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众官方宣布途锐最终版将于2026年停产时,这款承载25年历史的旗舰SUV正在完成它的最后使命。黑化设计的最终版以德国75025欧元(约62.6万人民币)的起售价登场,顶配插混版更是突破10万欧元(约86万人民币)。这个曾经以“带字母的大众”震慑豪车市场的符号,为何在电动化浪潮中选择退场?它留下的50-88万价格真空,又将引发怎样的市场重构?
燃油时代最后的高端图腾
途锐的25年发展史堪称大众品牌高端化的缩影。从2002年第一代与保时捷卡宴同平台开发,到第三代基于MLB Evo平台共享兰博基尼Urus技术,其始终保持着“低调实力派”的定位。最终版的全车黑化套件、专属标识以及340kW插混动力,是对燃油时代技术巅峰的致敬。但2026年停产与2029年纯电继任者的空窗期,暴露了传统车企转型的艰难——当BBA已推出iX、EQ系列时,大众在高端电动化赛道明显滞后。
价格真空带:谁将接管途锐退出的战场?
现款途锐50.88万的起售价,比奔驰GLE、宝马X5低了近20万,这种错位竞争曾是其生存之道。但停产决定让这一差异化空间骤然消失。数据显示,途锐在华月销仅550辆,但其退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奔驰GLE可能收紧终端优惠,奥迪Q7或通过增配抢占市场,而沃尔沃XC90则面临品牌力不足的挑战。更值得关注的是,理想L9、蔚来ES8等新势力已在此价格带布局,传统豪车的定价体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电动化浪潮下的豪车护城河危机
途锐顶配86万的定价,暴露出燃油车高端化的天花板。对比同价位特斯拉Model X的鸥翼门、蔚来ES8的换电体系,途锐的托森差速器和V6发动机虽技术成熟,却难掩智能化短板。大众3年的产品空窗期尤为致命——现有车主换购时,很可能流向宝马iX或保时捷电动卡宴。保时捷宣布2025年纯电卡宴上市,而大众ID.途锐却要等到2029年,这种节奏差异揭示了传统车企内部的资源倾斜与战略矛盾。
消费者决策十字路口的终极指南
对潜在买家而言,现款途锐终端15万优惠后的36万起售价极具诱惑力,MLB Evo平台与空气悬架的机械素质仍属一流。但需权衡的是,2025年11月停产后,售后保障与保值率存在不确定性。若考虑新能源替代方案,理想L9的智能座舱与宝马iX的碳纤维车身各具优势。最终版的情怀价值或许只适合收藏者——毕竟,当电动化成为主流,燃油时代的机械魅力终将沦为小众爱好。
尾声: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种开始
途锐的退场传递出三重信号:传统豪车的品牌溢价正被电动化稀释;50-80万市场将成为新旧势力厮杀的核心战区;大众若想延续高端化战略,必须加速电动产品落地。当最后一辆燃油途锐驶下生产线时,人们或许会问:没有V6轰鸣的ID.途锐,还能延续“带字母大众”的传奇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