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威RX5 MAX

车系首页

车型列表

荣威RX5 MAX
荣威
紧凑型SUV
经销商报价 10.48万起
车主裸车价 待更新
厂商指导价 12.98-16.58万
政府补贴
至高2万
同级车对比
荣威RX5
9.99-15.59万
对比
奔腾T77
11.48-12.38万
对比
启辰星
12.66-14.96万
对比
MG ONE
10.78-13.88万
对比
启辰大V
9.98-12.88万
对比
奔腾T90
10.88-13.98万
对比
2022款 1.5T 自动有为尊贵版
外观
602张
内饰
945张
空间
653张
全景看车

车主口碑

查看更多
7.7

3条口碑

优点:

空间也够用(1)

挺不错的乘坐空间(1)

2022款 1.5T 自动有为尊贵版

用户打分 9.1 "优秀"
9.09万元
裸车购买价
南京
购车城市
3600km
里程
【RX5还是很值得购买的一款车】 说实话,这款车的外形还是比较的好看,整体的比例设计的也是挺好的,外观用料也是挺棒,买它性价比也是比较高的。它这个买合资车的话,确实不好选择,也没有什么可选的。你说我只能买RX5这款车。裸车价格是90900,购置税是8044,交强险是950,商业险是3766,落地价格是103660。 使用感受😁 使用感受的话也是挺满意的,空间到整个村里的经营效果也不错。 最不满意😡 最不满意是这款车的轮毂造型,我觉得稍微有点不好看。 外观内饰😂 外观还是挺硬气的,特别是整个侧面看着很大气。还有他的前脸设计也是比较满意的,看着很舒服。内饰做工确实是挺好的,而且在这个价位它也能够有很好的用料,这一点值得去夸奖。 舒适性空间🌟 舒适性方面这款车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它的座椅乘坐感受好,同时它的底盘调教也给整车的舒适性带来了好处。空间表现的话,这款车还是相当的不错,坐在车内也是挺舒服的,没有什么压抑感。 能耗😅 油耗的话,这款车确实还是有点高的,综合是9.6L每百公里。 动力操控💪 驾驶感受还是挺满意的,动力比较充沛,这款车开着也是比较的舒服,而且底盘调教也是那种柔韧性十足的。方向盘的感受也是挺满意,很舒服的。 配置及辅助功能😳 整体配置来看我是很不满意的,尤其是他的主动安全,真的是一项配置都没有,但是这款这只有基本的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定速巡航,卫星导航系统,我个人认为这个仅仅限于够用而已。

2022款 1.5T 自动有为尊贵版

用户打分 9.0 "优秀"
12.10万元
裸车购买价
成都
购车城市
8800km
里程
【购车经历】 去4s店看了两次,试驾感觉很不错,这个价位买到这种家用款的SUV,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优惠力度也很大,主要是家庭用很合适。裸车是121000,购置税5600,保险5300,合计138000。最满意的是这款车子的空间很大,家里人觉得买的非常划算。平时一家6口都都能坐得下,后排坐两个大人两个孩子正好。这款车子的动力很足,加速度很快,开起来有20万车子的感觉。 【缺点】 缺点也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车门很重,后备箱盖子也很重,需要用大力气才能盖上。 【外观内饰】 外观时尚大气,我买的是白色的,前脸的设计视觉冲击力很强,尾翼很大,牛角型的两个后视镜,车漆光泽非常好,看着特别稳重。 【舒适性】 舒适性不错,座椅软硬适中,悬架调教的很好,很软,滤震也很好。腿部和腰部都有承托效果,开时间久了不会很疲劳。 【空间】 空间很大,后排坐两个大人两个小孩不觉得拥挤,前排调节之后还有很大空间。后备箱的空间也很大,有储物格、水杯架、手机存放,设计人性化。 【能耗方面】 油耗有点高,平时上下班我一般不开车子,绿色出行。周六日一家人出去玩耍,开车上高速油耗在9个左右,我是一个新手,后期磨合以后应该会降低一些。 【动力操控】 换挡很顺滑,没有卡顿,油门很软,很有安全性。方向盘很好控制,车身比较稳重,急转弯也不会有侧倾感。 【配置和辅助功能】 这款车子的配置超乎我的想象,买车回来半个月没事就琢磨一下车子的配置。360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12.3英寸的超大中控屏幕,满满的科技感。

2022款 1.5T 自动有为豪华版

用户打分 6.4 "良好"
12.08万元
裸车购买价
安庆
购车城市
3000km
里程
选车看车的时候先看了之前比较看好的哈弗和广汽,对于哈弗是比较有好感的,尤其是大狗的外观,但是价格稍微有点高,自己没太盲目下单,也是又在网上看了看,了解了其他SUV车型,看了捷途和荣威,荣威给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吧,之前以为荣威比较土,但是22款的车型看起来还是挺有时代感的,跟之前荣威给我的印象确实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max版,价格也还能接受,相比较大狗自己觉得rx5就够用了,所以就选了荣威 RX5 max。比较满意的是外观吧,这台车的颜值我是比较认可的,尤其是这个前脸部分,加上荣威的字样,看起来还挺高大上的,内饰部分中控台也显得比较高大上,科技感还是挺强的,开车增加了一定的仪式感。不足的地方我说一点,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出来的,这台车就价格而言,抛开性价比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算太贵,很多配置都有,但是没有雾灯,而且全系都没有雾灯,这个就不应该了,我还是比较在意这个配置的,可以提高一定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大雾天气。6AT的变速箱平顺性还是挺好的,正常情况下还是没什么顿挫感,但是在急加速和减速的时候降档就显得没那么快了,有差不多半秒的延迟吧,开习惯了手动挡之后感觉这车不跟脚,可能这就是调教的水准问题吧。

做工质感

8.0
这个没得说,相比较大狗的风格,我觉得rx5 max的风格也不赖,外观和内饰的风格都是比较有时代感的,看起来新颖和科技,车头看起来还是挺有感觉的,也是一眼爱那种,轮毂尺寸也不算小了,19寸绝对抢眼,内饰这个仪表和中控大屏贯穿在一起,有点像家庭影院环绕包围。但是座椅的设计吧,有一说一,缺点设计感,没啥亮点,如果再多一点造型设计啥的能更好点。

测评报告

数据来源于有驾合作伙伴盖得排行

RX5 Max和RX5都是上汽SSA(Scalable SUV Architecture)平台的产物,属于紧凑型SUV,但是RX5 MAX的轴距和三围都比RX5有所增加。RX5 MAX在发布的时候原本是要取代RX5的,但是在上市时上汽集团保留了RX5,而RX5 MAX则作为支线产品,两个车型同台销售。


动力总成方面,RX5 MAX继续使用了蓝芯系列发动机,1.5T是15C4E,2.0T是20L4E,变速箱方面则相对于RX5有所减少,1.5T发动机匹配通用的6T50 第三代6速自动变速箱,2.0T匹配TST 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没有采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荣威RX5 MAX保留RX5的优点,就是零百加速跑得快,1.5T的时间是9.8秒,2.0T可以跑到8.4秒,是自主品牌紧凑型SUV中真正跑得快的车型。


2.0T的RX5 MAX虽然跑得快,但是现在主流的车企已经越来越少采用6速双离合了,因为匹配方面基本没有做得很好的,荣威RX5 MAX也同样如此,在双离合这方面会存在以前的老问题,比如说低速顿挫,起步轻踩不走重踩就蹿,还有动力延迟释放,在你松开油门踏板以后,它还会持续输出动力,就只能再补一脚刹车,日常行驶中就是经常油门刹车来回踩,体验绝对说不上好。


相对于2.0T而言,主力走量的车型还是1.5T,整个硬件和匹配方面都做得比2.0T车型更好。虽然这套6T50还是会有一些偶发性的升挡后闯动的现象,后期可靠性也远不如爱信和派沃泰的6AT,但起码它的平顺性有所保证,换挡逻辑还是正确的,匹配起来满足家庭需求没什么问题。


RX5 MAX的底盘调校是偏软的,在高速的起伏路上面有一些漂浮感,但是这个软又不至于拉不住车身,过弯的侧倾也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底盘滤震质感很好,比RX5要好,起码在经过颠簸路段的时候底盘有一种厚重感,和博越Pro有点类似。


因为有别克作为参考,上汽对于NVH的处理确实很有水平,噪音震动的隔绝基本通过材料就可以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悬挂的衬套有优化,底盘传上来的噪音比传祺GS4要少一些,前挡风和前排车窗都采用双层夹胶玻璃,风噪和环境噪音的抑制做得不错。发动机噪的抑制也很不错,1.5T车型在4000转的时候也很稳定,车内也不会觉得很吵。


内饰方面给中评,RX5 MAX在用料方面和同级车型没有什么区别,质感还不错,问题主要出现在过于追求所谓的科技感。中央多媒体只留下一个很大的触摸屏,而且它的位置比较靠下,在驾驶中基本上不可能低头手动操作,语音控制的识别率和成功率又不是太高,用起来并不便捷。剩下的实体按键还需要一些学习成本,直接拧旋钮是调节音量,按一下再拧就是调节空调温度,增加了操作步骤,第一次乘坐的乘客也不容易搞清楚怎么操作。


仪表盘上有一个AR导航的功能,在一些路口会有虚拟的箭头在实况中出现,不过有时候会出现一些bug,使用过程中也因为显示的资讯太细节而要低头观察,和奥迪的Virtual Cockpit以及传祺GS4的导航投影相比更需要注意力,用起来并不是太成熟。


RX5 MAX的后排空间是很充裕的,但是后排座椅的设计没有同级其他车型这么科学,它为了头部空间以及靠背放倒后能形成全平地台,就把座椅坐垫设置得很低,导致大腿缺乏有效承托,长途乘坐会比较累,调节座椅靠背角度会有所改善,但是效果有限。


荣威RX5的可靠性延续了上汽一贯的表现,动力总成部分较为多见的是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和异响,发动机部分也有异响投诉,其余的投诉项也主要以异响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天窗异响,而且一般还伴随着漏水出现。RX5 MAX虽然是个新车型,但是动力总成部分并没有明显变化,做工方面也不会突飞猛进,所以预期可靠性并不乐观。


荣威RX5参加了2016年第四批C-NCAP碰撞测试获得五星级安全评价,总体得分56.2分。RX5 MAX已经参加了C-IASI的碰撞测试,测试成绩等待后续更新。

查看更多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