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月车市“大洗牌”:比亚迪压力骤增,这些品牌却逆势崛起
朋友们,2025年新能源车市的“八月风暴”,比夏天的雷阵雨来得还突然! 去年年底还能月销5.8万台、在新势力里“横着走”的理想,今年八月直接掉到2.8万台,在“蔚小理”中垫底;反观曾被调侃是“理想平替”的零跑,八月狂卖5.7万台,连续五个月领跑新势力,甚至上半年还实现了盈利。 就连稳坐“迪王”宝座的比亚迪,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八月虽卖了37万台,但增速明显放缓,身后吉利、上汽等品牌正像“狼群”一样紧追不舍。 这场车市混战,看得人眼花缭乱。
新势力的“悲喜两重天”最让人唏嘘。 理想去年的风光还历历在目,今年却频频遇挫。 七月底紧急推出的纯电i8,瞄准三十万级高端市场,可上市没多久,一段与大货车的碰撞视频就在全网传开,直接影响了品牌口碑。 不过客观来看,i8的安全表现不算拉胯:从曝光的事故画面看,A柱没有出现明显形变,全车安全气囊及时弹出,车内人员仅受轻微伤,电池包也未发生起火,被动安全性能算是守住了底线。 但消费者对三十万级车型的期待更高,视频中AEB系统未触发的争议,还是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不到一周,理想就宣布i8高配版降价2万,这波“急刹车”式调价,反而让持币观望的朋友更犹豫。 如今理想把宝全押在九月要上市的i8身上,能不能在高端纯电市场“扳回一局”,还得看消费者买不买账。
零跑的逆袭则是今年车市的“惊喜彩蛋”。 八月5.7万台的销量不算偶然,毕竟它已经连续五个月领跑新势力,更难得的是,今年上半年还实现了盈利,成为新势力中少数能“赚钱”的品牌。 我身边有位零跑车主说,当初选车就是看中“花小钱办大事”——这背后离不开零跑的“自研自造”底气:65%以上核心零部件由自己把控,B系列车型零部件通用率接近88%,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降得下来。 比如同价位车型里,零跑的配置往往更丰富,大屏、智能驾驶辅助这些实用功能基本不缺席,对预算有限又想追求品质的家庭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现在零跑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90万台,海外市场也没落下,1-7月出口近2.5万台,成了新势力中的“出海冠军”,这样的逆袭,不得不让人佩服。
蔚来和小鹏也靠“低价子品牌”找到了新出路。 蔚来的“乐道”系列一上市就火了,单月销量突破1.6万台,直接把蔚来总销量拉回3万台的台阶,李斌更是放话“四季度要冲月销5万”。 我身边有位买了乐道的朋友跟我说,花二十多万就能享受到蔚来标志性的换电服务和上门售后,“感觉用中端价享受到了高端服务”。 小鹏则靠着Mona和新款P7稳住了阵脚,何小鹏还自己掏腰包增持公司股票,直言“九月起月销要冲四万”。 之前我试驾过新款P7,它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城市道路里跟车、变道都很顺滑,遇到拥堵路段还能自动跟停,对通勤族来说特别友好;而Mona则主打“代步神器”,价格亲民、车身灵活,很受年轻消费者喜欢。
传统大厂的“进攻性”也越来越强,其中吉利最亮眼,如今已经稳坐“二当家”的位置,新能源销量涨得飞快。 旗下“银河”系列更是成了“黑马”,单月销量能破10万台,隐约有了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的“影子”。 拿银河L6和比亚迪秦PLUS DM-i对比,同价位下,银河L6的车内空间更宽敞,14.6英寸的中控屏和Flyme Auto车机系统是标配,连座椅加热、通风功能都没缺席,舒适性配置拉得很满;而比亚迪的优势在于成熟的高速NOA辅助驾驶,跑长途时能帮司机省不少力——就像选家电,有人看重颜值和功能,有人更信老牌技术,各有各的好。
不过“迪王”比亚迪的日子也不好过。 八月37万台的销量虽然还是“断层第一”,但增速明显慢了下来,更关键的是,去年比亚迪的销量比吉利、上汽、长安、奇瑞四家加起来还多,今年这个差距已经基本消失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比亚迪的高端化之路:除了王朝、海洋这两个“基本盘”,仰望、腾势等高端品牌始终没出爆款,就连腾势N7改款时都直接降了8万,这说明比亚迪在二十万以下市场确实“打遍无敌手”,但想往更高端的市场突破,还得再找突破口。 当然,比亚迪的基础盘还是稳的,第五代DMI技术经过十年迭代,可靠性和省油表现都有口皆碑,秦PLUS、宋PLUS等车型还是很多家庭的“首选”,只是高端市场的“短板”,得赶紧补上才行。
华为合作车型的“爆发力”也不容忽视。 华为跟上汽合作的“尚界”,刚开启预售18小时,小订单就突破了5万台;另一款“智界”更猛,24小时内大定数量就过了万——华为的技术号召力确实名不虚传。 比如它的途灵龙行平台能提前预判路况调整悬架,过减速带时车身颠簸感特别小;天使座安全系统靠多传感器融合识别风险,连路边突然窜出的行人都能及时预警。 我之前试驾时特意体验了高速场景,就算遇到前方车辆急刹,系统响应也很及时,车身稳定性让人放心,连数字大灯能投射光毯这种小细节,都做得很贴心,难怪能吸引这么多消费者。
相比之下,广汽埃安就有点“不上不下”了,八月销量卡在2.7万台没动。 其实不少消费者选家用车时会犹豫,因为早年埃安卖了太多网约车,2023年它的销量里有45.8%都是网约车,这让“家用”的品牌形象有点难立起来。 后来埃安想靠昊铂冲击高端,又转头跟华为合作,但品牌形象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能不能扭转局面,现在还不好说。
海外市场的竞争也没闲着。 奇瑞还是“海外一哥”,单月海外销量能到12-13万台,在俄罗斯、巴西这些市场很受欢迎;比亚迪也在加速出海,不仅往欧洲卖车,还在马来西亚建了CKD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而且它已经连续三年拿下马来西亚纯电销量冠军——对消费者来说,品牌海外表现好,也会觉得更可靠,毕竟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说明产品力确实过硬。
今年的车市就像个热闹的“大集市”,每个品牌都拿出了看家本事:零跑靠性价比圈粉,吉利用配置打动人心,比亚迪凭成熟技术稳基本盘,华为合作车靠科技感吸睛。 接下来几个月还会有新车陆续上市,竞争只会更激烈。 朋友们,要是你下次换车,会优先考虑哪个品牌? 这样百花齐放的车市,你觉得够不够精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