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市场以后卖不起价了?

上周在广州车展采访时,一位比亚迪的市场总监无意中说了句话:“现在MPV不降价就没人看,降了价利润又薄得可怜。”这话让我想起了2019年第一次试驾奥德赛时的感受——那时候23万的价格,大家还觉得挺值的,毕竟是“日系品质”的金字招牌。

但现在,整个MPV市场的价格体系正在被国产新能源车彻底重构。

价格战的背后逻辑

昨天刷微博时看到一条评论特别有意思:“BYD夏,能甩这个本田3条街!”说的就是奥德赛和比亚迪夏的对比。确实,从配置表来看,同样20多万的价格,比亚迪夏的配置单能把奥德赛按在地上摩擦。

我记得去年在成都某奔腾4S店,销售小哥跟我说:“奔腾M9现在优惠4万,顶配落地才20万出头,空间比GL8还大。”当时我还半信半疑,实地体验了一圈后,确实被震撼到了。 车长5.28米、轴距3.2米的尺寸,加上252马力的2.0T+48V轻混,这配置放在三年前怎么也得卖30万起。

MPV市场以后卖不起价了?-有驾

但现实很残酷——奔腾M9上个月销量只有37台。

网友们怎么看

知乎上有个汽车博主写了篇分析,底下评论区炸了锅:

技术党网友@机械迷城直接开怼:“从技术角度分析,奥德赛那套i-MMD混动系统确实成熟,但架不住人家国产车配置堆得太狠,L2+辅助驾驶、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才是消费者真正在意的。”

MPV市场以后卖不起价了?-有驾

一位价格敏感型用户留言:“奥德赛23万起步我真的接受不了,奔腾M9顶配才16万多,为啥不买个性价比更高的?”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不过也有杠精出来较真:“博主你这个数据有问题,奥德赛官方明明说的是158千瓦综合功率,不是你说的那个数字。”好吧,我确实记错了,是158千瓦没错。

最扎心的是一位情怀党的评论:“还是怀念2010年那会儿的奥德赛,那时候买这车真的有面子,现在满街都是比它大、比它便宜、配置比它高的车,真没啥特别的了。”

个人观察:市场变化太快了

MPV市场以后卖不起价了?-有驾

说实话,作为跑了6年汽车线的媒体人,我从没见过一个细分市场变化这么快的。

今年北京车展期间,我和几个车友聊天时发现一个现象:传统燃油MPV的展台人流明显少于新能源MPV。理想MEGA、腾势D9、传祺E9这些车前面总是围满了人,而奥德赛、艾力绅的展台相对冷清。

后台也有不少粉丝私信问我:“想买个MPV不知那款家用合适?”我的建议通常是先看预算,再看需求。 20万以内选择余地已经很大了,真没必要非盯着那几个老牌子。

技术路线的分水岭

MPV市场以后卖不起价了?-有驾

不得不承认,我对新能源技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从市场反馈来看, 插电混动已经成为MPV的主流技术路线 。腾势D9能连续几个月破万销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既能纯电通勤,又不用担心长途续航焦虑。

前段时间试驾比亚迪夏时,那个静谧性和加速感确实比传统燃油车好太多。虽然我个人对纯电动还有些续航焦虑,但不得不承认,在城市使用场景下,新能源MPV的体验确实更胜一筹。

为什么卖不起价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 供给增加了,消费者选择多了,自然就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了。

MPV市场以后卖不起价了?-有驾

五菱凯捷从月销万台到现在只剩1台,宋MAX DM-i直接停产,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这个变化太快的市场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即使是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领军品牌,旗下的MPV产品也要不断迭代升级才能保持竞争力。

我认为,未来MPV市场会进一步分化:15万以下的入门级市场会更加激烈,30万以上的豪华市场反而可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像奥德赛这样夹在中间的产品,处境会越来越尴尬。

这只是我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具体情况还得看各品牌后续的产品规划和市场策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传统意义上的MPV“高价神话”正在被打破,消费者已经不愿意为所谓的品牌信仰买单了。

或许,这对整个行业来说并不是坏事——至少我们有了更多选择,不是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