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奥迪A6L出新款或者搞宣传,我脑子里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就像你中学时那个常年考第二名的同学,有一天突然烫了个锡纸烫,穿着破洞牛仔裤,跟你说他要去搞说唱了。
你不会觉得他潮,你只会觉得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一汽奥迪现在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尤其是这台A6L,浑身上下都写满了四个大字:我很努力。
但你越努力,我就越想笑。
开局先来个暴论:奥迪A6L,本质上是一款为中年人的“社会性死亡”提供临终关怀的终极产品。
它的一切,从设计到配置,都不是为了让你“爽”,而是为了让你“不出错”。
在BBA这个修罗场里,奔驰是社交货币,是“我很有钱”的宣言;宝马是荷尔蒙,是“我还能开很快”的挣扎。
而奥迪A6L是什么?是中庸,是得体,是“我混得还行,但请不要过分关注我”的保护色。它是一张安全牌,一张能让你在任何场合都显得像个“正经人”的压缩毛巾,看着不大,泡到社会的水里,面子瞬间就膨胀起来了。
我们来看看奥迪老师是怎么“努力”的。
首先是设计,叫什么“动感美学”。听听,这词儿本身就拧巴。动感和美学,就像左手和右手画圆,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大部分人都画成了土豆。
那个星空点阵格栅,双层镀铬,翻译过来就是“你看我多努力在变年轻啊”,但车身侧面那条笔直的腰线,又像个老干部一样,时刻提醒你“稳重,要稳重”。
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诡异的画风。
我脑子里甚至出现了一个场景:一个穿着纪梵希狗头T恤的中年男人,T恤下摆扎在笔挺的西裤里,腰上挂着一串叮当作响的钥匙,脚上是一双油光锃亮的黑皮鞋,配着一双白袜子。
他努力想融入年轻人的派对,但每一个细节都在嘶吼着他的真实年龄。
这就是A6L的设计语言,一种赛博朋克式的中年危机。
然后是所谓的“机械素质天花板”,给了三种动力。
2.0T低功高功,还有个3.0T V6。听起来很厉害,选择很多元。
但讲真,这就像去一家装修豪华的兰州拉面,菜单上有“普通”、“加肉”、“加双份肉”三个选项。
会买A6L的人,90%都会选那个不好不坏的2.0T高功,也就是“加肉”版。
为什么?因为低功显得抠门,3.0T又觉得没必要,油耗还高,万一被邻居看到,还以为你发了横财要借钱。
“刚刚好”,才是A6L信徒们的核心教义。
至于那个吹上天的quattro ultra智能四驱,每秒检测150个信号,0.5秒切换。
听着是不是像三体人附体?感觉太阳都要给它一个趔趄。
但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奥迪的中年人,我告诉你,这玩意儿最大的作用,是在北方的冬天,你从一个结了冰的地下车库开出来的时候,能让你比那些两驱车更有面子。
剩下的99%的时间,它的存在感还不如你手机里的电子木鱼。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同理,四驱的终极考验也不在赛道,而在你家小区那个被快递三轮和熊孩子搞得一团糟的魔幻停车场。只要大爷躺得快,你四个圈也得下来叫爸爸。
最典中典的来了,“全维豪华,标配即巅峰”。
奥迪老师说,你看我多有诚意,矩阵LED大灯、30色氛围灯、电尾门,全都给你标配了。
诶,是是是,你真好。
但大哥你醒醒啊,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隔壁新势力们已经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当成标配了,你还在吹你那个氛围灯?这就像在赛博坦星球大战里,你还在 자랑你的传呼机是彩屏的。
这种行为,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国产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奥迪这种“你看我割肉了,快来夸我”的姿态,本质上不是大方,而是恐惧。
它怕啊,它怕那些看惯了国产车配置单的消费者,回头一看奥迪的选装列表,当场心态就爆了。
这不是馈赠,这是被迫营业。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产品做好,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大家都没得吃。奥迪现在就在面对一群随时准备引爆餐厅的疯子。
最后,智能交互。四屏联动。
12.3寸、10.1寸、8.6寸,还有后排触控板。
我第一次坐进去的时候,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是在中情局的监控室里上班。
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要用手戳。
问题是,开车的时候,谁他妈有空去精准地戳那个8.6寸的小屏幕啊?
我作为一个中年囚徒,开车时脑子里想的是女儿的学费,是老板的PPT,是下个月的房贷。我需要的是一个实体旋钮,盲操就能把空调打开。而不是在一个触摸屏上,冒着追尾的风险,去找那个比鼻孔还小的图标。
老实说,我上次认真听车里音响,还是在放周杰伦的《范特西》,现在都用蓝牙耳机听播客了,谁在乎这个啊。
这种设计,就是典型的产品经理思维战胜了用户思维,是技术宅的自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他们觉得屏幕多就是科技感,但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是“任意门”,而不是让你考科目一的复杂中控台。
所以,A6L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一台车,它是一个“社会身份解决方案”。
它承诺给你一种“不出错”的人生。开着它,你去见客户,你显得专业;你去年会,你显得低调;你去接孩子,你显得顾家。
它用它的四个圈,给你构建了一个“金钟罩铁布衫”,让你在这个操蛋的世界里,看起来像一个无懈可击的、体面的成年人。
但能过,就是能过。
这种安全感,对于很多在生活里反复被捶打的人来说,是无价的。
会买A6L的人,就是喜欢A6L本身。他们买的不是配置,不是动力,甚至不是品牌,而是一种“终于可以不用再选择了”的解脱感。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无论新势力们怎么掀桌子,怎么整活,怎么把配置加大加大再加大,A6L总有它的生存空间。
因为它卖的,从来就不是车。
它卖的是一剂药,一剂专治“中年选择恐惧症”的特效药。
而这,就是BBA的玄学,也是它能活到今天的,唯一的秘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