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和老朋友吹车,聊到尚界H5,特别是那低配版本,老实说,我觉得这才是最实在的选项。刚好朋友问,华为ADAS最低配能顶啥程度?我说,别小瞧了,实际辅助驾驶能力能超过不少同价位的激光雷达车,尤其那些装饰性激光雷达,跑高快路的辅助驾驶,真没什么大差——至少日常上下班,能稳稳当当地帮你松口气。
先说价格,15.98万的增程32度电池版本,和16.58万的64度纯电,价格刚刚好搭上节奏。上汽打的基础,电芯用宁德,质量也有华为兜底,这种配置组合要是放几年不知多稳。鸿蒙智行系统不是摆设,算是全车最让人放心的硬菜。我身边有个做维修的哥们前阵子透露,H5低配的传感器融合调教挺有门道,原本以为低配就差点意思,结果实际运作中,响应和车辆反馈都不拖泥带水。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觉得华为ADAS最低配能力有限,毕竟参数上看,它不如挂着激光雷达标的车,比如某些20万左右的激光雷达SUV,光看那个光端刨出来的数字感觉厉害。但实际体验上,某些激光雷达车型,感觉多是装饰性用途——体感上辅助驾驶不比H5低配流畅,甚至还迟钝。那一小块雷达有时候别说辅助,连常规自适应巡航都显得拉胯。相比下,H5视觉SE加上鸿蒙智行的计算平台,反而更踏实。
顺便提句小跑题,华为这套ADAS系统,感觉像是把研发和供应链玩了个厚积薄发的技巧。你把它想象成一锅炖肉,用最基本但上好的食材慢慢熬着,不像某些品牌,一开始就添一堆宝石(雷达、激光雷达、毫米波),但总感觉没煮透,吃着柴。研发供应链博弈里,合适而不过度就是关键,不然成本一飞冲天,反而损坏用户体验。
不过也不要太激动,H5高配价格我估算了一下,18万多裸车,带城市辅助驾驶套件一算到了20万,这个价位你不如考虑岚图或者智界了。我和朋友还专门比了比,某款同价激光雷达SUV,虽然参数看上去更强,但实际城市堵车里辅助驾驶流畅度和容错性都没H5低配理想。所以说,别一味追求看起来高级的配置,要看脚踏实地的使用体验。
我之前说这套视觉辅助比激光雷达实操更强,这话有点一刀切,实际情况还是多方面影响,有些高配激光雷达车日常表现也不赖。只是我觉得绝大多数同价位车型,尤其那些激光雷达只是摆设的,其实并没有带来明显操控上的提升。是不是光有雷达,还得看后续软件调教和到底是不是用心,你觉得呢?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H5低配还省去了很多花哨的配置,那个什么后排娱乐屏,氛围灯这些你盖不着底,反倒多了颗靠谱的电池和稳定的硬件。说白了它就是实用主义,扔一堆花里胡哨我真不关心,不影响驾驶体验就好。你说我嫌麻烦?对,这就是实话,配件太多反而走心不起来,保养维修也头大。
有趣的是,我没细想过,这种务实风车未来会不会成为趋势。毕竟当下新能源汽车快速换代,厂商间谁都想着多堆参数但用户需要的是靠谱和不出问题。光看电压,64度的电池标榜400伏充电速度,不少人单纯看数值狂吹800伏的,这其实就跟买包面粉,看水含量忽略面筋质量一样。要真算百公里成本,400伏系统正常情况下效率不输800伏,跑起来稳定省电,数字不骗人但夸大一点也常见。
你有没有发现,买车这事,愈发像是买保险了:看起来价格和性能复杂得头疼,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心里安全感和维修便利度上。像尚界H5低配这档车型,虽然不那么拉风,倒是省事又省心。讲真,我身边那销售员跟我说:买个车,配置多没用,不好用就一堆麻烦。话说得刺耳,但听得扎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等到小改款,估计价格还能往下调整几千块,毕竟现在钣金涨价压力和芯片紧张已经有所缓解。我猜,下一代的H5低配可能会取消那个如同平板电脑的大中控,改成更简洁轻便设计,进一步压缩成本,这对买家来说是利好。你怎么看这趋势?
不过H5低配还有没完善的小细节我挺关注的,比如自动泊车功能体验到底咋样——我昨天听朋友说在地下车库卡住好几次了。辅助驾驶是辅助,停车场里的狗血坑也得自己盯着,这才是真刀真枪的实战问题。未来能不能打磨得更顺滑点,对日常用车体验至关重要。你觉得辅助驾驶最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是零出错还是至少不会给驾驶员添麻烦?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