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一辆“够意思”的增程汽车?这个问题看着像是很技术流,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家买车最关心的那个老话题:我这车到底是电动车,还是混动车,还是一个四不像?别以为这个问题只有发烧友在意,你家小区楼下,谁还没被销售忽悠过:这车纯电能跑两百,混动能上高速,咋地都不怕没电!但问题来了,这种增程车到底是用来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还是打着环保旗号推动排放升级?咱们今天就顺着这个思路掰扯掰扯,看看到底怎么理解、怎么定义才算靠谱。
其实啊,“增程汽车”这概念,这两年可是热门话题。有人说它就是插电混动进化版,也有人不买账,说是电车穿了混动外衣。到底谁说得对?你别急,咱先把问题摆清楚。
有种说法,听起来挺顺的:平时上下班,你就安心用纯电,省钱又环保;真到节假日拖家带口去远方,油机增程器上线,电不够油来补,还省了半路找充电桩的麻烦。看上去,这就是官方给的“最理想”场景。那现实中真有这么美么?你要真这么想,咱得泼点冷水。
不少插混车吧,给你搞个纯电续航100公里,实际开个五十上下就嗷嗷没电。商务人士就更不用说了,一天来回三百多公里不是瞎说的,这种车就是电用得少,混动用得多。那纯电模式就成了装饰品,环保标签自然也跟着打折扣。
问题就在这里。能不能让纯电用得多一点,混动留着应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只有大电池加持,你开得远用得久才有底气。这个事说小了是产品设计,说大了是行业理念。有人把插电混动比作七座SUV的第三排,平时根本没人坐,真出状况了才翻出来用。这比喻有点意思,也蛮形象——混动就该是备胎,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
所以,让咱琢磨增程车,核心是不是“电大为美”?你有电池包,有电驱,不只是多了个发动机那么简单。电动车+增程器,这才叫真·增程汽车。光靠小电池那是耍流氓。最近,上汽集团在这事上砸下了实锤,子品牌智己LS6增程版给出了试卷上的标准答案。
两款配置,52Pro和66Max,纯电续航分别CLTC工况下370公里和450公里,折算到WLTC也有290和360公里。你可能要问,这套工况是啥意思?CLTC是国标测试,不像国际标准那么严苛,数据会“美化”点,但大家都按这套算法算,也算行业准绳。能跑290到360公里,已经是很多入门纯电车的水平了。这么看,日常通勤妥妥够用。商务族高强度驾驶,一般一天三百公里上下——就算你真的跑满,纯电都能顶得住,仰天长叹一声:“再也不用担心电量焦虑。”
听起来很香哈,可别急着下结论。大电池是贼沉的货,外加增程器,油耗自然不会太省。你省电了,但油会不会又多烧?那用车成本到底划不划算?网上不少杠精就专门喜欢拿这个抬杠。
来,咱不怕算账。比对一辆能跑CLTC 150公里纯电的插混车,和智己这增程LS6,按年跑10万公里成天出差那种算,一般插混只能30%里程混动开,油耗都定在5升每百公里,电耗15度每百公里;智己增程车纯电能跑9万公里,混动只占10%,油耗略高一点,7升百公里,电耗17度百公里。电价0.8元一度,油8块一升直接上。
普通插混,一年下来纯电跑7万公里,烧掉电10500度,给电费8400元;跑混动3万公里,油耗1500升,油钱就是12000元,合计刚好20400元。智己增程,这纯电跑9万公里,耗电15300度,花了12240元;混动1万公里油耗700升,油钱5600元,加起来就是17840元。噔噔噔,轻松省下2560元。
省钱是硬核指标吧?还能再省出一两瓶茅台来。归根到底就是纯电模式跑得多,用混动开得少,充电便宜,油贵,两下比一比,谁还能纠结这账划不划算?有时候电耗略高点,甚至油耗也升一点点,但只要你大部分时间是纯电在跑,总账还是划得来。
说到这大家心里可能明白了,真想做一个有未来感的增程汽车,不只是混合一下技术,更是得有电动车的底气。你不能光挂个电池说自己增程,那只是插混的初级版本。得有纯电续航力,得能解决绝大多数场景,增程器只在关键时刻救急。行业里有句话,增程系统不能变成主力,要做幕后英雄。
有些人觉得高容量电池组是“过渡”方案,等未来充电桩遍地开花,纯电就能独当一面。但现阶段嘛,城市里大家都设法能用纯电最好。车企想吃政策红利,那门槛不能太低。纯电续航至少得飙上250公里,甚至得摸到300公里的门槛。如今不少插混车能混个绿牌,实际上天天烧油,这算啥环保?有点“政策套利”既视感。
回头看智己LS6,也把底线拉高了,下了狠心搞出大容量电池加牛逼增程器。车主大部分时间可以放心充电,偶尔上路跑远了也不怕。说到底,增程汽车该像电动车那样活着,只在极端情况下才变身混动,不能天天当油车用。
其实咱们普通用户也得有点底线。绿色号牌不是万能药,政策优惠总归要对得住环保目标。纯电续航太低的插混车,就该一刀切赶下绿牌神坛,跟燃油车打掩护去。有一说一,笔者自己用的插混,也不达标。真要收回号牌,我也能坦然接受,行业进步才是真的负责。
你看,汽车技术再怎么折腾,最终还得服务用户,也得吻合社会大趋势。环保不是嘴上说说,节能减排也别光看牌照,全靠扎扎实实的续航和实际表现。上汽这回算是立下了典范,将插混门槛拔高一步,以“电动车+”的标准玩起增程。谁能跟进谁就是真本事,谁想躺着吃红利,早晚得被淘汰。
绕了一大圈,咱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到底增程汽车什么样才配叫好产品?答案其实不难:要电池够大,要大部分时间能纯电通勤,要增程器只是偶尔救急。企业和用户都不能吊儿郎当靠政策混日子,得脚踏实地琢磨真节能真环保。
你说,新能源车的下一个进化点在哪?假如绿牌以后不那么好拿,你还愿意选插混吗?留言区见,一块来聊聊你的看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