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车就趴窝,24万雷克萨斯跑4公里亮灯,4S店只修不换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要聊的这桩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杭州一位姑娘,倾尽24万元,全款喜提一辆雷克萨斯。

您想啊,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座驾,代表着品质与品位的象征。

姑娘当时的心情,犹如“初嫁妆成,红妆待发”,满心期待着这爱车能为她的人生大事——结婚接亲,增添一抹亮色。

刚提车就趴窝,24万雷克萨斯跑4公里亮灯,4S店只修不换-有驾

然而,命运的齿轮,有时候转得实在太快,也太不讲道理。

这辆被寄予厚望的雷克萨斯,刚离开4S店的温室,还没来得及在城市的大道上留下几道清晰的胎痕,行驶里程尚未突破五公里,仪表盘便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八个警示灯齐齐亮起!

导航系统、刹车辅助、发动机监控……一时间,各种警告信号如同“春江水暖鸭先知”,纷纷涌现,将原本的喜悦冲刷得荡然无存。

这辆车,已然成了“纸上谈兵”,无法再向前一步。

姑娘当时的心情,想必是“五味杂陈”,既有对新车的爱惜,也有对突如其来的故障的震惊与无奈。

她第一时间联系了4S店,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然而,4S店接待人员的回应,却如同“冷水泼盆”,一句“车没问题,最多派人来修修”,让姑娘的心沉到了谷底。

修修?

一辆刚出厂、行驶里程屈指可数的车,就出现如此严重的系统性故障,这“修修”二字,又怎能让人安心?

而且,这车还是她的“婚车”,如今却像一位“病卧在床”的将士,静静地停在4S店的停车场,一动不动,已是三个月的光景。

这期间,姑娘的焦灼与奔波,可想而知。

当初销售人员口中“雷克萨斯品控严格”的承诺,此刻听来,更像是“镜花水月”,虚无缥缈。

姑娘的诉求,是退车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三”。

这要求,站在消费者角度,无疑是合情合理的。

毕竟,新车未行至“不惑之年”,就已出现如此“伤筋动骨”的故障,谁能保证修复后不会“旧病复发”?

更何况,这事关人生大事,万一耽误了婚期,造成的损失又该如何衡量?

然而,4S店的态度却如“磐石般坚定”,声称不符合退车条件,只能提供免费维修。

甚至还让姑娘填写一份“质量检测表”,这操作,无疑是给姑娘本已不安的心,又添了一层疑虑。

刚提车就趴窝,24万雷克萨斯跑4公里亮灯,4S店只修不换-有驾

新车刚落地就如此“状况百出”,修复后的品质,又怎能让人信服?

您说这事儿,听着虽然离谱,但细究之下,并非孤例。

去年浙江就有位车主,刚提了奔驰,结果直接熄火,最终法院判决退车赔款。

这说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非可以随意被忽视。

可雷克萨斯方面的态度,却仿佛是“冥顽不灵”,坚持“修好即符合标准,拒绝换车”。

这态度,就如同“闭门羹”,让姑娘的维权之路,愈发艰难。

姑娘如今只能每日奔波于市场监管局,寻求帮助。

每一次前往4S店,接待人员总是轮番上阵,话术变幻,却始终未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

如今的购车合同,多为电子形式,字里行间密布着不易察觉的“陷阱”。

即便有律师介入,也指出,除非能证明车辆存在“重大瑕疵”,否则厂家确实有权选择维修而非更换。

但这新车刚上路即出现多项系统故障,是否构成“重大瑕疵”,法律界至今仍未有统一的定论。

姑娘心中不解,新车尚未真正“驰骋”于道路,为何已显出如此多的“病症”?

国家虽已着手改革,计划延长汽车“三包”期限,但具体何时落地,仍是未知数。

与一些业内技师交流,他们透露,如今进口车和新能源车,尤其是一些技术复杂的混动车型,因电子系统兼容性问题引发的故障,投诉量确实居高不下。

一旦软件程序出现冲突,故障灯的亮起,便如同“连锁反应”,难以控制。

技师私下表示,即使修复,也容易出现“旧疾复发”的情况,这就像“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

翻阅车主论坛,类似的遭遇比比皆是。

许多豪华品牌都曾曝出新车故障事件,但最终多以“私了”或不了了之告终。

让姑娘尤为愤慨的是,购车时4S店承诺的“终身保养保修”,在车辆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时,却成了“空头支票”。

刚提车就趴窝,24万雷克萨斯跑4公里亮灯,4S店只修不换-有驾

目前,姑娘仍在与厂家进行拉锯式的沟通。

若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恐怕只能诉诸法律。

回溯过往,十年前上海也曾发生过类似宝马车主,新车未出停车场便故障的案例,最终法院判决退车。

但每一桩案件的判决,都离不开扎实的证据链。

姑娘的态度很明确,她不求巨额赔偿,只希望换回一辆真正可靠的新车。

然而,4S店的“油盐不进”,让她的诉求举步维艰。

每次前往4S店,接待人员的“变脸”和“推诿”,更是让她心力交瘁。

朋友们劝她“得过且过”,但她担心自己因此被列入“问题车主”的黑名单,影响日后的购车。

如今,她已委托了一位公益律师,准备先通过第三方质量检测中心进行鉴定,虽然检测费用需要先行垫付,但她相信,事实终将水落石出。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豪车亦有小毛病”,有人则对姑娘的遭遇深表同情,认为“花钱买罪受”实在令人唏嘘。

姑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已获得数万次的转发,但4S店的态度依旧“纹丝不动”。

她每天关注着检测中心的进度,心中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这起事件,无疑暴露了消费者在面对强势品牌时,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面临的挑战。

24万元,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积蓄,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辆新车,本应是开启新篇章的伙伴,却不曾想,竟成了带来无尽烦恼的“累赘”。

归根结底,汽车消费的基石在于信任。

当消费者的信任,被一次次的推诿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侵蚀,品牌的任何宣传,都可能显得苍白无力。

此事,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同时也奉劝各位车友,购车时务必擦亮双眼,审慎对待合同细节,莫让自己的权益,在那些不显眼的“小字”中悄然流失。

若是您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会如何抉择?

是像这位姑娘一样,坚持到底,还是选择“息事宁人”?

这其中的权衡与挣扎,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