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订单破20万,锁单后却要等上整整一年,这不是抢购限量版球鞋,而是购买一辆小米YU7的日常。
“我去年订的小米SU7到现在还没提到车,新出的YU7又要等一年,这简直比买房交楼还慢!”一位在小米社区抱怨的消费者道出了不少新能源准车主的心声。
在新能源汽车火爆销售的背后,一场关于交付等待的消费煎熬正在上演。当小米YU7标准版交付时间长达58-61周的消息传出,意味着消费者现在下单,要等到2026年底才能开上车。
01 漫长的等待,新能源车的普遍难题
2025年6月,小米YU7开启预售仅3分钟,大定数量就突破20万台。这种火爆的销售场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不罕见。
但紧随其后的不是交车的喜悦,而是漫长的等待。小米汽车App显示,YU7标准版锁单后最快需要58-61周才能交付。
这不是小米独有的现象。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交付周期拉长几乎成为热销车型的“标配”。
理想i6的交付周期需要16-19周,而一些豪华品牌更是让消费者等到“地老天荒”。预订兰博基尼Revuelto的顾客需耐心等待两年多,提车时间排到2027年。
劳斯莱斯首款纯电轿车Spectre闪灵的消费者,同样要经过十几个月等待才能提车。
在MPV领域,丰田的埃尔法和威尔法在日本本土下单后提车等待时间长达3年。这样的等待周期,足以让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上小学。
02 为何提车要这么久?
供应链限制与生产瓶颈是导致交付缓慢的首要因素。一辆车由数万个零件组成,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最终交付。
以小米SU7为例,2024年5月前,其标准版搭载比亚迪弗迪工厂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受电芯产能不足影响,交付时间大幅延长。
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虽然较疫情期有所缓解,但高阶芯片的供应仍然紧张。
除了供应链因素,产能爬坡缓慢也是制约交付的重要原因。小米汽车亦庄工厂的产能极限是30万辆,二期工厂刚刚竣工,规划产能15万辆。
即使开足马力,今年交付量也不会超过40万辆。而截至2025年6月,小米SU7还有超过14万辆订单未交付,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已突破24万辆。
面对如此巨大的订单缺口,即便是开足马力的生产线也难以短期内满足所有消费者。
手工定制更是拉长交付周期的典型因素。劳斯莱斯Spectre作为纯电轿车,采用纯手工打造,产能有限。慢工出细活,但对于急切想拥有座驾的消费者来说,这种等待尤为煎熬。
03 消费者的抉择与困境
面对漫长的交付周期,消费者的反应各不相同。
“情怀与真爱”让一部分消费者心甘情愿加入等待大军。一位小米粉丝表示:“从手机到智能家居,我家几乎全是小米的产品。所以,即便要等上一年,我也得下单。”
不急需用车的消费者也更愿意等待。一位刚毕业的年轻人分享了他的心态:“父母名下都有指标,家里有两辆油车,不着急用车,所以等候时间长也没关系。”
然而,对于急需用车的消费者来说,漫无止境的等待让他们不得不转向其他选择。一些消费者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比如购买二手车辆或转向交付周期更短的品牌。
情绪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网络上流传一句话,“没人可以同时拥有库里南和自卑”,而库里南从订车到提车也需要一年时间。
在社交圈里,凭借手速成为首批车主的人,无疑是朋友间的“流量明星”。
04 曙光已现,交付加速在望
好消息是,随着各家车企产能提升,部分车型的交付周期正在缩短。
2025年9月,小米汽车宣布优化交付流程,部分车型交付时间有望较原定周期提前最多六周。这一调整幅度显著高于以往1至2周的常规优化。
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也展示了高效交付的可能性。在直营模式加持下,有消费者分享:“自己于9月10日提交订单,仅六天后的9月16日便完成了提车。”
目前,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大部分车型的交付周期约一个月左右,其中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最快可以在两周完成提车。
产能扩张也在持续推进。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位于一期工厂东侧,预计最快将在2025年7月正式投产,使小米汽车年产能超过30万辆。
05 购置税政策与车企的“兜底”行动
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也为等待交付的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变数。
根据政策,2024年至2025年期间,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每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年至2027年,购置税减半征收(每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以一辆发票价30万元的车型为例,2025年购车可省约2.65万元购置税,而2026年需缴纳1.3万元,成本差异显著。
面对这一政策变化,多家车企推出“购置税兜底”措施。
蔚来、理想、小米、极氪、问界等十余家车企纷纷宣布,对今年一定期限内锁单、明年交付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税的最高额度为1.5万元。
这些方案大多强调“非用户原因”延迟才可触发补贴,通过尾款减免直接降低购车成本。
06 现车时代还有多远?
当被问及新能源汽车何时能实现现车销售,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的过程。
主流品牌有望在近期实现较快交付。随着小米二期工厂投产、特斯拉高效交付模式的示范效应,以及产业链日益成熟,2025-2026年,部分品牌可能逐步缩短等待周期。
豪华手工定制车型则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现车销售。就像劳斯莱斯Spectre闪灵,其纯手工打造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大量快速生产。
市场平衡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当市场逐渐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现车销售自然会成为现实。一些品牌已经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例如享界S9T推出小订优先交付方案,部分配置可在上市后2-4周快速交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明年车企大概率不再补贴购置税,因为“购置税金额很大,车企实际上承担不起几百亿元的支持。”
这表明,车企的交付能力与经营效益需要找到平衡点。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里,一批批新车正鱼贯而出,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在直营模式下,有消费者从下单到提车只用了一周时间。这种高效率或许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新能源车销售的常态。
当产能爬过山丘,当供应链趋于稳定,当市场从狂热回归理性,消费者走进展厅就能直接开走心仪车辆的梦想,离现实并不遥远。
如果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欢迎关注36策公众号。
声明: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图片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出处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