参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报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