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买车这事儿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你信不信?
以前提到进口豪车,脑子里浮现出的画面大多是:展厅里灯光打得锃亮,大理石地板上摆着几台BBA,销售穿着西装,笑着劝你“加点钱排队吧,热销断货”,你一咬牙还真就认了,毕竟那价格高高在上,买了能跟人吹一辈子。
但今年市场的剧本突然换了,谁还能想到,进口车销量“哗”一下就掉了三分之一?
咱得好好掰一掰,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猫腻。
那数据摆在眼前,上半年中国汽车进口量硬生生就跌了32%,这可不是随便闹着玩的数字。
群众心里的疑问也跟着冒头:“为啥这些当年高高在上的大牌,现在都不香了?是不是国人审美变了,还是钱袋子缩水了?”
老贵族们这会儿不淡定了,雷克萨斯还算稳住阵脚,成了唯一能在进口阵营里逆风翻盘的选手,销量还能往上窜一窜。
别的品牌就惨了,倒下的倒下,滑坡的滑坡,有些直接腰斩,仿佛昨天还门庭若市,今天就门可罗雀,让人看得一脸懵。
宝马、奔驰、奥迪这些老牌选手,昔日行走江湖多么风光,现在居然也得玩促销,销量都跌了十来个点,都快成“想买请排队”变成了“买吧,还能打折”。
雷克萨斯ES那款,过去得加钱托关系,现在裸车二十万出头你就能拿下。
要是凑巧赶上贷款,还能薅个补贴。
销售小哥说得耿直,“便宜没错,但买的人还是比以前少。”
一边清库存一边求销量,宝马都打到七折促销了,这要是放在几年前,说出去都没人信,“宝马降到七折”,几乎要被老板骂出门。
不过世道不同了,谁都得低头。
其实这场暴跌怎么看都和电动车那边的风生水起脱不了干系。
这两年国产新能源搅局,理想、蔚来这些名字你要还没听说过,估计真该多补补汽车圈的新闻了。
理想仗着搞得好,半年就卖了20万台。
蔚来也差不了太多,奔着8万去了。
对比一下沃尔沃,上半年只混了7万出头,连合起来都干不过一个理想。
三四十万价位曾是豪华车的主阵地,现在却是电动车的天下。
特斯拉、问界这些新势力,销量直接把奥迪A4L按在地上摩擦。
懂车帝的数据冷不丁给人心头一震:“燃油车在这区间市场占比不到六成了。”
更扎心的是,七月电动车占比还能夺冠。
曾几何时,谁敢想这么玩儿?
到了高端市场,也就是四十万往上的区间,传统豪车还算能靠A6L、GLC这些老梗撑上一撑,但危险的气息已经涌出来了。
上半年三到五月,燃油车还能占六成销量。
但刚一到六月七月,就掉到五成多,局势不像以前那样稳了。
这段时间,问界M9那样能卖五十万的国产车,单月销量破万,这在以前估计都得上新闻联播庆祝一波。
华为更狠,搞了个尊界S800,才两三个月,订单就破万。
这可是高端车市场的新玩法,把传统豪车的安全感打得七零八落。
再说到政策层面的“突发事件”。
七月财政部来了个大动作,豪车消费税的门槛直接从130万砍到90万。
此举一下就把五六十万甚至七八十万价位的主流豪车都揪进了“被加税”行列。
奔驰4S店的销售爆料:“客户都在观望,盼着厂家能多让点利。”
但眼下厂家动作慢吞吞,市场多了份犹豫,大伙都在等风来。
细想起来,这会不会只是暴风雨的前奏?
传统豪华品牌也赶紧上了电动化这趟车,但走得并不激进。
全球新能源销量占比才两成多,和自主品牌那种运营模式比,意气风发的气质完全不一样。
宝马上半年电动车卖了三十多万台,但比总体销量还不到四分之一。
蔚来、小鹏这些品牌更绝,电动车就是他们的主攻方向,招牌写得明明白白:“智能电动,我们只搞这一个。”
现在年轻人买车,怎么看都和咱那些年“纠结动力、纠结四驱”完全不是一码事。
华为做了个鸿蒙车机,车主激活率都快九成,弄个车像是买了行走的智能终端。
反观奔驰、宝马,还是那套老派车机,更新慢,功能少,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意思。
这就引出了新一波焦虑。
国家电网砸重金搞超充站,号称“充电五分钟,续航两百公里”。
油车车主听了心里凉半截,以后电动车的续航优越感可能再也不是“纸面数据”了。
配合着电池厂疯狂扩产,比亚迪甚至宣布要明年翻一倍,电池成本越来越高,传统车企压力都得往下传。
这种压力,不是说降就降,好比一家人吃饭,厨房油盐涨价了,总得有人买单。
三四十万价位市场变化最狠,特斯拉Model Y常年都是销冠,前十能见到不少国产新兵。
高端车还是老牌豪车撑场面,不过国产车也在紧追不舍,势头猛得让人心生敬畏。
九十万以上车税加了,保时捷、宾利日子也不好过。
这帮顶级品牌得琢磨怎么应对,现状真不是闭着眼就能过关的。
用户买车的逻辑变了,现在随便聊聊,年轻人就能数出一堆智能配置。
对动力操控那些“大力水手”式的玩意儿,态度逐渐变得“可有可无”。
蔚来喊出终身免费换电,花同样的钱还能有贴心服务,这招直接把传统服务模式按在了地上摩擦。
谁说服务增值这块还是豪华车独霸天下?时代变了。
把视线拉到国外,欧洲车企也扛不住压力。
戴姆勒干脆砍掉十分之一的工厂产能,会不会有人觉得这才是“世界变化之快”,昨天还在全球称霸,今天就面临大裁员。
美国特斯拉那头,Cybertruck预售都扎到百万级。
不是吹牛,这压力看着都窒息。
印度也不含糊,基建投资疯涨,新能源项目一年就增了两百多个点,全球车企哪能坐得住?
二手车市场这锅也快被搅翻天了。
奔驰宝马三年保值率跌了两成,蔚来ES8残值反而比奔驰GLE还高,这对老牌车主来说,简直是信息量爆炸。
配件供应商也扎堆转型,博世转做电驱模块,原本的汽配城有些店都忙着做智能座舱维修。
就说这招,一转型忙得能跑断腿。
还没完,看到新闻里的问界M9单月能卖过万台,那价格区间原本是BBA专属领地,现在直接被国产品牌收割。
特斯拉上海工厂打鸡血一样扩产,本地供应链也一环一环跟着加码。
反观丰田,进口车库存一堆,压在仓库里都快长毛了,经销商都琢磨着怎么卖“跨境电商”,再不走新路就只能干瞪眼。
瞅瞅现在的豪车市场,活像“群英会”、谁都不甘示弱。
新品牌直冲最肥美的区间,豪车纷纷降价也遏制不了销量下滑的趋势。
政策说变就变,新变量天天有,今天多收你点税,明天换一套游戏规则,谁能率先找到突破口,还真是不好说。
咋说呢,买车这事已经从“咬牙上牌”变成了“精打细算挑智商”。
市场阵地一夜之间变天,老牌贵族要么彻底改革,要么就只能看着新玩家兴风作浪,心头暗搓搓地羡慕嫉妒恨。
你问我怎么看未来?
一句话——智能化和服务体验才是胜负手。
以前车的马力、模样、商标能让你眉飞色舞,现在“后浪”更关心能不能“手机互联”、“语音唤醒”,再加点阿里云、小程序、自动泊车,就能吹半天。
品牌和身份象征被压成了底色,谁刷得出新花样谁能上牌桌。
传统豪车还没输,只是得加速进化,不然迟早被“卷”出局。
咱们买车,不光为自己,也为家人生活体验买单。
电动车、国产品牌、“新势力”全面开火,如果豪华老牌只会挤牙膏、打促销,恐怕真得迎头跌一跤。
“你认为传统豪车能绝地反击吗,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新品牌逐鹿?你身边买车会优先考虑什么因素?”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