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宁德时代领跑!固态电池“上路”成绩单曝光,这些车企已拿到入场券

当电动汽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大关,充电仅需一刻钟时,我们正站在交通能源革命的前夜。全球主流车企的固态电池测试车已悄然驶入公路,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

梅赛德斯-奔驰的固态电池测试车完成1205公里真实路测,从德国出发跨越三国抵达瑞典,剩余续航仍有137公里。

奔驰、宁德时代领跑!固态电池“上路”成绩单曝光,这些车企已拿到入场券-有驾

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让极氪旗舰轿车实现单次充电续航1200公里,零下30℃严冬环境下续航衰减仅8%

01 国内外车企固态电池上车实测盘点

国内外主流车企已在固态电池赛道全面展开布局,并公布了具体的量产时间表。一场围绕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竞赛已然拉开帷幕。

梅赛德斯-奔驰不仅完成了1205公里的续航测试,其固态电池重量能量密度提高至450瓦时/千克,续航里程提升25%。该电池由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的F1技术专家联手打造,计划在5年内将此技术投入量产。

宝马集团也不甘示弱,已在慕尼黑启动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 i7测试车型道路实测。该测试车型采用美国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研发的大尺寸全固态电芯,结合创新模组结构以适配宝马现有电驱系统。

中国车企方面,东风汽车正在布局研发三代固态电池,其全自主开发的350Wh/kg固态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首搭整车产品,实现1000公里续航。

长安汽车研发的“金钟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支持1500公里续航,计划2026年装车验证。

作为过渡方案的半固态电池也已开始上车应用。上汽集团旗下名爵MG4于今年8月正式上市,其中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售价进入10万元级别主流价格带。蔚来ET9搭载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实测续航达到1044公里。

02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的关键数据

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是固态电池最显著的优势。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突破500Wh/kg,比主流液态锂电池提升40%以上。

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达450Wh/kg。美国电池公司QuantumScape的固态技术则达到844Wh/L的能量密度。

快充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匹配800V高压平台和480kW超充桩,12分钟即可补能80%

QuantumScape固态电池在10%80%电量区间仅需超12分钟的快充速度。Rimac的下一代固态电池更是惊人,从10%80%补能仅需6.5分钟。

安全性得到根本性改善。固态电池使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了热失控风险。比亚迪的刀片固态电池顺利通过针刺测试且零起火,热失控温度阈值提升至200℃以上。

国轩高科的金石全固态电池通过200℃热箱测试,实现“不起火、不爆炸”。一汽集团的全固态电芯在200℃热箱滥用试验中同样表现优异。

低温性能明显提升。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在零下30℃环境下续航衰减仅8%。清陶能源与上汽合作的全固态样车在零下30℃环境下仍能释放90%标称电量。

Rimac的固态电池在-20°C的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95%的电量。

03 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与成本挑战

根据各企业公布的计划,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左右开始小批量装车,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

丰田计划2027年推出首款搭载量产全固态电池的车型。长安汽车与上汽集团联合宣布,将于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装车。

广汽埃安昊铂车型将于2026年搭载全固态电池,广汽集团自研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50Wh/kg,预计2026年正式装车。

成本问题仍是当前全固态电池面临的最大挑战。全固态电芯综合成本超5/Wh,而液态电池仅0.6/Wh

贝特瑞集团研究院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杨成林表示,全固态电芯成本是主流液态锂离子电池的10倍左右。

80kWh的电池包为例,仅电芯成本,固态电池就高达40万元左右,相比液态电池的4万左右,要高出35万元以上。

降本路径已十分清晰。根据行业规划,2026年硫化物电解质价格需降至250/吨,未来有望进一步降至几十万元/吨。预计2027年硫化物-硅碳体系的全固态电池成本约1/Wh2030年有望与液态电池成本持平。

宁德时代通过干法电极工艺降本30%,目标2025年将成本压至1.2/Wh。随着产能扩大和技术成熟,固态电池的成本将快速下降。

04 固态电池产业链布局与新设备需求

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材料企业正积极推动关键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商用。贝特瑞发布了针对固态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其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已具备商用能力。

恩捷股份子公司在玉溪投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1000吨相关材料。中科固能20254月研发出全球首款可连续成卷生产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膜,厚度仅15-25微米,离子电导率达3.82mS/cm,接近液态电解液水平。

设备需求呈现新特点。固态电池的不同技术路线决定了其工艺窗口与设备需求。

在硫化物路线中,需要配备高规格干室、尾气吸收与净化系统,等静压设备等。氧化物路线则要求设备具备高温热压烧结能力、精密激光切割和高平整度辊压。

先导智能向多家电池制造商交付了适配固态电池规模化产线的干法混料涂布设备,该系统可降低35%以上生产能耗,材料与制造综合成本降幅超15%

曼恩斯特开发了“干法成膜+湿法涂覆”复合工艺路线,兼顾干法工艺的安全、低能耗与湿法工艺的薄层、均匀优势。

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显著增长。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079.4亿元。

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前段、中段设备价值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前段从传统液态的31%提升至35%-40%,中段从传统液态的40%提升至40%-45%,成为设备升级的核心增量环节。

从测试数据来看,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普遍突破1000公里,充电时间缩短至12分钟左右,安全性能大幅提升。业内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开始小批量装车,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

未来几年,随着固态电池量产成本下降和技术进一步成熟,电动汽车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消费者将能够享受到更安全、续航更长、充电更快的电动汽车产品,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随之改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