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发声明了,居然要对2024款理想Mega进行主动召回,数量居然有11411辆。这个数字挺吓人的,也挺真实的,因为这个车去年一出来就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先说说这次召回背景。前段时间Mega出事,火灾事件闹得挺大,媒体报道也不少。我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好隐藏的。火不火?很难说,毕竟没查明真相,但热失控导致着火的可能性还是不能忽视。虽说没明说原因,但来自车主的反馈别忽略。有人反映说:我朋友的Mega去年夏天,刚跑了不到一万公里,就出现了异常气味,后来就点火了。这类事情一旦暴露出来,压力就大了。
目前,官方只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全部召回免费更换成磷酸铁锂电池,并补偿电池差价。你说这个成本挺高的吧?我估算,换一辆车的电池成本差不多得3000块钱左右(假设市场价),一个车场平均一批就得24万到30万之间。这个支出对于理想来说,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可不能只看短期成本,换成磷酸铁锂,安全性有明显提升。毕竟,磷酸铁锂那可是天下第一——稳定,基本不用担心热失控。
讲究点,去年理想的销售数据还算不错,数据显示,去年累计卖了大概8万辆Mega(不确定,估算)。如果这次召回涉及全数,影响当然巨大。比起一些同行只会打折促销、口头承诺安全的品牌,理想此举还算积极。我一直觉得,理想在这块应对危机的能力,远比某些肉鸡粉丝企业强得多。比方说,某些车企遇到问题就打包封口,或者推迟发布官方声明。
这次召回其实也让我想起去年那些事。记得去年有人说,Mega的外观像个炉子,是因为火着火了。哈,没有明说是谁黑的,但从网络上各种揣测看,理想被黑得挺厉害。现在看,反倒是自己玩黑自己了。外观问题我倒没太在意,主要还是底盘、系统缺陷和安全隐患,这才是真难堪。更别说,有传言说:去年在制造环节,Mega的比例螺栓松动的召回就搞得挺惊心。(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在问:这车卖得多吗?你知道的,不是。大概就卖了几万辆。比某些养粉丝企业那种风声水起的粉丝经济好得多。实际销售最让我疑惑的是,究竟是不是主动召回?还是被迫的?专家说,这是主动召回。确认无遗漏问题,且安全风险太大,不能不处理。
有趣的是,这次主动动作是不是意味着理想对自己电池供应链的责任感增强了?我猜测,不一定吧。毕竟,电池供应链复杂,现成的磷酸铁锂在市场上也很丰富,拿来替换其实并不难,只是要付出成本和时间。供应链基本上是个博弈——你愿意多掏钱,供货商才会优先给你压货压产。你要低价抢份额,就像厂里的抽水一样,有时候会出现买高卖低的现象。
说到供应链,胜在国产锂电池厂都在拼了命提高产能,锂资源也在不断扩充。唯一担心的是,这个轮子怎么转的——供应链正常?还是像去年那样,原料涨价、产能瓶颈之类?毕竟,这关系到车价、利润,还会影响后续维修更换。现在就有个问题:这次召回是否会影响Mega的品牌形象?我觉得一定会,虽然理想的市场表现还不错,可是这点安全危机说白了还是个硬伤。
我前几天翻了翻理想的官方报道和一些车主留言。多数人还在等待结果,但也有人用调侃的语气说:我看Mega复活的机会不大,除非他们换个新外壳。太直白了,感觉是反正都这样了,干脆翻车算了。换个角度想,这也是理想自我调整的一个信号。像你身边,有没有那种知道自己出问题,却还贼爱修修补补的朋友?我猜,这车企大概也是这个态度。
或者你在想:这个召回,是善意的自我救赎?还是被行业压力推着走?坦白说,能主动出来扛责任的公司少之又少。少了点责任意识,整个电动车行业都可能栽跟头。比方说,去年那种闷声发财的企业,最后都被政策、市场打脸了。
你有没有发现,真到了关键时刻,企业应对的速度直接关系到声誉甚至生死?理想这次行动,还是比平时慢半拍。算了,不细说。反正我觉得,这也是个检验——是不是真心想安全,还是被逼着做做样子。但,总归是比拖着不作为好多了。
我想问一句:你们觉得,像Mega这种命运多舛的车,还能撑多久?这种安全危机放大之后,消费者的信任还能多久修复?或者说,未来的电动车,真的可以做到买了就放心吗?我倒是不太确信。你怎么看呢?开着车,心里总会藏点小担心。
也许,这次召回只是一颗炸弹的引线,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你自己会怎么选?继续信任,还是转头另觅安全-要说清楚,没那么容易。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