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电状态下,雨天高速跑了近200公里,比亚迪夏的平均油耗是6.6升/百公里。听销售小王一说,他亲测过类似路况,结果都在6.5到7升之间,体感说得过去。这数据挺扎实,尤其是考虑到它整备质量就有2.6吨,腿脚不轻,雨天开高速风阻和轮胎滚阻都明显增大,这种成绩已经算很难得了。
我有个朋友刚入了一辆主打插混的竞品MPV,体型也差不多大,价格区间相近,结果他抱怨亏电跑高速油耗飙到了8升多,开得累还费油。我问他是不是像夏一样通过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调节发动机与电机搭档,他说,那啥也没咋调,就是传统的电机加发动机混合驱动。这个差别就有点明显了,说明技术层面能省油不一定全靠车重,关键还是控制发动机的高效运转区间。
谈到这个第五代DM技术,我之前理解有点简单,以为它就是单纯多了块电机啥的。有点大了,后来细反思发现,核心是它的能量管理系统和发动机热效率抓得准。他们把1.5T骁云发动机的热效率推到了43%,在这种亏电高速状态下还智能保持转速在2000到2500转的高效区间,这对一个MPV来说并不容易。传统变速箱在变速过程中的磨损和能量损失经常被忽视,你要换个角度想,这发动机和电机搭档比单纯的变速箱节能好多。
周五晚,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夏的风阻系数竟然只有0.29Cd,这个数字来源是官方风洞测试,算是同级里面相当低的。雨天跑高速,空气阻力上去了,燃油效率自然拉低。风阻低,直接少耗油,我想这是它为何雨天高速还能保持油耗稳定的另一个因素。相比之下,很多2吨级MPV风阻普遍都在0.32Cd以上,细微差别长期跑下来都是油耗上的差距。
这里聊点侧边话,说到座椅舒适度,我有次陪客户坐这车,才明白为啥他老说座椅挺得劲,座椅包裹性好,坐着久了不腰酸,这对跑高速尤其重要。大体重车开高速,颠簸加倍要折腾人,舒服才能省心,也是它能拿分的地方之一。毕竟再省油,座椅坐着不舒服,谁愿意开?
供应链层面聊聊。有段时间几家车企都卡在电池供应上,经常导致产能不稳,比亚迪夏这次能够保证亏电状态下的性能表现,我猜一部分得益于他们对电机和电控系统的自主掌控能力,以及电池包的优化设计。这只是我的猜测,公开资料没讲得很细。他们的供应链就像做饭,食材得新鲜还得搭配合理,不然一道好菜也难出锅。研发团队把零件和软件像菜谱一样精准调配,才能实现这种高效混动表现。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复杂多变的天气下开过2吨级MPV?那种油表明显下降的感觉,是不是特别揪心?尤其是雨天跑高速,油耗的稳定性其实能直接影响驾驶心态。
说到智驾,这块也不能忽视。夏配备了比较全面的智能驾驶辅助,虽然不是最顶配的,但在同级里足够用了,而且油耗表现好就算是额外加分了。智能驾驶让车在堵车或者自动巡航时更顺畅,间接助于降低油耗。
我自己有次回老家,雨下得挺大,夏在高速上跑了50公里,平均油耗刚好是6.6升这个数,连车里那会儿的销售也说这车在亏电状态还这么省油,真的不赖。说实在,雨天地面湿滑,车子更重,普通MPV油耗能不上去都挺难,何况还能跑出这个效率。这个小细节,我觉得特别能说明问题。
补充一句,我之前脑子一热写成了所有同级别MPV,说得太宽泛了。实际上,每款车型的工况差别挺大,夏的表现主要是在油电混合技术领先的前提下实现。别的品牌如果加了增重的电池或者没有智能管理,恐怕很难达到相同的燃油经济性。
你们自己会怎么看,买一辆混动MPV,最看重的是舒适?还是油耗?还是像夏这样,雨天高速能耗稳定的实打实能力?我觉得这些真实场景下的表现,远比那些花哨的参数更能打动人心。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