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比亚迪的新闻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估计大家平时聊天或者刷手机的时候都看到了。
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消息就是,比亚迪公布了十月份的销量,一个月就卖了44万台车。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都惊了,这不仅是比亚迪自己今年的最好成绩,也一下子成了国内所有汽车品牌里的第一名,妥妥的“销冠”。
很多人看完这个数字,心里都冒出一个问题,也是现在网上讨论得最激烈的话题:比亚迪卖得这么好,这到底是抢了谁的生意,动了谁的蛋糕?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不光是一个简单的谁卖得多谁卖得少的问题,往深了说,它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变化,也关系到我们普通老百姓买车观念的转变。
咱们今天就像街坊邻居聊天一样,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比亚迪现在确实是势不可挡。
一个月44万台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好像在一个月时间里,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里,马路上跑的车一下子全都换成了崭新的比亚迪。
除了国内市场火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它在国外的表现。
光是十月份,比亚迪就在海外卖了八万多台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还多。
举个例子,在遥远的巴西,比亚迪一家店,就一个周末两天,卖出去了二百多台车。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这说明人家的车是真正在被全世界的消费者接受和喜欢,这种火爆程度,说实话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面对这么好的成绩,之前网上一些说比亚迪不行了、甚至造谣说比亚迪会成为下一个“恒大”的说法,现在看来就显得特别可笑。
事实就摆在眼前,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网和海洋网两大系列,就像两个主力军,扛起了总销量的大旗,占了八成以上。
无论是小巧灵活的海鸥、海豚,还是家用为主的宋PLUS,销量都在稳步提升。
这种全线开花的局面,说明比亚迪不是靠一两款特价车在冲量,而是整体的产品实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现在,咱们回到那个最核心的问题:比亚迪的崛起,到底让谁难受了?
网上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说,比亚迪这么强势,把其他国产新能源品牌比如“蔚小理”的路给挤窄了,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抢饭吃,搞得“内卷”特别严重。
另一种声音是说,比亚迪主要冲击的是那些合资品牌,比如大众、丰田、本田这些老牌劲旅。
要我说,这两种说法都有点道理,但都没说到根子上。
如果咱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看过去二三十年中国汽车市场是个什么样子,你就会明白,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他真正想做的,不是从国内同行的碗里多分一勺汤,而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把那块被国外品牌霸占了几十年、最大最肥美的蛋糕给抢回来。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十几二十年前,咱们普通家庭要是想买辆车,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众、丰田。
那时候,好像一说起“德国工艺”、“日本品质”,就代表着好车。
想买个热门的合资车,不但一分钱优惠没有,很多时候还得加钱,加了钱还得排队等好几个月,车主们一点脾气都没有。
那个时候的国产车呢?
在很多人眼里,要么就是便宜、质量一般的代名词,要么就是在模仿别人的外观,在最关键的技术上,我们没什么话语权。
咱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大把大把地流进了外国公司的口袋里。
现在呢?
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王传福和他的比亚迪,没有选好走的路,而是选了最难的一条路,就是死磕技术。
从做电池开始,他就认准一个理:技术才是硬道理,是别人拿不走的真本事。
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能让一箱油跑一千多公里的DM-i混动技术,让很多人再也不为油价上涨而发愁;我们看到了那个叫“云辇”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车子过个坑坑洼洼的路面就跟在平地上一样稳,坐着特别舒服;还有那个叫“天神之眼”的智能驾驶系统,越来越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帮我们开车,让我们更安全。
这些技术,不是为了听着好听,而是真的解决了我们开车、用车的实际问题。
所以,当比亚迪拿着这些自己研发的硬核技术,再加上本身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价格实惠、性能又好的车时,你觉得最先感觉到压力的会是谁?
当然是那些过去一直舒舒服服躺在品牌功劳簿上,靠着一点技术优势就能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合资品牌。
比亚迪不是在跟国内的兄弟品牌过不去,他是在前面开路,把合资品牌原来占领的市场份额一点点地打下来,为所有的中国品牌腾出发展的空间。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一个咱们中国人特别在意的话题——“面子”。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开个奔驰宝马,感觉脸上特别有光,是身份的象征。
要是开一辆国产车,在一些场合,有些人可能还会觉得有点没面子。
这种观念,比技术上的差距更难改变。
所以,就算比亚迪的销量已经排到世界前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了,现在网上还是有人嘲笑说,比亚迪不就是“网约车”吗?
其实,这个“网约车”的标签,现在反过来看,反倒成了一种最高的赞扬。
你想想看,什么样的车最受网约车司机的欢迎?
第一,必须皮实耐用,一天到晚在路上跑,不能老出毛病。
第二,必须特别省钱,不管是电费还是油费,成本越低越好。
第三,保养维修得方便还便宜。
一辆车能被市场上最懂成本、用车强度最大的一群人集体选择,这恰恰证明了它的产品质量有多可靠,多经济实惠。
这难道不比那些一年开不了几次,停在车库里只为了撑场面的“面子车”更说明问题吗?
更让人扬眉吐气的是,同样一辆比亚迪,在国内可能卖十几万、二十万,出口到欧洲、日本、南美,价格直接翻一倍,甚至更高,当地人还抢着买。
这种现象在几十年的中国汽车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比亚迪这个牌子,它的技术和品质,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它不再是那个需要靠低价来吸引人的品牌了,而是靠实力赢得了尊重。
所以说,王传福要吃的,不是国内同行的那块小蛋糕,而是那些过去在中国市场高高在上、不思进取的外国品牌的“傲慢蛋糕”,是那些只靠品牌、不靠实在技术的合资品牌的“高价蛋糕”。
他不是要自己一家独大,而是要证明,我们中国自己造的车,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完全可以和任何国际大牌一较高下,并且做得更好。
这背后,是一个企业的雄心,更代表着我们整个国家制造业的崛起和自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