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会现场收到10034台订单,这款把前脸做成LED屏幕的MPV凭什么让老美掏钱?

美国发布会现场收到10034台订单,这款把前脸做成LED屏幕的MPV凭什么让老美掏钱?

上个月28号,迪拜哈利法塔那边办了场发布会。一款车型当天就收到10034台订单,其中4000台还是企业直接打定金的那种。这数字搁国内可能不算啥,但在美国市场,一个新品牌能有这成绩,多少有点意思。

美国发布会现场收到10034台订单,这款把前脸做成LED屏幕的MPV凭什么让老美掏钱?-有驾

最扎眼的是它那张“脸”——整个前格栅位置装了块LED显示屏。走近车子,屏幕会亮起来,显示天气、导航、欢迎语这些。刚看到的时候我也纳闷,这玩意儿会不会太花哨了?后来想想,美国人本来就爱搞个性化,车牌框都能装饰得五花八门,前脸能自定义显示内容,对他们来说大概正合胃口。

FX Super One瞄准的是美国多人出行市场。那边家庭出门,要么开MPV,要么开凯雷德这种全尺寸SUV。MPV空间够用,但总让人觉得缺点气势;凯雷德够豪华,可在城里开真心累——车身太长,停车麻烦,侧开门上下车也不方便。

这车用了双侧滑门,轴距还比凯雷德长一截。第三排座位不再是应付差事,腿部空间据说多出十几公分。以前坐过SUV第三排的人应该懂,那种憋屈感开半小时就受不了。要是第三排真能坐得舒服,带着老人孩子出门,体验可能会好很多。

美国发布会现场收到10034台订单,这款把前脸做成LED屏幕的MPV凭什么让老美掏钱?-有驾

车里还搞了个全温区冰箱、智能大屏这些。说实话,这套配置在国内早就见怪不怪了,但美国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确实慢半拍。凯雷德那种车,卖七八万美元,车机系统还停留在上个时代的水平。FX Super One把中国供应链那套“配置拉满”的打法搬过去,加上AI交互功能,形成了点差异化。

操盘这事儿的人,有些老车迷可能知道。当年在国内折腾生态的那位,现在跑美国继续造车。这次玩法变了——不自己建厂,找代工;不铺经销商,走直销。从战略提出到产品发布,只用了十四个月。这速度要是搁传统车企,光立项审批就得耗大半年。

动力给了两个方案:纯电版和增程版。增程那款加了AI算法,能根据路况、驾驶习惯自己判断该用电还是发电。美国那种一跑就是几百公里的场景,纯电车确实容易让人焦虑。增程式既能在城里纯电跑,长途也不用担心续航,对保守用户来说或许是个折中选择。

美国发布会现场收到10034台订单,这款把前脸做成LED屏幕的MPV凭什么让老美掏钱?-有驾

订单里有个细节值得琢磨——企业订单占了4000台。租车公司、MCN机构这些商业客户直接批量采购。美国商务用车市场够大,网约车、机场接送这些场景需求量不小。要是能把B端市场先吃下来,后面C端口碑可能也就起来了。

他们还整了个“开发者共创”的玩法,拉了些体育明星、赛车手进来。不光是代言,是真让这些人开车、提意见。据说已经收集了两千多条反馈,涉及座椅调节、灯光氛围、交互逻辑这些细节。这套路像极了国内造车新势力那套用户共创,只不过搬到了美国市场。

美国发布会现场收到10034台订单,这款把前脸做成LED屏幕的MPV凭什么让老美掏钱?-有驾

价格还没正式公布,但肯定会比凯雷德低。美国现在对本土生产的车有政策优惠,这车要是真能在当地工厂组装,成本上可能有些优势。再加上中国供应链的价格优势,最后定价要是能卡在五六万美元,对那些觉得凯雷德太贵、MPV太寒碜的人来说,可能会是个选项。

当然,订单是一回事,交付又是另一回事。说年底美国工厂要下线首台车,中东那边也说十一月开始交付。到时候质量稳不稳定、售后跟不跟得上、用户满不满意,得市场检验过才知道。

美国发布会现场收到10034台订单,这款把前脸做成LED屏幕的MPV凭什么让老美掏钱?-有驾

前脸那块屏幕能显示情绪,车机能预判需求,OTA能持续升级——这些概念听着挺科幻。但实际坐进去开一段,体验到底如何,现在说还早。造车这行当,从来不缺会讲故事的,缺的是能把故事落地的。

FX Super One这局棋,能不能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咱们慢慢看。毕竟一万多台订单只是开始,后面能不能转化成真金白银的交付量,那才是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