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俄罗斯市场暴跌58%,中国电动车为何还能逆势增长21%?答案藏在一场悄无声息的“市场大挪移”中:墨西哥取代俄罗斯成为第一大出口国,阿联酋新能源车增速飙至204%,而插混车型以208%的同比增幅成为关键“杠杆”。这不仅是数据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见人下菜碟”的智慧——欧洲爱纯电,中东需插混,车企像“国际大厨”般灵活适配。但均价回落至1.7万美元的背后,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警示:“全球化不能只拼价格,更要拼安全、可靠、高端形象。”从薄利多销到品牌深耕,这条河流正从量变涌向质变。听完这期节目,你或许会明白:中国电车出口的韧性,源于多元化市场、适应性技术和可持续战略的三驾马车。
主持人:你有没有想过,现在全球马路上跑的电动车,越来越多是中国造的?我刚看到个数据,今年前九个月,咱们汽车出口直接干到了571万辆,同比增长21%——这数字听着就有点吓人,对吧?你第一反应是不是‘哇,这增长从哪来的?’
嘉宾:说实话我第一反应也是‘这数字是真的吗?’但数据是乘联会公布的,秘书长崔东树还说了,主要动力就是咱们产品竞争力提升了。你想想,以前大家觉得中国车是‘便宜货’,现在人家主动买,说明真有料。不过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增长不是匀速的?9月单月就卖了76.3万辆,同比涨了26%,比平均增速还猛,这说明什么?
主持人:对,我也是这么想的——9月那波冲量特别猛,新能源车单月出口30万辆,同比增长66%,比整体还夸张。但咱得先划个边界,不然容易乱。我们今天聊的是2025年1到9月的数据,重点是新能源车出口232万辆,同比增长52%。你得记住,新能源车不光是纯电,还包括插混,这点特别重要,后面我们还会掰开讲。你有没有觉得,这数据背后其实藏着一个‘从依赖到多元’的故事?
嘉宾:没错,这故事得从俄罗斯说起。2022到2024年,俄罗斯市场简直是咱们出口的‘大金主’,贡献了核心增量。但今年画风突变——墨西哥成了第一大目的国,卖了410,739辆;阿联酋第二,367,796辆;俄罗斯掉到第三,357,708辆。更夸张的是,俄罗斯同比少了快50万辆,暴跌58%!你想想,这相当于一个市场突然抽水,但咱们没垮,反而在墨西哥、阿联酋这些地方找到新水源,这不就是市场格局的‘大挪移’吗?
主持人:我刚听你说‘大挪移’,差点笑出声——确实,这变化太戏剧了。但咱得冷静点,这背后不是运气,是咱们车企在主动调整。比如阿联酋,今年前三季度进口了92,784辆中国新能源车,同比增长70%,9月单月增量13,996辆,增速204%,简直是火箭式增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东突然这么爱买中国车?是不是他们那边充电不方便,所以更爱插混?
嘉宾:你这个猜测很准!其实不只是中东,欧洲也是主力。比利时人最爱买咱们的电车,前三季度卖了223,532辆,英国153,265辆,德国也冲进前十。但你看,欧洲市场对纯电需求大,中东和东南亚反而更喜欢插混——因为基础设施没那么完善,插混既能用电又能烧油,特别实用。这说明啥?咱们的技术路线不是死板的,而是能‘见人下菜碟’,你去哪国,就给你配哪国爱吃的‘菜’。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咱们车企像‘国际大厨’——欧洲人要纯电,咱就端上精致的纯电大餐;中东人要灵活,咱就上插混拼盘。但话说回来,纯电现在是不是有点压力?我听说因为太追求高端、大型化,小型电动车反而没好产品,导致出口有点吃力。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有点像‘高不成低不就’?
嘉宾:你这个比喻太贴切了!确实,纯电在欧盟还是主力,但压力不小——一方面需求波动大,另一方面咱们产品结构有点偏科。但别忘了,插混成了‘救火队长’!今年前九个月插混出口69万辆,同比暴增208%,9月单月9.6万辆,增速292%!这说明什么?咱们不是只会做纯电,而是能根据市场灵活调整。比如澳大利亚、土耳其这些地方,插混卖得特别好,这就是‘技术路线多元化’的胜利。你有没有觉得,这就像咱们穿衣服——正式场合穿西装,周末穿T恤,得看场合,不能一条路走到黑。
主持人:我完全同意!不过咱们也得面对现实——出口均价在往下掉。2025年平均1.7万美元,比2023年的1.9万美元低了不少。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有点‘薄利多销’的意思?特斯拉出口占比下降,中低端品牌影响力扩大,说明咱们在打‘性价比牌’。但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说了,全球化不能只拼价格,还得拼安全、可靠、高端形象。你有没有觉得,这就像咱们去交朋友——不能光靠便宜,还得让人觉得你靠谱、有品位?
嘉宾:你这个‘交朋友’的比喻太对了!尹同跃说得特别实在——有的品牌‘水土不服’,有的在安全质量上栽跟头,有的本地化配套不足,结果损害了整体形象。所以咱们不能只看数字,还得看质量。均价回落不是坏事,说明咱们在中低端市场站稳了脚跟,但长远看,必须建立‘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你有没有想过,这就像长跑——前半程靠速度,后半程靠耐力,咱们得配速合理,才能跑完全程。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咱们的出口故事特别有层次——从571万辆的宏观数据,到墨西哥、阿联酋的区域突破,再到插混、纯电的技术适应,最后落到价格和品牌建设。这不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吗?而且崔东树还说了,只要国际市场环境稳定,咱们的出口空间还大得很。你是不是也觉得,这就像河流——有主流有支流,但总体是向前的?
嘉宾:没错,这河流比喻太形象了!主流是欧洲、中东、东南亚这些主力市场,支流是澳大利亚、巴西这些稳定市场,但每一条都在往前走。而且你发现没?咱们的‘多元化格局’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产品力、技术适应性和品牌建设——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你有没有觉得,这就像咱们的生活——不能只靠一个技能吃饭,得有多个‘饭碗’,才能应对各种变化?
主持人:我完全赞同!所以总结一下,咱们这期聊的,就是中国电动车如何从‘依赖俄罗斯’走到‘全球开花’,从‘纯电单打’变成‘插混纯电双打’,从‘拼价格’转向‘拼形象’。核心就是三个词:多元化、适应性、可持续。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不仅是汽车的故事,更是中国制造的故事?
嘉宾:绝对!这故事里有数据、有挑战、有突破,更有咱们的智慧和韧性。你有没有觉得,咱们聊完这个,对‘中国制造’的底气更足了?毕竟,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实打实的产品和策略。你下次看到路上的中国电动车,会不会多看两眼?
主持人:我肯定会!而且我还想跟朋友分享——如果你觉得这期节目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你认为会需要它的朋友。欢迎关注,我们下次接着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