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汽车圈里谁最近气势如虹,河北长安绝对榜上有名。这家位于定州的汽车制造企业今年可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各种新车一辆接着一辆下线,运往全国各地,还飘洋过海卖到了六十多个国家。要说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长安是在跟国际大牌比谁更能折腾。
公司上下都忙活什么呢?核心就是生产提速、产能扩容,玩的就是“再造”大法四部曲:战略引领、系统变革、极致效率、创新突破。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干的全是扎实活儿,哪一样不是刀刃向内,想着如何既省钱又出活,用网友爱说的话就是:精打细算,不差钱那是别人家的事。
数字最有说服力。2024年,河北长安的生产量22.4万辆,同比增长不输隔壁老王。新能源车的产量飙涨58.5%,出口直接干到了6.5万辆,涨幅让人目瞪口呆,这还不包括新的V919纯电轻客刚上市就炒得火热。到明年七月,预计还要生产14.4万辆。用定州当地一句话说——“这车轮子一天都不肯歇”。
说到工厂搞升级,他们的做法有点像老中医望闻问切,哪里痛就治哪里。两个厂区的生产线时刻调度,有的产品直接打包转产,有些配件干脆分区冲压。所有流程高效运转,哪怕一颗螺丝都不让它闲着。生产该快的时候快,坚持“小步快跑、迭代升级”,这也难怪产值节节攀升,还能顺便成了省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代表。
再看人力资源这一关,公司直接打了个“精益用工”的旗号。九大车间里边的人要像下象棋一样,哪里子少就往哪里扔。大家不是随便调来调去,先得培训成“多面手”,今天能做焊接,明天能上涂装,后天还能维修点什么。技术能手一批一批冒出来,岗位能手都快成选秀冠军了。公司对这帮人才宝贝得很,搞了比学赶帮超——比谁学得快,谁干得多,谁能帮兄弟一把,谁能超预期完成任务。和以往老坐在车间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一样,现在厂里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生产效率要是光靠人那不行,还得靠物流跟上。河北长安把生产计划、库存、物流信息都放在系统里,搭给配套企业随时查。不夸张地说,这头刚敲完定单,那边配套厂就进场了。以前下订单得等三天,现在六小时搞定。库存周转率直接提升到45%。别以为这些是噱头,能把汽车厂每年成千上万辆的配件流动得明明白白,真不是一句“高科技”四个字能糊弄过去的。
说到汽车厂,质量把关绝对是门面。公司按车间分模块,四大工序都有自检和专检。车下线后得走一遍检测线、淋雨、路试、工艺检查,什么行驶性能、外观缝隙、漆面亮不亮,全都不放过。查完后再把各流程数据拎出来进系统,质量技术人员天天像搞刑侦一样分析数据,有问题全线整改。靠的就是这股较真劲,河北长安的车才有底气这么大规模地出口,连东南亚、南美市场都能杀出一片天。
更狠的是,他们压根没打算就此满足。公司已经和地方政府又签了新协议,准备在定州新建一个年产12万辆的新厂区,500亩地,占地不小,得投进一批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力争产能扩张到每年40万辆。有人调侃说,这下定州得变成“小底特律”,汽车厂一条街越修越长。
说到定州的营商环境,公司显然很满意。当地高新区搞了什么链长制、项目清单制、企业帮扶制,说白了就是政府和企业抱团取暖,什么政策解读、审批跑腿,安排了专员盯着服务,干得出奇地细致。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平台、技术支持、金融松绑,一个拉一个壮大整条产业链。如今整个产业园里汽车和零部件相关企业已经有160多家,规模以上能打头阵的也有33家,涵盖机械加工、汽车物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定州人说,咱这个汽车产业圈子,甭管你做主机厂还是小配套,来了就是老弟兄。
高新区还专门鼓励长安甩开膀子去研发,新能源整车和智能化改造都是项目标配。新厂区的产能结构升级项目火速推进,力争产值和产能“两条腿走路,还奔着翻倍去”。要不是大家都清楚起早贪黑,真以为是吹大牛呢。实际数据一晒出来,谁都得服气。
各部门、车间、甚至司机都快被催成飞毛腿。零配件运转高效,员工技能全面升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周边产业队伍越来越庞大,河北长安在定州汽车产业集群里那是明摆着的头号玩家。不仅市里捧着,省里也推着,出口数据一年一个小台阶地上。你说这不是进步飞快嘛。
用河北人自己的话说:买卖做得大,车跑得快,厂里人手都快成了多面手——这买卖,真有点越干越带劲的意思。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