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帝国现裂痕:奔驰中国5折,门店为何撤退?

近期,奔驰在中国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分车型价格低至五折,多地门店关闭,销量暴跌,曾经的“豪车帝国”正经历一场深度危机。以下是基于最新行业动态和权威数据的深度解析:

一、价格体系崩塌:五折甩卖成常态

奔驰多款主力车型终端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折扣力度远超行业常规:

•燃油车领域:

奔驰A级车厂商指导价25.13-27.57万元,上海经销商报价仅12.56-15.77万元,直接腰斩;

奔驰C级车指导价33.48-38.06万元,实际成交价18.28-23.88万元,折扣率达45%-55%;

奔驰GLC轿跑最高优惠15.11万元,武汉地区E级车直降11.5万元。

•新能源车领域:

奔驰EQA指导价32.2万元,经销商报价16.1万元,五折清仓;

奔驰EQB指导价35.2-42.8万元,实际成交价17.6-25.1万元,最低五折;

2025款GLC260L在9月迎来最高16万元降幅,落地价不足30万元。

这种降价幅度在奔驰历史上“史无前例”,部分车型甚至以接近成本价销售,折射出经销商库存压力和品牌价值的快速缩水。

二、销量暴跌与渠道收缩:门店关闭潮蔓延

销量下滑与价格战形成恶性循环,经销商网络正经历大规模洗牌:

•销量数据惨不忍睹:

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华销量29.32万辆,同比下降14%,是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

7月零售量仅2.67万辆,环比下降40%,近5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

主力车型C级车7月销量6870辆,同比暴跌51.47%,1-7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52.06%。

•经销商网络收缩:

奔驰计划2025年内关闭超100家4S店,唐山、东营、洛阳等地多家门店因“业务调整”或“授权终止”关闭;

上海宝利德集团旗下13家奔驰门店集中关停,导致数百位车主保养、延保权益受损,维权群人数超500人;

经销商数量从2023年的700余家缩减至2025年的600家以下,销售体系裁员15%。

三、核心问题剖析:电动化滞后于用户流失

奔驰的困境源于多重结构性矛盾,而非单纯的市场波动:

1.新能源转型严重滞后:

2025年上半年,奔驰全球纯电动车交付量8.73万辆,同比下滑14%,在中国市场销量仅5577辆,不足比亚迪单月销量的1/20;

相比之下,宝马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5.7%,奥迪增长32.3%,而国产新势力如零跑、小鹏销量增幅均超90%;

奔驰EQ系列被市场视为“油改电”产物,续航、智能化、充电效率均落后于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EV等竞品。

2.智能化体验与用户需求脱节:

奔驰车机系统仍依赖付费订阅模式,高德导航、远程控制等功能在购车三年后续费,而国产车型普遍提供终身免费服务;

以远程控制为例,奔驰三年续费1698元,六年2598元,而五菱宏光MINIEV等低端车型均标配免费远程控制;

在自动驾驶领域,奔驰“无图L2++智驾”虽计划2025年上线,但测试进度和功能覆盖范围仍落后于小鹏XNGP、华为ADS 2.0。

3.品牌溢价能力弱化:

国产高端品牌如蔚来、理想通过“服务+科技”重新定义豪华,而奔驰仍依赖传统机械素质,难以打动年轻消费者;

价格战进一步透支品牌价值,奔驰A级车成交价跌破13万元,与国产紧凑级轿车(如比亚迪秦PLUS DM-i)直接竞争,模糊了豪华品牌定位。

四、战略调整与未来挑战:能否绝地反击?

面对危机,奔驰正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颓势,但成效尚未显现:

1.加速电动化布局:

计划2025年推出基于MMA平台的全新纯电CLA,搭载“无图L2++智驾”和MB.OS操作系统,目标续航超700公里;

新一代电动车将支持双向充电技术,车辆可作为家庭备用电源或参与电网调峰,率先在欧洲市场试点;

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固态电池,计划2030年前实现量产,目标能量密度提升50%。

2.优化经销商网络:

关闭低效门店,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的体验中心和城市展厅,强化数字化营销;

推出“星享俱乐部2.0”,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试图提升用户粘性。

3.本土化研发升级:

中国研发团队深度参与全球项目,下一代后排娱乐系统和MB.OS智能座舱模块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

与字节跳动合作,将抖音、火山引擎等应用集成到车机系统,强化本土化生态。

五、行业影响与用户启示

奔驰的困境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电动时代的集体焦虑:

•对行业的警示:

单纯依赖品牌溢价的时代已结束,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成为竞争核心;

渠道模式需从“重资产4S店”向“轻量化直营+数字化服务”转型。

•给消费者的建议:

现阶段购买奔驰燃油车性价比极高,但需关注后续保养、维修的便利性(部分地区门店减少可能导致跨城服务);

新能源车建议优先考虑国产新势力或特斯拉,奔驰EQ系列仍需观望下一代产品表现;

购车时需警惕经销商库存车和非原厂服务风险,优先选择提供终身质保的品牌。

结语

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电动化转型滞后、智能化体验不足、渠道管理失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尽管奔驰正通过技术投入和战略调整试图挽回颓势,但在国产新势力和特斯拉的持续冲击下,其“豪车帝国”的复兴之路依然漫长。2025年或将成为奔驰转型的关键节点,能否在电动化、智能化、本土化三大战场实现突破,将决定其能否在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中存活并重塑辉煌。

豪车帝国现裂痕:奔驰中国5折,门店为何撤退?-有驾
豪车帝国现裂痕:奔驰中国5折,门店为何撤退?-有驾
豪车帝国现裂痕:奔驰中国5折,门店为何撤退?-有驾
豪车帝国现裂痕:奔驰中国5折,门店为何撤退?-有驾
豪车帝国现裂痕:奔驰中国5折,门店为何撤退?-有驾
豪车帝国现裂痕:奔驰中国5折,门店为何撤退?-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