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交通工具涵盖多个品类,其中电动自行车的市场接受度最高。这类车型不仅上路要求宽松、身份界定清晰,在全国各地区也未受到特殊管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速电动车的管理工作始终面临较大挑战。
低速电动车的管理难题,根源在于该类产品缺乏统一标准来规范生产与销售环节,这一现状直接引发了多方矛盾的困境。
从车主角度看,核心问题是购车后却面临无法合法上路的尴尬处境。
对管理者而言,难点集中在三方面:车辆无正规牌证、违规上路现象频发扰乱交通秩序,且使用者多为老年群体,管理过程需兼顾更多因素。
要从根本上解决低速电动车的管理难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专门针对该车型的标准。事实上,无论是相关行业内部,还是交通管理部门,一直都在推进这项工作。
近期,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低速电动车专业委员会在徐州召开了2025年工作推进会。此次会议释放出关键信息:行业内长期期待的行业团体标准即将正式发布。
所谓行业团体标准,是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自主制定并推行的标准化文件。它主要在行业内部或特定领域发挥作用,核心价值在于填补国家标准的空白,推动产业创新与行业自律。
尽管这只是一项行业团体标准,但它将为低速电动车的生产、销售及服务全链条建立规范。由此,低速电动车领域有望迎来三大变化,进一步便利老年人出行。
1.低速电动车或推动真正国家标准落地
行业团体标准往往是国家标准的重要铺垫,先推出团体标准、再跟进出台国家标准的模式,已在多个行业得到验证,电动两轮车行业就是典型案例。
2021年以前,电动两轮车行业的续航测试标准一直处于不统一的状态。作为行业头部品牌的爱玛,曾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了续航领域的首个技术团体标准;2023年,双方再次合作,更新了续航测试相关的团体标准。
随后在2024年,国家推荐标准《电动自行车能量消耗量和续航里程试验方法》(GB/T446772024)正式发布,彻底终结了该领域无国标可循的局面。
由此可见,低速电动车行业团体标准的出台,将为后续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一旦国家标准落地,低速电动车将成为合法合规的上路车型,这对以老年人为主要使用群体的用户来说,无疑会大幅提升出行便利性。
2.低速电动车生产质量与安全标准将显著提升
“安全性不足”一直是低速电动车的常见标签。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约束,部分企业为控制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情况,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上路行驶的安全隐患极大。
即将发布的行业团体标准,将对低速电动车的性能指标、生产质量等关键维度作出明确规范与约束,从源头提升该类车型的质量水平与安全保障能力。
3.低速电动车行业不正当竞争减少,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当前低速电动车市场的竞争焦点,并非集中在续航能力、电池安全性等核心性能上,而是过度依赖“低价”作为主要卖点,这直接引发了行业内的恶性价格战。在此背景下,那些专注于品质提升、扎实做产品的企业,反而受到了较大冲击。
此次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包括金彭、鸿日等低速电动车领域的主流品牌,它们均明确表示将坚决抵制价格战,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竞争格局。
总结
随着低速电动车行业团体标准的出台,该领域有望在质量安全管控、国家标准推进、行业健康发展等多个维度实现突破。对于老年人而言,这款他们青睐的代步工具,将变得更加安全、便捷。这一系列变化值得期待。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