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驭打造极狐新大脑,升级智能系统,提升驾驶体验

为什么现在买车,除了看动力、外观、空间,还得问一句“智能化做得咋样”?

这事搁以前,谁会在意什么芯片、什么数据融合,顶多关心个导航好不好用、蓝牙连得快不快。

可现在不一样了,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甚至成了大家买车时衡量“科技含量”的标尺。

那这次卓驭科技和极狐联手,干了个啥新鲜事?

说白了,就是给车重新装了个“大脑”,让车从“分散思考”变成了“统一调度”。

卓驭打造极狐新大脑,升级智能系统,提升驾驶体验-有驾

这个变化,到底能带来啥?

值不值得我们这么关注?

背后是不是又有啥门道?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咱平时用手机,是不是都喜欢那种又好用又便宜的?

为啥?

因为谁都不想为“没用的功能”多掏钱。

再想想那些高端手机,好是好,可价格也够呛。

汽车其实也一样,智能化这事,原来都是高端车型的专属,普通人买经济型家轿,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都得是“选配”,还贵得离谱。

而这次,卓驭科技的舱驾一体方案,直接让“高阶智能”变成了“标配”,而且价格还很亲民。

极狐阿尔法T5起售价才10.98万元,全系都带这套新方案,这不是给智能化“打平民牌”嘛?

这事意义大不大,你说是不是值得琢磨琢磨?

很多人可能会问,舱驾一体到底是个啥?

以前车上的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都是各干各的,像是左脑和右脑,各管各的事。

芯片也是分开的,英伟达负责开车,高通管娱乐。

看着挺高级,其实有好多问题:成本高、数据传输慢、体验也不太流畅。

比如你在语音导航的时候,系统反应慢半拍,或者开着辅助驾驶就不能愉快听歌,这些其实都是“分域控制”带来的小麻烦。

那这次卓驭和极狐干的,其实就是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合在一起,用一颗芯片搞定所有事。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为啥难?

因为这需要底层架构的重整,数据要重新梳理,交互逻辑也要完全改造。

大家都知道,技术融合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安全、体验、成本,都得兼顾,谁能把这口锅端稳,谁就能在智能汽车里抢到先手。

这就像以前咱们家里装了两台电脑,各管一摊事,现在突然合成一台超级电脑,省空间还省电,关键是速度还更快。

卓驭科技这次用的是SA8775P芯片方案,算力高达144TOPS,但通过软件分配,既能让智能座舱流畅不卡,又能让智能驾驶安全可靠。

硬件整合不仅限于芯片,还包括GPS、电路板、MCU处理器、惯性测量单元等都合并了,预计整体成本能降20%以上。

这么一降,整个制造成本就“腾”出来了,厂家自然可以把售价打下来,老百姓买车也就不用为“科技溢价”买单。

可你说,光是省钱,智能化就算成功了吗?

当然不够。

卓驭打造极狐新大脑,升级智能系统,提升驾驶体验-有驾

更重要的是,体验真的变好了没?

比如你能不能一边开着智驾,一边和座舱互动?

能不能直接语音让导航切到泊车界面?

能不能在辅助驾驶时轻松点歌、接电话、看娱乐信息?

这些才是咱们日常用车真正关心的。

以前智驾和座舱像“讲不同方言的两个人”,沟通总是有延迟,现在合在一起,数据链路变短,反应速度快了,协同也顺畅了。

这种体验提升,可不是噱头,是真正让驾驶变得更舒服、更安全、更有乐趣。

再往深了说,芯片数量减少了,线束也少了,空间优化了,功耗降低了,续航还能提升。

后期维修也简单了,因为结构没那么复杂了。

你要是开过几年车,修理厂跑得多,这种“隐形好处”绝对能体会出来。

以前出毛病,座舱和驾驶各找各的毛病,现在一个“大脑”统一管,毛病也好查,修起来也爽快。

但问题又来了,这套方案安全性咋样?

毕竟越是集成,风险就越集中。

万一“中央大脑”宕机了,是不是啥都用不了?

这个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可看数据,全新阿尔法T5集成了18项主动安全功能,还通过了C-NCAP五星安全标准。

换句话说,厂家不是只顾省钱,还把安全放在了前头。

再加上卓驭的核心技术是“算力杀手”,能在有限算力下把性能榨到极致,通过软件优化保持系统最优平衡,安全体验两手抓,这才是真本事。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这种方案是不是行业第一次?

其实特斯拉和英伟达也在研究舱驾一体,但目前还没能大规模落地。

卓驭科技和极狐这次是中国品牌首次量产单芯片舱驾一体的车型,而且还实现了无图端到端NOA(全场景智能驾驶)。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在智能化的某些领域,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

大家不是说“弯道超车”吗?

这回中国车企是真正在智能汽车的技术弯道里抢先踩了一脚油门。

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以前没人敢这么干?

技术难度太高,安全和体验很难平衡。

要想做成,不光得有深厚的软件功底,还得有对硬件的理解和长期技术积累。

卓驭打造极狐新大脑,升级智能系统,提升驾驶体验-有驾

卓驭科技过去在低算力平台上就能跑得快,这回到高算力平台,更是如鱼得水。

他们有一套系统调节工具,能识别系统里最“吃资源”的任务,针对性优化,把性能压榨到极致。

也就是说,别人家的芯片需要一大堆硬件堆算力,卓驭靠软件和算法玩出了新花样。

这个变化,对车企意味着啥?

以前智能化升级,研发、测试、装配都很费劲,各种系统分开,协调成本高。

现在一个“大脑”统一调度,整个链条效率都提升了。

厂家造车更快,后期升级更简单,用户体验也更流畅,这才是智能汽车该有的模样。

最后想问一句,既然高阶智能已经“下放”到十万级家用车了,未来是不是所有新车都得标配?

很大概率是的。

因为谁愿意多花钱买“分立智驾”?

智能全家桶加速进入平民车,豪华配置大众化,这是行业的大趋势。

厂家不跟进,迟早被市场淘汰。

你看现在的手机,谁还用功能机?

同样道理,未来汽车要是还死守老路,智能化普及就变成了“挡不住的洪流”。

回头看看,这次卓驭和极狐不是在搞花头,是在给汽车行业树新标杆。

以前智能化是“高配”,现在变成“标配”。

以前智能驾驶是专属于中高端,现在大众车型也能用。

谁说中国车企只能跟在别人后头?

这回技术和性价比都抓住了,智能化普及真的就差临门一脚了。

所以,智能汽车的“中央大脑”时代已经来临,买车就像买手机,大家只会问一句:智能功能都齐全吗?

体验够顺畅吗?

安全有没有保障?

价格是不是给力?

谁能把这些都做到位,谁就能赢得用户的心。

技术门槛再高,也挡不住创新的步伐。

未来的汽车,既要聪明又要便宜,这才是老百姓最想要的。

你说,这事值不值得兴奋?

我觉得不光值得,还应该多鼓鼓掌。

玩技术不只是堆硬件,真正的创新是把复杂变简单,把贵变便宜,让每个人都用得起。

这才是智能化的最大意义。

汽车的“大脑”变聪明了,老百姓的选择也变多了。

这就是卓驭科技和极狐联手带给行业的改变,也是中国汽车走向全球技术高地的又一个脚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