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技术的融合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油电全兼容制动液”(以下简称“兼容制动液”)的需求增长趋势。近年来,混合动力(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增程式电动车以及纯电动车与燃油车在市场中并存。特别是在过渡期,车企往往在同一平台上开发多种动力形式的车型,导致车辆在制动系统设计上需兼顾油制(传统液压)和电制(再生制动与电控系统)的协同工作。兼容制动液因其能够同时满足这些不同工况对液压特性、化学稳定性以及电气适配性的要求,而成为优选。
现代汽车制动系统高度集成化,ABS、ESC、电子驻车、再生制动策略以及能量回收系统等依赖精确的液压响应与长期稳定性。新能源车型在能量回收与电子制动力分配方面对制动液的介电常数、导电性和气泡倾向等提出更高要求。兼容制动液在配方上考虑了这些电子化需求,能够减少电化学腐蚀与电干扰问题,从而保证电子控制单元(ECU)与执行器的可靠性。
新能源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如高回收制动、低速频繁起停、长下坡大负载制动)下,制动液需维持较高的沸点、低的吸湿性和稳定的粘度特性。兼容制动液通常通过改性配方提高干沸点与湿沸点,改善高温下的气阻风险,减少因气阻产生的制动失灵或踏板变软现象,提升安全性。制动系统中使用多种橡胶密封件(如丁腈橡胶、氟橡胶等),不同成分的制动液对橡胶的膨胀、硬化或降解影响不同。兼容制动液在配方上更注重对常见制动系统密封材料的化学兼容性,避免密封件膨胀裂纹或老化加速,从而延长部件寿命并降低漏液风险。
新能源车辆的制动系统与高压电系统和传感器、执行器密切耦合,制动液的导电性、离子含量及腐蚀性直接影响电子元件的长期可靠性。兼容制动液通常减少电导率、抑制电化学活性物质,并加入抗腐蚀抑制剂,降低对金属部件(如泵、阀体和传感器)的腐蚀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