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几天,河南的汽车圈里传出了一个大新闻。那个靠着“神车”五菱宏光、五菱Mini火遍大江南北的上汽通用五菱的股东——广西汽车集团,终于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迈出了它的第一步。而这一次,广西汽车集团的目光,锁定在了河南许昌。
其实许昌这么多年就一个“造车梦”,这事圈里的人都知道。现在,广西汽车集团和许昌森源组成了全新CP,许昌终于在造车这条路上迎来了最佳盟友。不吹不黑,这事儿对河南来说,意义真的挺大的。
广西汽车集团:四十年的“造车梦”
讲到广西汽车集团,大伙儿可能有点不熟,但提到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之光、五菱宏光、五菱Mini这些传奇神车,谁能不竖个大拇指?咱不少小商贩从摆地摊到开公司,这车基本上可以算是“总裁座驾”了,乡村田野跑到大城市的发家致富路上,总有它的影子。
但鲜少人知道,40年汽车行业“老司机”广西汽车集团,其实起家是做商用车的。早在2002年左右,他们就乖乖地把乘用车资质让给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如今的明星企业上汽通用五菱,自己继续深耕商用车领域。后来看到“徒弟”爆火,或许某个夜晚,他们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为什么乘用车的风口,我们不能再试一次?
2021年,他们成立了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了20年,广西汽车集团的“轿车梦”终于又燃起。
从默默布局到重重突围:许昌的造车梦
再把镜头转回河南许昌。说起河南的车企,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是比亚迪、奇瑞和郑州日产。没错,郑州是咱河南汽车产业的“大本营”,加上航空港区的强力优势,绝对是妥妥的全省招牌。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郑州,许昌老早就暗搓搓地为自己的造车梦打基础了。
从2015年起,许昌决定全力押宝新能源汽车。当年,许昌市设立了10亿元的电动汽车发展基金,给本地最强的民营企业森源电气加油鼓劲。但说实话,梦想终究是要落到现实上的,造车这条路不是投入钱就能行的。你看隔壁的郑州,那可是靠比亚迪撑起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站的!许昌自己独立撑起个整车品牌?难,太难了!
森源电气为了推进纯电动车业务,也算是烧了不少血汗钱。拿到了商用车、再拿到了乘用车的生产资质,挨过一个个难关,但技术怎么都补不上来。更别说,他们的品牌在省外根本没啥知名度。到了2024年,要说许昌市政府没点急,可能谁也不信。
就在这个节点上,柳州五菱和许昌森源“相亲”、“谈恋爱”,最后走到一起。一方有技术、有品牌,但没资质,另一方手握资质,资源盘活空间也比较大,这还不算天作之合?
就这样,一个叫“埃尚”的新品牌诞生了。不声不响地推出了A100C车型——3.98万元起步价,一款低至普通上班族都能承受得起的微型纯电动车。车型小、目标清,这战略有点复制当年五菱Mini的味道。并且大写俩字“靠谱”!
河南的本土品牌,为啥总是火不起来?
说实话,这些年河南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研发,还是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升级,这股劲儿河南没少出。比如最直观的,大家开车里用的铜管和电池,说不定就是新乡金龙铜管、洛阳中航锂电这样的河南企业造的。
可问题出在这儿:光有供应链,顶个啥用呢?整车制造,才是决胜的关键。而偏偏在整车制造的攻坚战上,咱河南本土企业还是妥妥的“捡漏者”角色,很少能出来个硬核品牌。
原因其实也简单。一方面技术跟不上,技术力是需要长期投入的;另本土企业往往缺乏最高层级的站台。举个例子,河南也有不少地方梦想着建自己的整车厂,比如洛阳和南阳,地级市们为招商真是操碎了心,可是整个大省的政策重点始终在郑州和开封。
说句实在的,这样的眼光有短视成分。隔壁的湖北,武汉是强,但人家襄阳、宜昌、荆门,每个地级市都能有拿得出手的乘用车厂。河南呢,只有郑州和开封,其他城市,再强的意愿有时候也是“有心无力”。
改变从许昌开始?
这次许昌和柳州五菱联合推出埃尚,说到底就是在现有政策和资源下的一次破局。对许昌来说,是为河南汽车工业争光的一步棋;对河南来说,是打破内部分配僵局、给予更多城市机会的尝试。或许,所谓“落到地级市呗就不行”的偏见,可以慢慢改一改了。
政策松绑只是第一步。省一级能不能给发展注入更多资源和支持?许昌作为河南第三个新能源乘用车基地,未来是否能盘活全省市场,从郑州、开封分羹一些资源?这些问题,还是大大的未解之数。
许昌如今手握“森源”这张牌,再加上广西汽车集团这位南国猛将的团战buff加成,怎么打,就看接下来的联合反应了。但无论如何,不管未来成不成功,我们起码看到了希望。而在五菱MINI神话的背后,许昌也悄悄地开了一扇我们的车梦之窗,谁知道下一个神车是不是就从河南造出来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