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狙击战又打响了!这次,不是玩虚的。你说比亚迪喷气式模式挺猛的,但吉利的打法简直像降维打击——悄无声息中将对手一寸一寸按在地上碾。
昨晚我刷微博,看到银河星耀6刚一开卖,价格6.88万起,差点没喷出来。这价格,不比秦PLUS贵点?反正我算了下,便宜一两千的事情不大,说白了就是你比我贵,就不能比我配置多一点?这逻辑真简单——比亚迪的车动作大,定价也飘得高,但吉利这次是真的想锁死市场,把比的价格拉到最低,然后拼配置硬刚。
你知道我为什么关注它的尺寸吗?4806mm的长,配上2756mm的轴距,空间比秦PLUS还大。这车后备箱给到609升,满载行李,无压力。朋友说: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划算的紧凑型,结果发现比家里的五座车还大。我其实也想,他说的没错,空间升到那份上,几乎可以跟几年前的几百万配置比拼了。
配置也是打的很硬。比如那台热效率47.26%的专用发动机——这个数字我中途还去查了下,真心不差,比比亚迪的某些混动车型看着还要高,就是那种你想跑得远点,还跑得更省油的设定。亏电油耗才2.8L每百公里,满油满电能跑1700公里,这个场景我倒是第一回听说能用从北京到上海来作比的。有人问:这可靠不可靠?我猜应该还行,不过没细想过,毕竟长途怎么跑还得看实际表现。
昨天我翻了翻自己碎片的笔记,发现配置上的超级预算操作真让人惊讶,比如6.88万就能拿到一块2K大屏,有场景自动泊车,连超国标碰撞都过了。以前想这个价格,要装智能座舱还得加钱,现在都成标配。你问我:是不是量产后成本也便宜?还是吉利用的芯片或材料更便宜?这个我也在猜,但没确信——可能某些部件的采购渠道自己跑得更快,成本控制得更牢。
对比比亚迪秦PLUS的入门版,空间确实不大,智能配置得加钱选,想搞个全能的就得掏腰包。网友们也说:比亚迪这波真是把性价比焊死在床上。但我觉得李书福的逻辑也挺直白:他们用混动打开市场,吉利就用更强的技术和新人的价格去接盘。
雷神电混系统热效率比比亚迪更高,神盾电池安全性能也杠杠的。价格还能更狠一些,像是在用同样的钱,给你更好的。这让人怎么不心动呢?我估算,百公里油耗可能比比亚迪低点,保值率估计也稳得多(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在这种价格区间,竞争怎么跑得过配置+成本双重碾压。
2024年我觉得,吉利银河系列已经开始把比亚迪从部分细分市场撵下去了。星耀6瞄准6到10万的空白区,他是不是在试图连销量的基本盘都抢一抢?有点像那天朋友说的,你看比亚迪怎么反应?会不会又是‘走偏路’?其实我自身有点疑问:比亚迪的技术积累确实厉害,但价格真差那么多吗?会不会这种炮弹打得太近,反倒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稳?不管怎么说,吉利这次的动作,是真打得狠。
还要说一句,我常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人们聊车,很多时候配置越多越好其实只是被广告洗脑。因为大部分人骑着车,也不是真的追求啥极限性能,更在意空间、油耗、价格。这次吉利把配置拉满,价格又不到比亚迪的半数,真让我觉得,未来是不是每个细分市场都要被这种降维打击破解掉?题外话:你觉得比亚迪还能保持优势多久?还是说,只能去想想苹果怎么用横扫的姿势打市场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