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造假一边涨价,如今求着建厂!傲慢的日本车企如何丢掉未来?
十年前想开辆雷克萨斯ES,钱包里得多塞上8万现金加价,还得陪着笑脸等半年队,谁去店里试过都懂那味儿。那时候的丰田章男在台上拍桌子骂纯电“低级货”,贴海报嘲讽新能源,说什么“充电像乌龟爬”。日系车横行中国市场的时候,高高在上的劲头真不是盖的。
可时间没给他们留情面。如今这家当年不可一世的大厂,在上海砸下了整整146亿人民币搞新能源工厂,还放话要招近百个研发岗拼命自救。从让消费者排长队买,到跪地求人才、抢进度,这反转比电视剧还狗血。到底是把好牌打成稀烂?还是被中国自主品牌挤出了生存空间?
风光时刻就是资本狂飙。一度日系车销量破了五百万辆大关,像什么本田CR-V、丰田凯美瑞这些车型,在SUV和轿车榜单常年霸占前列。不夸张说,那会儿经销商根本不愁卖,一副你爱买不买的姿态,加价三十万提LX也有不少人忍气吞声照单全收。本田思域刚上市也是加钱才能拿到钥匙,销售动不动甩脸色:“嫌贵就去选国产。”这种轻视习惯了,自然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不过事总有拐点。玩加价套路归玩,但对质量和规则撒手胡来,就是自毁长城。2023年底闹出来的大新闻——丰田旗下大发汽车,被爆连续三十年碰撞测试造假,本该传感器触发安全气囊,他们用秒表倒计时人为引爆;标准温度测试偷偷调高10℃蒙混过关。这波操作涉及64款车型,全世界超1100万辆受影响,不仅大发全球停产四家工厂直接熄火,公司账面亏损挂红灯。
更离谱的是,这种“糊弄学”蔓延成行业病,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摆在那里:2024年6月,包括丰田、本田、铃木、马自达、雅马哈在内的五家主流车企集体栽了跟头,总共38款车型认证作弊。有数据改碰撞,有软件篡发动机功率,也有人干脆伪造刹车成绩。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技术牛逼,所以敢踩线挑战底线,说白了骨子里的傲慢从未消失。
诚信崩盘后果马上就来。当年的销量神话只剩下回忆——日产一年跌12%,利润直接腰斩,本田最惨,只剩9亿元净利,比巅峰期少太多。“扛把子”雷克萨斯降到尘埃,为清库存不仅优惠4-7万元,还送保养礼包,经销商甚至开始倒贴钱促销。但这一番折腾下来全年18万台,都赶不上国产某些热门新能车型一个月的量。
镜头切到国内,比亚迪已经稳坐中国和全球双冠王宝座,一口气卖出427.2万辆,其中海外市场贡献超过80万;理想L9靠智能配置做到了30万+高端SUV年度第一名。这几年,中国品牌一点点啃蚕食日系份额,把曾经铁板钉钉的位置彻底掀翻。同样都是卷市场,人家的路越走越宽,你原地画圈圈只能怪自己太安逸。
面对现实压力,今年动作最快数雷克萨斯。在上海金山区注册落户独资公司,仅两个月就火速启动超级工厂建设,是当地历史上最大产业项目之一。一口气投下146亿,大批岗位集中招募,从智能网联、电池研发到各种以前看不起的新领域,现在统统变成香饽饽。本土零部件承诺95%以上使用率,核心供应链拉宁德时代入伙,就连软件系统都找起中国科技公司合作。当初天天宣传“日本制造正宗”,现在拼命往“中国智造”靠拢,嘴硬不过肚皮饿,也挺真实。
但别人早已换挡提速,不再是追随者身份,比亚迪刀片电池15年苦心孤诣投入1500亿,上针刺实验钢针扎进去依旧纹丝不动,这安全性能让多少新能源用户吃下一颗定心丸。今年又推云辇系统,实现实时调整悬挂硬度,新技术仰望U8上市首秀即售5万辆,无论驾驶体验还是创新力都甩同级几条街。而小鹏XNGP自动避障不用高精地图照样识别乡间小路行人;理想L9后排皇后座自动调节高度适配不同乘客身材。这些功能不是写PPT,而是真枪实弹装进市面热卖产品里,让老外看到直呼内卷疯魔。
反观雷克萨斯这套上海模式,要等到2027年才正式投产,即便如此关键环节还指望借助国内企业补短板,再谈逆袭多少带点奢望意味。当初摇旗呐喊说“不充电才能跑远”的段子,如今一句句像耳光一样打回来,不服输也没法继续嘴硬。“融入产业链”?其实更像是在新的游戏规则下面苟且偷生罢了,对吧!
整个过程看下来,有人掉队,有人冲锋,没有永恒赢家,“垄断神话”碎了一地。一轮轮市场洗牌之后,只认实力、不讲情怀,中国汽车玩家越来越会玩花活儿,也愿意死磕每一道细节。从排队抢购豪华进口,到今天冷眼旁观打折促销,很难说没有一丝快意恩仇藏其中。如果还有哪个合资巨头幻想凭空复制旧梦,多半只能沦为注脚或者背景板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