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

最近我自己的一个观察,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就是这几年,修东西变得越来越麻烦,也越来越贵。前阵子家里一台用了快十年的进口洗碗机坏了,找师傅来看,拆开捣鼓半天,说是一个核心的循环泵坏了,国内没配件,得从德国订。师傅两手一摊,说现在这情况,订货周期不好说,两三个月算快的,而且价格嘛,连工带料差不多能买半台新机器了。

我当时就愣住了,一个破水泵,至于吗?后来跟做外贸的朋友聊,他才给我把这事儿捋清楚。他说你这算啥,现在全球供应链的逻辑都变了。过去三十年,大家玩的是“Just-in-Time”,即时生产,全球采购,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和成本控制。一个产品,零件可能来自十几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组装,最后卖到全世界。你那个洗碗机的水泵,就是这个旧时代的幸福遗物。现在呢?风向变了,大家开始搞“Just-in-Case”,以防万一。地缘政治一紧张,海运一堵塞,或者哪个国家突然“基于国家安全”,你的水泵就卡在路上了。这多出来的成本和时间,就是我们为这个“以防万一”的世界付出的第一笔账单。

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有驾

这感觉,跟最近欧洲那帮搞汽车的大哥们,估计一模一样。只不过,他们等的不是水泵,是芯片;给他们添堵的,也不是啥物流问题,而是荷兰政府。荷兰人前脚刚跟咱们这边通完话,后脚就直接掀了桌子,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把咱们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给“接管”了。这一下,直接把欧洲最大的经济命脉——汽车工业,给架在了火上烤。大众的高尔夫生产线据说立马就拉响了警报,等着芯片下锅。

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有驾
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有驾

这事儿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荷兰人疯了”,或者是“又当了美国的打手”。这些都对,但又不全对。从后视镜里看,这更像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过去那种“有钱大家一起赚”、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的全球化黄金时代,可能真的要落幕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算总账”的阶段。

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有驾

我们先来算第一笔账,荷兰人自己的【金钱账】和【情绪账】。明面上看,他们拿到了一个半导体公司的控制权,保住了所谓的“技术安全”。但代价呢?首先是信誉的破产。荷兰作为一个靠贸易和开放立国的国家,这么干无异于自毁长城。今天你能“接管”中资企业,明天是不是就能对其他国家下手?全球资本都是逐利的,但更重要的是厌恶风险。你这里风险这么高,那资本就只能用脚投票。飞利浦、阿斯麦这些荷兰“国宝级”企业的股价应声大跌,蒸发的市值,可能比安世半导体本身还值钱。这笔金钱账,怎么算都亏。

再算情绪账。荷兰政府或许满足了国内一部分鹰派的“安全感”,也算是给美国大哥交了投名状。但这种靠牺牲本国商业环境换来的“情绪价值”,保质期很短。当欧洲的汽车工人们因为生产线停摆而面临失业风险,当飞利浦的股东们看着自己的账户缩水,这种虚无缥Miao的情绪满足感,很快就会被现实的愤怒所取代。

接着我们算第二笔账,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工业的【金钱账】和【机会成本账】。德国人这次估计是最憋屈的。自己家的汽车工业是绝对的经济支柱,结果现在喉咙被荷兰人掐住了。一颗小小的芯片,就能让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陷入停滞。这暴露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欧洲在追求政治上“团结一致”的同时,其内部的产业链是高度分化且脆弱的。德国的强项在汽车制造,荷兰的强项在半导体设备,过去这是优势互补,现在成了互相掣肘的死结。

他们付出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是彻底失去了在美中之间保持战略自主的可能。过去,欧洲特别是德国,一直想走第三条路,既和美国当盟友,也和中国做生意。现在荷兰这么一搞,等于逼着大家选边站。而一旦选了,就意味着你要承受选边的所有代价。短期是汽车停产,长期看,如果中方真的在稀土等领域进行反制,那欧洲的新能源、高端制造,可能都要“坐电梯”——上得有多快,下得就有多快。

最后我们来算算咱们自己的账。表面上看,我们是受害者,一个重要的海外资产被“强抢”了,这是实打实的损失。但从一个更长的时间轴来看,这事儿未必全是坏处。它至少带来了两个“信息增量”。

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有驾

第一,它以一种最极端的方式,为我们内部所有关于“自主可控”的争论画上了句号。过去总有人觉得,造不如买,全球化分工挺好的,我们没必要什么都自己干。现在荷兰人亲自上场教学,告诉我们,在核心领域,别人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随时可以断供。这种共识的形成,其价值难以估量。它会极大地加速我们在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的投入和追赶。短期是“填坑”,长期看,是在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务安全垫”。

第二,它让全世界都看清了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底色。当规则对你有利时,就大谈特谈;当规则对你不利时,“国家安全”就是个可以随时动用的万能借口。这种“道义有亏”的做法,会极大地消耗其自身的软实力。

聊到这儿,肯定有人觉得我是在自我安慰。其实不是。我只是习惯了从一个更长的周期和更完整的账本去看问题。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就是从追求“效率”转向追求“安全”和“韧性”。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混乱的,充满了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荷兰这事儿,就是这个转型期阵痛的一个缩影。

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有驾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想至少有两点。

第一,过去那种全球化红利带来的、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会越来越少。无论是进口车、电子产品还是我们前面说的洗碗机配件,它们的“地缘政治溢价”会越来越高。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未来很多东西会更贵、更难买、更需要等。

第二,系统性风险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新常态”。以前我们觉得,好好工作,努力攒钱,生活就会线性向上。但现在,一个远在天边的政治决策,就可能影响到你的工作、你的消费、你的理财。这种不确定性,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确定性。

重磅突袭!荷兰此举或致百万汽车停产,供应链安全成关键-有驾

所以,这个也没啥保密的,最近我自己的一个操作思路,就是持续增加自己投资组合里的“冗余度”和“反脆弱性”。少一些对单一系统的过度依赖,多一些“Just-in-Case”的准备。这不只是钱的问题,也包括个人技能、信息渠道等等。当时代的浪潮打过来,我们能做的,无非是把自己的船造得更结实一点,多备几个救生圈。至于荷兰人抢走的那点东西,从历史长河来看,可能连一朵浪花都算不上。潮水的方向,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共勉共戒吧。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