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狠起来连车标都不要」,这事儿说出来有点像流言,但我最近在美国一线经销商那边实锤,确实有这么个标准版Model Y,售价39,990美元,便宜了5千刀。刚听到这个消息,我自己都有点懵——这不比苹果简配充电器还狠吗?毕竟手握新能源汽车,还省了车标,这得多自信。
我有个朋友在加州卖特斯拉,有天跟我抱怨:这车客户看配置时,发现屏幕变小了,内饰很粗糙,连座椅都没皮质,居然还没前后车标,感觉像拼装货。他说完我心想,这车真是砍刀版了。正常的Model Y起步续航差不多是330英里(约530公里),这标准版上掉到了244英里(约393公里),这个缩水有点明显,短途代步还凑合,但长途就尴尬。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传统Model Y的LED前大灯是矩阵式的,辨识度和照明效果都不错,这新版本把灯条取消,用了普通LED灯珠,连前脸的亮甲纹样都没了。外观简直像变了辆车。这个其实蛮耐人寻味的,车标都缩减掉,怎么不担心影响品牌认知?但供应链角度讲,反正现在芯片、光源成本高,砍掉些小装饰,成本立马省下不少。研发团队跟我开玩笑:就好像做蛋糕少放糖和奶油,味道没差太多,但成本嗖嗖降。
对比下这个售价,奔驰GLC入门版本美版起售价大约42,000美元,宝马X3差不多41,500,美国市场同级SUV里,特斯拉这39,990美元倒是便宜不少,但得注意,GLC和X3没有那么多简配,豪华感和性能完整度高得多。Model Y标准版的织物座椅手感一般,调整还得手动,试驾用户反馈舒服么,确实普通通勤车级别,不能拿豪华SUV比。
跑题了,顺带说个我昨天跟维修工的对话。他说:特斯拉这招干脆取消车标,换我我也不想修了,太容易出错的地方少了,保险亏损也小。这话让我想起,汽车设计有时候就是多余装饰与功能性的,不管这两者什么优先级,都攸关成本和利润。标准版虽然缩水厉害,但也降低了保养难度和出问题概率,销售压力可能反而小了。
虽然定价更亲民,厂商显然是想抢占中低端市场,不过 Model Y 本身定位和传统燃油SUV差别挺大的,续航短显然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你会问,这种配置配置到底有人买吗?我自己感觉,虽然销量数据还没出,但从已有样本看,买它的多是预算有限又想入特斯拉的年轻消费者,或者家庭二手车替补。说白了就是试水版。
我在一个特斯拉粉丝群里瞄过,有人反映座椅真是硬邦邦,有人说其实还凑合,短途买菜没毛病,还是有人吐槽我花四万多美元买的车连个车标都不给我,是不是被忽悠了?这种反馈实际上很具参考价值。挑几个同价位YouTube试驾视频,车主们最关注的还是续航和乘坐体验,少人会第一时间在意有没有车标,算是心态转变。
顺带说个估算,按39,990美元起售价,算上税费和保险,第一年养车成本粗心算到7,000美元左右(这是体感估算,样本少,地区也不同),至少比传统燃油SUV低不少,这对刚需买家或许很有吸引力。只是,不知道这种标准版车的二手折旧率会如何?少装饰不代表贬值更低,猜测可能比常规Model Y掉价快,保值压力不小。
我之前总想着特斯拉就是靠高端创新把电动车高价卖,没想到这波标准版开始打价格战,是不是以后厂商都要这么玩?(这段先按下不表)供应链链条上各种零件都要配齐,砍标砍配置本质也是降低供应链复杂度的操作,把车做成易配易替换的模组化单元,方便快速生产和维修,供应链压力小了,产能才能提升快。
不过我也得自我更正,前文说砍标配置是单纯为降成本有点大了。特斯拉此举还带着信号,是在测试市场底层需求和价格敏感度,毕竟新能源市场不再是高端玩家的独角戏,变成了大众市场竞争。大体上算是双重砍价:直接降售价,和消费者心里预期砍价两条路走。
你觉得,这种狠砍车标的做法,对于品牌形象到底是伤疤还是巧妙路线?过去很多豪华车都爱在车头车尾弄个大logo,甚至靠车标认车,果断放弃,是不是因为新能源车更看功能和软件升级?换句话说,未来谁还在意车标?还是说,这只是一时手段,后面等销量好了再补车标?
下次碰到特斯拉标准版,不妨多拉拉销售聊聊配置背后的小细节。说不定还能摸到那个缺了车标但刹车还挺灵的真实体验,倒是挺有趣。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