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最近又整了个大活。9月5号刚官宣的全新电动跨界车iX3,甚至还没正式上市呢,就把网友们的心思都给调动了起来。倒也不是说这车有啥特别牛的黑科技,热议的焦点全在那前脸造型。有人一看直说:“这丑得不是一般水平!”有人憋着乐说:“这鼻孔比鼻子大的设计,是不是有点太勇了?”你说现在流行什么“丑萌”、“魔性”,我还真没想到宝马都开始玩这套了。
设计这玩意儿一直是门玄学。宝马说新iX3致敬的是六十年代的Neue Klasse经典,但我寻思这叫致敬吗?就像你给自己剃个锅盖头说学习复古时尚,可能时尚圈还真不认你这“抄冷饭”。脸盘大的宝马格栅原本是宝马的金字招牌,换成电车之后没了散热的刚需,却又非得加出一种极限夸张的大鼻孔——你是炫技还是考验审美下限?
当然这也是个大哉问:车到底是得好看,还是得有辨识度? 很多人觉得这前脸抽象得都能C位出道了,说丑的骂得痛快,但支持的也不少。有人觉得脸丑但“有个性”,有人觉得“只要一眼就记住,总比大众脸要强”。这事儿就像人找对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现实永远是,要真让你花几十、上百万买辆抽象的车,你能忍每天早晨下楼都盯着这鼻孔笑场吗?
说再多归根到底是个面子问题。汽车还是很多人的移动名片,买宝马的考虑本来就不止是功能、性能这么简单。你说花同样的钱买国产高配,性能智能绝对能碾压宝马,但为啥就是一堆人铁了心还要个蓝天白云的标志?那就是一种身份、排场的需求。可是新一代中国的消费者,咱真的还看重这种“车标溢价”吗?
这些年国产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真是杀疯了,华为、小米、蔚来们不是没钱没技术,反而正赶风口浪尖一直往上卷。 宝马也急了,这不赶紧搞“深度国产化”,AI大模型,独家中国调校,一个劲的强调“我们懂你中国人”,味儿都快变成鸿蒙味了。但说句实话啊,老外真能懂中国消费者的心思吗?宝马仔细钻研的所谓“创新”,背后到底是真心实意想打开中国市场,还是还带着一点高高在上的老外思维,用点新瓶装旧酒,糊弄一下就得了?
现在国产新能源的车不光技术比你猛,软件也卷得飞起。什么高阶智驾、正反泊车、自动变道、会说话的AI助手,甚至手机遥控开门、各种花活比比皆是。价格优势也明显,十几二十万的车就能玩出花样了,你宝马再想当年那股“卖标志儿收智商税”的机遇,可真的过去了。技术上没代差,价格还虚高,难怪你新车一亮相还得靠“前脸抽象”搏一波眼球。
可说到底,宝马这iX3也不能光靠脸谱化就轻易下定论。真要论硬件,一车900公里的续航,10分钟快充350公里】,全景AR投影屏幕啥的,确实很能打。这些配置放进口国产新能源行列里,也是妥妥的顶配。宝马这次没继续躺在功劳簿上睡懒觉,是真的憋着劲要抢新能源话语权了。你看以前传统豪车每次更新,都是小修小补,自己的那些“金刚钻”车型一泡多少年。有多少年中年男人扎堆开的5系、7系,后座一坐老板,然后直接睡觉,没什么新花样。可现在,新能源这个新赛道,大家都得重新洗牌。不管你是老大还是菜鸟,只要搞不出新意,消费者立马一脚踹下牌桌。
那宝马能不能靠这些亮点逆风翻盘呢?且不说价格,到2026年量产那一年,国产新能源能不能再卷一轮,把你宝马的“遥遥领先”变成“刚刚及格”都是一说。市场不等人,这两年技术更新有多快,谁都能看到。你iX3现在提的全景视平线投影,说不定明年小米就用量产迭代三四代了;快充这事儿,吉利、比亚迪们的功夫也不是盖的。这种情况下,宝马的王炸,最后成不成“炸弹”,就要靠实际表现。
这里还有个最现实的问题:中国年轻一代买车,更看重的是装X,还是科技体验?我留下的这个问号,是想让大家自己琢磨。你说后浪们,愿不愿为一个“长鼻孔宝马”买单?北上广的潮人们,好不容易攒点钱,是不是就弱水三千偏要取这独一瓢抽象神水?这一代中国汽车消费群体,和当年“我买BBA我有面”的老路子,比起来,恐怕天差地远。你给的面子够不够大,得看你的创新本事够不够硬。
而宝马现在最怕啥?怕的就是自己两头不是人。往左靠攀比国产创新,软件迭代跟不上;往右守护传统高端身份,结果功能又被国产打得体无完肤。高端车过去玩的那套“规矩”、“分数”体系,正在被中国车圈搅得天翻地覆。你敢标高价没人买账,你真敢卷价格又害怕自掉身价。电车这个大潮,谁也没有天然特权。
吐槽来吐槽去,我还真不得不替宝马捏把汗。这年头大厂创新都挺难,一个老牌巨头偏偏还得背着数十年金字招牌的小包袱。你不创新,铁粉都走了;你一创新,老粉直接破防:“还我那个正经宝马!”可你要是半吊子创新,搞出来个四不像,既不讨好年轻人也挽不回老炮粉丝,就很尴尬了。你说设计师是不是也冤,都卷到艺术实验边缘了,生怕自己创新不够大胆。
咱再看看网上各种表情包,把新iX3跟各种搞笑漫画对比,大家调侃归调侃,到底是宝马流量密码,还是一场车圈“玩梗事故”,还真不好说。毕竟车圈大众审美脾气都大得很,每一次极致创新都冒着赌注。赢了就成时代标杆,输了就成下一个“车圈反面教科书”。
最后听我一句话:宝马牛不牛,真还得两年后中国路面见。但无论评论怎么吵,宝马这次没躲变革的刀刃,反而抢着让子弹飞一会儿,是件值得鼓励的事。比那些死守“家族脸谱”、外形五十年如一日的老车厂强多了。中国新能源车圈有多快、市场有多卷,已经给宝马们足够压力和灵感,以后我们买到的车会越来越有意思。未来到底哪个车企笑到最后,轮不到今天就下最终结论。但有一说一,把创新做出话题,把技术卷出层次,总比藏着掖着,混吃等死强多了。
大家怎么看?你会选美还是选个性?头铁买“抽象宝马”的原因,你心里有谱没?不妨留言见见高。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