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车圈有点风吹草动,热闹程度都能和春季商场上新不相上下。
这回小米又整了个大动作,据说新出的车要玩“加长”。
你没听错,就是那种把原本差点就摸到5米的SU7,硬是再拉长一截。
有点熟悉的套路吧?是又要比这比那,玩那个“比宝马还宝马”的把戏?
还是车企们忧伤的执念?魔咒一般的习惯?
坐等谜底揭晓。
现在回头看看SU7,原先那车长4997毫米,几乎就挨着5米线了。
可人家不满足,嫌还不够气派,蹦跶着非要加长。
为啥?
追究原因,得从最近网上流传的谍照说起。
照片里,车身尾巴部分遮得死死的,从B柱往后,细节藏了个严严实实。
说人话:尾巴肯定加料了。
车身变得更修长,一眼望去,低趴宽体,再一对比,哟呵,这不就是宝马8系那范儿么?
生怕别人看不出来,非得用加长去强调“我很高端,我很与众不同”。
话说回来,这种电动四驱加GT设定,市面上是真的几乎没啥拿得出手的对手。
谁敢说这不是个新噱头?营销话术估计能玩出花来。
想象下,未来见面会,主持人站台上比划着:“咱这车,比宝马8系还多那么一厘米!”
台下汽车自媒体估计笑出声,都不用修图修到头秃。
不过,别光盯着参数跑。
小米这波设计,可不是一拍脑袋说长就长。
你得知道,小米现在的设计团队,那起点高得离谱,不少关键人物都跟宝马搂得很紧。
头号人物李田园,还有金牌外援班戈,早几年都泡在宝马iX的设计室里混资历。
人家负责过的宝马经典款到现在还在被“溜粉”造谣,“宝马爸爸亲自下场”这种说法都出来了。
小米新一代的设计思路,借着德国范儿那点劲,自然不觉得突兀。
你说像不像在炒冷饭?
其实还真不算。
人家是有真手艺,有真资源的,把那套“大厂调性”带进造车圈,这事儿本身就够新鲜。
你要说抄袭宝马,未免太小瞧这些年小米折腾出来的脑洞。
而且小米这一波加长,不只是单纯的“拉长一截那么简单”。
SU7原本的定位就是个标准轿车,标配运动感,现在又想加个GT属性,意思就是要挑动那批既要空间又要性能的“挑剔党”。
细想下,其实是对市场做了更深的摸底——国内用户对“大”有种近乎执念的偏爱。
想想路上那些加长E级、加长A6,连小型SUV都能加个186毫米车身,那真的不是小米独家操作。
所以这会儿小米出加长版,也就是顺应主流,不算逆潮流。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说不定未来几十年后回顾2020年代,车圈“加长病”都能写进教材了。
加长也罢GT也罢,说到底拼的是设计、是三电、是品牌的底气。
现在谁家不是嘴里喊的“追求极致”,实际上都暗搓搓盯着对手表面功夫。
小米盯宝马,就是要抢那块“德国技术”的风流牌坊;玩跨界、玩电四驱,又是“卷中卷”。
有的人觉得模仿不耻,有的人呢?人家认定那是你得学来的“欧气传承”。
就像网上那句话——车圈没有原创,你要真原创,消费者还不买账。
李田园、班戈他们算得上是带头“搬家”大户,把宝马浸润多年的那点“美学肌肉”直接移植过来。
你说小米不是宝马,那体态气场还真唬得住不少懂行的。
而这种“气场”,很大一部分其实正是设计师个人DNA的烙印。
不过说到底,加长不是万能药。
你加得巧,是豪华舒坦,用户拍手叫好;
加得不对味,就是拉皮僵尸,“更长的不一定更强”。
现阶段,关于SU7L的信息还藏着掖着,量产配置啥的还要等等官方下文。
有网友点头支持,也有人怀疑这波是“竖大旗卖噱头”,就像之前友商的旅行版、轿跑版、加长版一窝蜂扎堆——说白了,吆喝的多、落地的少。
最终能带来多少销量、品牌溢价,要看小米接下来有啥硬实力端出来。
前面说到宝马8系,谁不认这个经典高端牌子?
但同为大空间+轿跑形态组合拳,8系在中国叫好不叫座,有多少人体验过才知道啥叫“漂亮归漂亮,用起来没那么友好”。
现在小米来个加长版SU7L,本质又是“高端梦”的变种:既想要动感造型、又不能委屈了后排客户、再不济还得讲科技噱头。
那发布会到时候必然一通“比拼”:
比8系更长,比帕梅更低,比对手座椅还能多躺一度,舞台效果满分。
不过,买单的终归还是用户,吹得再响,驾驶感、用车体验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道具”。
这里再喝一口茶,我们闲聊点市场现实。
这几年造车新势力各种抢跑,华为有问界、小鹏玩科技、蔚来拼服务。
小米这一出,加入加长军团,名义上是“颠覆”、实际上是“卷生卷死”。
就跟现在朋友圈晒娃,哪个妈不说自家孩子高一头?
但真比赛,比的是谁能屹立不倒,谁能扎根到最后。
你是不是用点“德国技术”加个“电竞科技”,最牛的还是能不能把车开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里,成为家庭出行的首选。
用户期待什么?
肯定不是发布会上吹的气球,是停在楼下的时候你心甘情愿带着一家老小钻进后排,还能轻松把烤箱电视都装进去。
二孩、三胎的家庭,天天纠结空间够不够,坐高铁还得看能不能平躺。
小米如果真把这种本土需求玩明白,未来绝对会更有话语权。
可现在消息毕竟还欠缺实锤,连官方都还没拍板哪些参数,吃瓜群体只能来一句:拭目以待。
绕回头看,这波车企们集体加长,到底是升级,还是捧杀?
有人觉得把车做大就能给面子,有人说“加长只是安慰剂”。
有趣的是,每次新车加长,车友们都在打包票:“这才叫豪华!”
可没过两年,又怀念起短轴距时代那个灵巧劲。
人心真是最难琢磨的东西。
行文至此,再留一点疑问。
小米这么拼,是不是意味着未来要推一大堆花样出来?
旅行版、加长版、GT版,往后说不定还有超级赛道版、亲子露营版、智能送货版……
真到那时候,新品发布会都变成比“长度、高度、角度”大赛了。
这样内卷的中国车市,怎么看,都是一出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好戏。
不过说实话,内卷不可怕,可怕的是卷到最后大家都忘了车到底好不好开、养不养得起。
对于真心挑选座驾的用户来说,参数只是吊胃口的数字,终极目标还是值不值、适不适合自己那份生活。
还有,别忘了,中国消费者最擅长的就是用脚投票。
不管你彩票多长、角度多大,该选谁上路,早晚有结果。
你怎么看小米这波操作?
长得长点、低点、角度大点,真的能打动你吗?
畅所欲言,评论区等你一起侃大山!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