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采取措施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直接冻结了公司所有资产,还把中方高管张学政给停职了。这家公司总部设在荷兰奈梅亨,原本由闻泰科技全资拥有,自从2019年收购之后,就发展成了全球领先的分立器件企业,主要产品都用在汽车电子方面。
荷兰方面声称这事是因为公司治理出了问题,还担心技术会流到中国去。没想到,中国商务部在10月4日立马做出了反应,实行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某些特定的成品和元器件。结果一下子引起全球供应链的轩然大波,特别是欧洲的汽车行业,直接陷入了困境,像被卡住脖子一样难受。
安世的产品虽然不算什么高端货,但用量可是大得很,全球二极管市场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还能适配1.6万种德系车型。欧洲制造业里头,86%的领头企业都离不开它,汽车行业里头,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供应商都得仰赖这家。德国的车企对它的依赖最深,比如大众在沃尔夫斯堡厂生产高尔夫车型的线,就因为功率芯片缺货,差不多10月10号左右就得停工了。
宝马慕尼黑的X5生产线在10月15号也开始跟进,微控制器短缺的问题让工程师们都头大,库存天数都算不清楚了。奔驰斯图加特的S级轿车减产,传感器芯片紧缺,质检环节直接卡脖子。欧洲汽车制造协会在布鲁塞尔开会,他们预估这次中断可能持续三个月,损失超过200亿欧元,还会有10万个岗位受到影响。协会的代表们盯着供应链图,发现中断点全都红得发慌。
德国媒体南德意志报在10月12日的报道中直言,这事儿实际上是德国汽车行业自己惹的祸。多年来,他们一直低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把中国纯粹当成个大市场,结果现在才幡然醒悟,北京早就不是单纯的合作伙伴了。
德国媒体语气这回带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简单来说就是觉得德国车企太依赖中国了。曾经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一起推进,德国汽车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40%,中国市场养活了德国车企在全球的排名和研发投入。可现在供应链一断,百万岗位都开始摇摇欲坠,真让人心疼。媒体忽略了中德之间的经贸互补关系,其实中国也靠德国技术吃饭,但德国政客这次的态度更让人摇头,忍不住觉得,这依赖关系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啊。
10月25日,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经济部长斯文·舒尔茨在州议会发表讲话时,直接讲荷兰干预决策合理,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讲稿念到一半的时候,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坐在台下听着,但舒尔茨没有提到本土工厂停产的事情,这点也挺有意思的。
这话一出来,不就等于帮荷兰说话了吗?可偏偏没有提到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主厂要停工、宝马X5生产线停摆,还有奔驰减产的现状。这摆明着支持欧盟审查关键技术,强调要减轻对外依赖,但实际上忽视了供应链的复杂性。有党内的人也觉得,他太看重地缘政治了,忘了企业的实际困难。舒尔茨的态度没变,还是在辩论时反复谈国家安全那套。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在10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接管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企业和知识产权流出欧洲,手势指向安全报告。同时,荷兰方面引用了1952年的货物供应法,这法律算是冷战时期留下的老古董了,第一次被用在这种事情上。
消息人士透露,荷兰对张学政打算裁减欧洲员工40%的消息感觉挺担心的,原因是他打算把慕尼黑的研发中心关闭,把生产线转到中国去。曼彻斯特的工厂机密资料已经迁走,汉堡的设备也有跟进计划。可是,闻泰科技的发言人反击说,荷兰的目的其实是想让本土的企业接手这些业务,可是客户们并不打算跟着新公司走。安世欧洲工厂主要生产晶圆,其中70%是在中国进行封装,并发往全球市场。受中国方面的限制,目前欧洲的部分运营出现了限制,产量也有所下降,员工们只能加班加点地处理积压的订单。
在中国商务部公告之后,安世东莞工厂开始调整安排,先把国内订单放在首位。到了10月下旬,安世中国发出通知,表示会恢复对欧洲的供应,不过得满足几个条件:客户得签新协议,直接和中国方面合作;结算用人民币;出货量根据国内需求灵活调整,确保国内市场优先。
德国零部件厂商采购总监在电话里说,同意了这个方案,工厂快要停工了,别无选择。大众和宝马在10月下旬,跑到上海办公室排队签字,代表们坐下来,握着笔,互相交换着眼神。供应慢慢开始恢复,可是之前的中断已经让生产线变得空闲,工人也得休假。汽车行业可是德国经济的顶梁柱,直接贡献大概5%的GDP,整个产业链占比达20%,关系到大约200万个岗位,危机的加剧让民生压力愈发沉重。
这个事情把中欧之间供应链绑得更紧了,安世的产品在欧洲制造业里占了大的份额,差不多有一半的车企都在依赖。而且,德国的企业有95%的稀土都是靠中国供应的,但政府却硬要无条件供货,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担心和需求。舒尔茨一帮人说话挺直白,企业都觉得心里疼。闻泰科技也表示,要是中欧之间断了业务,安世的后端产能就会大跌,欧洲短期根本补不上来。荷兰那边也在甩锅,说中国想把他们搞空,可是到这个地步,反悔的迹象真少。
荷兰打算用政治手段,结果反倒把欧洲的汽车企业推到坑里了。德国的政客,比如舒尔茨,嘴上站台荷兰,可是自己国内企业却停产不管,真算是重政治轻经济的典型。这下车企们也没办法,只能排队签字,用人民币结算,想绕开荷兰总部。德国的媒体也开始反思,觉得之前太高估中国了,低估了对方的战略意图,可惜现在才醒悟,晚了点儿。
中国的反制措施可真是一针见血,出口管制锁住了关键环节,整个全球供应链都被牵一发而动全身。荷兰原打算接手,说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可结果产能却被卡在中国那边,客户们纷纷转向直接和中方合作。欧洲汽车行业的库存快见底了,协会都发出警告,说可能很快就得停产。日本本田和沃尔沃也受了连带影响,华阴。美国的通用和福特着急准备向荷兰方面索赔,这一场供应链的地震影响可不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