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利控股集团总部的大厅里奔驰中国的高管与千里科技的技术团队交换文件后握手致意背景屏幕上显示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字样。 这个场景发生在2025年9月25日下午当天奔驰宣布投资约13.4亿元入股千里科技获得后者3%的股份。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家百年豪华品牌会如此急切地拥抱中国技术?
奔驰的这一动作并非孤立事件。 就在三天前奔驰刚与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Momenta达成合作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支持车位到车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全新纯电CLA车型。 短短几天内奔驰接连牵手两家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公司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引发了业内广泛讨论。 难道奔驰在担心单靠一家供应商不够保险?
知情人士透露奔驰此次投资千里科技不仅仅是财务行为更涉及技术合作。 千里科技预计将为奔驰即将推出的新车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燃油车项目。 这种双线布局让人联想到宝马选择Momenta、奥迪选择华为乾崑的模式。 跨国车企似乎都在抢滩中国智能驾驶技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技术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奔驰与吉利的合作渊源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2023年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推动smart品牌电动智能化转型。 此次入股千里科技被视作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交易完成后奔驰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股份显示出长期合作的诚意。
为什么奔驰要选择千里科技? 答案藏在千里科技的背景中。 2025年2月力帆科技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并进行了以“AI+车”为核心的战略转型。 该公司引入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出任董事长并聘请华为车BU首任总裁王军担任联席总裁。 这种高管阵容的调整标志着千里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野心。
千里科技的核心产品是“千里浩瀚”智能驾驶系统该系统提供从H1到H9五个级别的解决方案。 这种分层策略允许技术下放到不同价位的车型实现智能驾驶的“平权”。 例如H3方案已应用于吉利星瑞和星越L等燃油车型而H5方案则瞄准高端市场。
奔驰如果采用千里浩瀚系统可能会在燃油车序列中率先应用。 据报道双方正在就燃油车合作项目进行初步洽谈。 奔驰A级、GLB等入门车型可能搭载H3方案而GLC、C级等中高端车型则可能使用H5方案。 这种布局是否意味着奔驰想打破“电动车才配智能驾驶”的刻板印象?
H3方案的具体配置包括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算力超过128TOPS支持高速NOA功能。 同时它具备AEB 120km/h超高速刹停和AES 130km/h自动紧急避让辅助等34项功能。 这些数据表明即便是经济型车型也能享受高级别智能驾驶体验。
H5方案则更加强大采用11V3R1L标准化传感器组合包括11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1个激光雷达。 软件上采用“无图+BEV+OCC”技术融合架构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这套系统能实现全场景D2D领航支持无图城市NOA、高速NOA以及全场景泊车能力。
千里科技的技术底气来自哪里? 首先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0提供高达23.5EFLOPS的算力在中国车企中排名第一。 这种算力优势使得千里浩瀚的智驾大模型每个迭代周期能多学习近10万个场景数据。 其次吉利拥有750万辆L2级智驾车辆带来的百亿公里真实路况数据这种规模的数据积累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
更独特的是吉利的卫星网络布局。 吉利已有30颗在轨卫星覆盖全球90%区域可提前72小时预警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并自动规划避险路线。 这种“天眼”能力是否会让奔驰车主未来享受到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奔驰选择双线布局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市场压力。 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奥迪已推出带城市、高速、快速路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 如果奔驰的中高端车型只有高速NOA显然难以抗衡。 因此奔驰可能通过千里浩瀚H5方案提升竞争力。
奔驰与Momenta的合作侧重于纯电车型而千里科技则可能专注于燃油车智能升级。 这种分工是否合理? 业内人士指出燃油车在中国市场仍占较大份额2024年燃油车销量占比超过60%。 忽略燃油车的智能化可能意味着放弃一大块市场。
千里科技团队的技术实力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验证。 2024年该团队在国际顶尖自动驾驶论坛CVPR场景挖掘挑战赛中获得世界冠军展示了最优AI模型数据挖掘与训练能力。 这种技术认可是否增加了奔驰的投资信心?
奔驰的投资金额约13.4亿元获得3%股份对应千里科技的估值约为446亿元。 这个估值是否合理? 对比Momenta在2024年的估值已超过500亿元千里科技作为后起之秀估值似乎处于合理区间。
交易细节显示奔驰数字技术以每股9.87元的价格受让股份。 千里科技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一度上涨15%市场反应积极。 这是否说明投资者看好这次合作?
奔驰的双线布局不禁让人联想到其他跨国车企的选择。 宝马在2024年宣布与Momenta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奥迪则选择华为乾崑计划在2026年推出高级别智能驾驶车型。 这种集体转向中国技术的趋势是否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算法上还在于落地速度。 千里浩瀚系统自2025年初发布以来短短半年时间五个级别智驾方案已全面落地量产。 这种快速迭代能力是否正是跨国车企所急需的?
本土化适配能力也是关键因素。 中国复杂的交通场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测试环境使系统能更好地处理各种边缘场景。 奔驰之所以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或许正是看中这种对本地路况的深度理解。
燃油车智能驾驶的可行性已得到验证。 2025年9月23日吉利推出的新款星瑞和星越L车型均搭载千里浩瀚H3方案这是智能驾驶首次大规模应用于燃油车。 实际测试显示这些车辆在高速NOA场景下表现稳定最高支持130km/h的自动紧急避让。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日益增长。 2025年中国市场调查显示超过70%的购车者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作为重要选购因素。 奔驰如果不及早布局可能会失去市场先机。
奔驰与千里科技的合作还涉及研发层面。 双方计划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驾驶系统重点优化复杂城市道路的应对能力。 这种深度合作是否会导致技术外溢? 业内专家认为合作有助于技术共享核心知识产权可能仍由各方独立保护。
千里科技的股东结构也值得关注。 吉利控股作为主要投资方持有千里科技51%的股份奔驰入股后成为第五大股东。 这种股权安排是否会影响技术决策的独立性?
奔驰此次投资的时间点耐人寻味。 2025年下半年中国智能驾驶法规进一步放开允许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在限定区域测试。 政策红利是否加速了奔驰的决策?
对比Momenta和千里科技的技术路线Momenta侧重于纯视觉方案而千里浩瀚融合了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数据。 哪种方案更优? 业界尚无定论多传感器融合似乎更适合复杂路况。
奔驰的车型规划显示2026年将推出多款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车。 其中纯电车型可能采用Momenta技术而燃油车型可能搭载千里浩瀚系统。 这种组合是否会成为行业新标准?
中国智能驾驶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不仅被奔驰认可。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跨国车企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这种趋势是否意味着中国正从技术输入国转向输出国?
数据安全也是合作中的敏感话题。 奔驰强调所有数据处理将遵守中国和欧盟的隐私法规。 千里科技则表示数据本地化存储和加密传输是合作的前提条件。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实际体验。 如果奔驰A级车搭载千里浩瀚H3方案是否能实现与吉利星瑞同等的智能驾驶功能? 测试数据显示H3方案在高速场景下的变道成功率达到98%城市道路表现仍有待验证。
成本因素也不可忽视。 千里浩瀚H3方案的成本约为1.2万元人民币而H5方案因包含激光雷达成本可能超过2万元。 奔驰车型若搭载这些系统售价是否会大幅上涨?
市场竞争态势正在变化。 2025年特斯拉在中国推出全新FSD版本支持无图城市NOA;蔚来、小鹏等本土品牌也升级了智能驾驶系统。 奔驰的双线布局是否能应对这种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传统汽车部件。 奔驰选择与两家供应商合作或许是为了降低技术风险。 如果一方进展缓慢另一方可提供备份。
千里科技的未来规划包括在2026年推出H7方案支持L4级自动驾驶。 奔驰是否已为更高级别技术预留合作空间? 目前双方协议未公开具体时间表。
这次合作的经济效益如何估算? 奔驰预计智能驾驶功能可提升车型溢价5%-10%。 以奔驰年销70万辆计算潜在增收可能超过百亿元。
挑战依然存在。 跨国车企与中国技术公司的文化融合、标准统一等问题需要时间解决。 奔驰和千里科技能否高效协作? 首批合作车型的市场反馈将是关键检验。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崛起并非偶然。 政策支持、产业链完善、人才储备共同促成了这一局面。 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相关专利数量已占全球40%这种优势是否可持续?
奔驰的投资行为也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链重构。 传统上由欧美厂商主导的核心技术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这种变化是否会引发地缘政治摩擦?
消费者最终受益于技术竞争。 如果奔驰车型搭载千里浩瀚系统用户能否以更低价格享受高级智能驾驶? 对比奥迪与华为合作的车型智能驾驶功能选装费约为3万元奔驰的定价策略将影响市场接受度。
行业观察者指出智能驾驶的标准化进程仍在早期阶段。 不同厂商的方案互不兼容可能导致用户体验碎片化。 奔驰选择双供应商是否会加剧这种混乱?
千里科技的技术路径强调“无图化”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这在中国多变的道路环境中具有优势全球适配性仍需验证。 奔驰的全球车型是否都能适用?
合作细节中的燃油车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如果奔驰成功将智能驾驶植入燃油车是否会颠覆行业对电动化与智能化绑定的认知? 现有数据显示燃油车智能驾驶的能耗和散热挑战已通过硬件优化解决。
市场反应方面奔驰股价在投资消息公布后微涨1.2%表明投资者对合作持乐观态度。 分析师提醒技术整合的执行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智能驾驶企业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加。 除千里科技外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公司也获得了国际订单。 这种集体突破是否意味着中国在自动驾驶赛道已实现弯道超车?
奔驰此次合作的范围不仅限于乘用车。 知情人士透露双方也在探讨商用车领域的智能驾驶应用具体计划未公开。 这是否暗示智能驾驶技术正向全场景扩展?
最终用户体验是检验合作的唯一标准。 如果奔驰车主在2026年能用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导航且系统响应速度优于竞品这次投资才算成功。 目前千里浩瀚系统在吉利车型上的表现已获得初步好评。
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还面临法规障碍。 中国已允许L3级自动驾驶在特定道路行驶责任认定、保险条款等配套措施仍需完善。 奔驰与千里科技的合作是否考虑了这些因素?
行业竞争正在加速。 2025年末预计将有超过20款搭载中国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车上市。 奔驰的双线布局能否在红海中脱颖而出? 市场将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