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逆袭内幕:从被嘲到销量王只因做对了这3点

在中国车市增速整体放缓的背景下,一家自主品牌却上演了令人瞩目的逆袭——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突破140万辆,市占率首次站上10%高位,与行业龙头比亚迪的差距正快速缩小。从早年以5万元级车型打天下,到如今多款明星车型登顶细分市场榜首,吉利做对了三件关键大事。

---

第一板斧:双线作战的产品革命

吉利逆袭内幕:从被嘲到销量王只因做对了这3点-有驾

当同行还在纠结“押注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时,吉利早已布局双轨并行战略。燃油车阵营中,帝豪系列凭借十年打磨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持续领跑,博越L、星越L等“中国星”高端系列以越级配置重塑价值标杆。新能源战场更是火力全开:银河系列以“雷神电混8848”技术突破插混痛点,L7上市即成爆款;极氪001凭猎装轿跑设计打开30万+市场;领克900则用SPA Evo架构进军高端电混。

技术印证:CMA模块化架构成为:CMA模块化架构成为幕后功臣。该平台衍生车型超10款,兼容燃油、混动、纯电动力,星瑞百公里制动距离仅35米,博越L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达44%。2025年银河星耀8搭载的Flyme Auto车机,响应速度比传统系统快3倍,彻底告别卡顿。

吉利逆袭内幕:从被嘲到销量王只因做对了这3点-有驾

---

第二板斧:技术反哺的降维打击

吉利逆袭内幕:从被嘲到销量王只因做对了这3点-有驾

2010年收购沃尔沃的“神来之笔”,为吉利埋下技术跃升的种子。沃尔沃的安全标准直接赋能吉利全系:赋能吉利全系:博越L采用与XC90同源的笼式车身,帝豪GL标配6气囊。更关键的是新能源技术反哺——极氪001继承SEA浩瀚架构,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120公里;银河L7的8848混动系统热效率达44.26%,亏电油耗仅4.3L/百公里。

数据见证:研发投入从2024年60.4亿增至2025年73.3亿,转化出3000余项专利。技术红利余项专利。技术红利直接拉动销量:银河系列上市两年销量占比超吉利新能源70%,极氪001累计交付突破30万辆。

吉利逆袭内幕:从被嘲到销量王只因做对了这3点-有驾

---

第三板斧:从“多生孩子”到“攥指成拳”

吉利逆袭内幕:从被嘲到销量王只因做对了这3点-有驾

曾几何时,吉利拥有帝豪、全球鹰、几何等十余个子品牌,内部资源严重分散。2024年《台州宣言》开启战略大重构:几何并入银河,极氪与领克合并成立科技集团,雷达回归吉利母品牌。整合后,“三费”全面下降:销售费用率猛降16%,研发投入产出比提升40%。

协同效应:智驾团队集中3000人成立“千里智驾”,L4级自动驾驶路测里程突破500万公里。渠道端实施“星网+银河”双网策略,三四线城市覆盖率提升至90%。2025年博越L在县城直降2万的政策,助力其8月销量反超哈弗H6登顶燃油SUV榜首。

---

逆袭启示录

吉利的蜕变印证了“技术普惠”的力量:将豪华品牌的核心技术下放至10万级市场,用“油电同智”打破品类边界。当行业陷入价格战时,吉利以CMA架构实现零部件通用率80%,大幅摊薄成本;当对手堆砌车型时,其通过品牌整合降低单车研发成本26%。

更值得期待的是全球化布局:依托沃尔沃海外渠道,吉利正将银河E5、领克01推向东南亚市场。正如李书福所言:“中国车不仅要卖全球,更要成为全球技术标准制定者。”这场逆袭,或许只是中国汽车工业黄金时代的开场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