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一句,啥叫“极简美学”到底是满足真实需求,还是根本就是汽车圈自己给自己裹上的一块“遮羞布”?
这事看似玄乎点,其实细品背后的荒诞味儿真是不少。
你瞧,全景天幕这玩意,一夜之间在新能源圈里横空出世,瞬间就成了标配。
买车的人本来还挺激动:车里亮堂、科技感爆棚,坐进去像是包了一间移动玻璃房,随时随地都能“云吸晴天”。
但过了没几天,朋友圈开始刷屏“头顶铁板烧”的吐槽——天气一热,原本的浪漫秒变大型桑拿现场。
什么“帽子都挡不住的烤”,什么“后脑勺直接变红烧肉”,加点料都成段子手新梗了。
大家买的不是全景天幕,是便捷烤箱套餐,还得额外网购遮阳帘,明明是新潮科技变相养活了一堆第三方小配件厂,钱没少花,苦没少受。
咋想都觉得这个“极简”设计的美感,是不是有点跑偏了?
再看岚图这边,CBO邵明峰直球开怼,终于有人站出来把“流量至上的怪圈”挑明了。
要我说,这视觉系大于体验派,全景玻璃天幕堪称是车圈一场集体“失忆”——谁还记得自己坐那儿最关心的,就该是透不透风、热不热、舒服不舒服?
可偏偏无数新品牌赶风口、看头部,特斯拉咋玩咱咋抄,啥遮阳帘、物理按钮、舒适度全先靠后。
有人说特斯拉热卖靠科技,实际上人家营销的那套全景大玻璃,反倒成了酷暑下的负担。
你要信销售员那套高大上的“高紫外线隔绝率”,说防止内饰老化,和乘客汗流浃背,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紫外线确实能伤皮肤,也能晒废塑料,但真让你“自带桑拿”的主力是红外线。
咋个意思?
阳光穿了天幕进了车里,热源主力恰恰是那波红外线,不防红外线,再多“高科技名词”都一样头顶发烫。
而且别忘了,屋里灯亮人热,车里光强照样能让可见光在玻璃下面转成热量,闷成一锅老火汤。
结果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买了“极简高配”还得自掏腰包配遮阳帘,各种形状、厚度、磁吸、自粘,淘宝搜下来一水儿爆款。
群里那些段子也是现成:“哥们,防晒膜买哪家?发我链接。” “遮阳帘效果咋样,用着压不压头?”
有厂家“贴心”一把,送你个非原装遮阳帘,但装上发现——本来头就快顶棚了,现在直接变“大头娃娃”。
说不装晒头,装了压头,左右为难。
有的拼命追求科技感帅呆了,敢把后挡风玻璃直接推到乘客脑壳上方,采光是够了,背地儿骂娘的人嘴角都笑抽筋。
一边“极简”,一边被烤,“让利给美观、牺牲掉舒适”,这么操作,吃亏的还是坐在里面的人。
就像有人爱吐槽,车没毛病,就是夏天把人烫熟了。
结果最绝的是,厂商闭口不谈事后加装遮阳帘的种种不便,宣传页上就死摁死拧“最大采光面积”、“智能玻璃技术”、“NO.1透光比”,能不提用户脑袋上的高温,全都“和谐处理”,真有人信了,也就图个高大上新鲜劲。
岚图这波倒是开门见山,直接揭开“遮羞布”。
人家说了,“极简无遮阳帘”不是啥信仰,是没耐心考虑真需求,干脆别学了。
邵明峰出来直言,这套设计,要开阔、要体验、要美观,全景天幕没问题,但“全景天幕+电动遮阳帘”才是真更优解。
换句话说,就是得一边要浪漫,一边要接地气。
你想晒太阳一键打开,怕热关起来全自动,什么时候愿意啥效果全听你,不用天天琢磨车内变火锅,天热为啥还要戴帽出行。
这样灵活搞,头顶不烫,冬天热量也能留住,还不怕突然暴晒,体验绝对加分。
再说岚图知音这车,直播时拼命讲全景天幕,说好设计是啥?不是只管漂亮更得管得住“人”的感受。
人家车高也拉了起来,就算加了遮阳帘,头顶空间依然敞亮。
而且车长4.8米,座椅宽1380mm、坐垫长531mm,整车空间5.2㎡,得房率90.8%,还真不是吹水。
有网友吐槽,纯电SUV那点空间,不少还赶不上家里常备的沙发间,岚图这回直接横扫一票六座SUV,这舒适感算是卷起来了。
好,空间没短板。
更有意思的是7L容量的冷暖冰箱,搞母婴、露营、野餐,夏日生鲜妥妥搞定。
有带娃的车主就安心,奶瓶、果泥都新鲜。
头枕音响一出,导航跟家里那个哄娃神器一样,“娃睡觉、导航不打扰”,这点贴心别家真没咋想到。
而且,座椅用的面料OEKO-TEX母婴级,空气清新到没有一股“新车味”,不怕宝宝小鼻子出状况。
整车NVH升级十多个地方,开起来安静得不像话,跑高速孩子照睡不误。
安全配置齐全什么乾崑智驾、鸿蒙座舱、2000Mpa高强度车身,全系标配的那些“黑科技”,这才是当下新能源SUV该卷的细节——明面上讲是科技底蕴,实际上是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用处。
至于价格,人家预售价22万起,2千订金顶5千,万块级的预售权益,八月底就上市。
门店现车已经陆续到位了,喜欢纯电SUV、想亲自上车体验的,全可以拉上家人去瞅瞅。
你要问,到底什么是“为用户解决痛点”,这才是真正的解题。
不得不说,这两年,有些厂家为“流量”什么都敢尝,设计是整得够炫酷,能用不好用,全靠配件续命——你方唱罢我登场,遮阳帘、隔热膜大军接盘。
明明是技术进步,搞得车主三伏天还得DIY防晒。
这画风,是不是有点悖论了?
不得不佩服,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大家都越来越“精明”了。
有人愿意多花点钱,但谁也不想纯粹“交智商税”。
事实证明,只有站在体验和细节两个维度下狠功夫,把“用户需要什么”搞明白,而非单纯追造型、追流量,才能赢下一颗颗“挑剔”的心。
电动遮阳帘、舒适头部空间、真实隔热效果,这不是啥玄幻新科技,而是把看不见的烦恼提早消灭,把用车变回享受。
事情说到这,其实也没谁输谁赢。
一边是新兴科技的天马行空,一边是用户彩虹屁与真实抱怨交织,看的还是谁能听进去。
市场不是“谁嗓门大谁赢”,而是谁更懂得自家用户,要什么不要什么。
面子、流量、营销,归根结底都有人真坐在那台车里晒着。
岚图这波揭穿“裸奔式设计”的假极简——其实是帮所有人打了个样儿:极简不是省掉不该省的必需品,而是造得漂亮又能用、用起来还顺手。
要说车圈“遮羞布”都有哪些,光天幕这点双标操作,够绕好几圈。
未来谁更懂用户,谁能把舒适和科技拉齐,谁才算真王者。
回过头看,你觉得在众多新能源车卷配置、卷噱头、卷空间的时候,真要赢得大家的心,是不是还是要把用户舒适放在第一个?
你们觉得呢,是喜欢极简的全景天幕,还是踏实的“遮阳护体”齐活?车主们说说,你的购车标准里最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