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点23分,密云工厂的夜晚比想象更安静。只有零星的灯光映在潮湿的地板上,混着刚刚做完产销快报的数据表,主机厂的人泡了一杯咖啡,不喝,只是闻闻。按惯例,数据先发到集团总部,再由高层筛着统一口径公布。每一列销量数字都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这场仗,打到三季度,连我都不敢提前下注。
北汽蓝谷今年的三季报,业绩被彻底“玩成了猜谜游戏”。不夸张,同样是报表,有些可以精准到个位,这份三季报,可是连“是谁在参与”的规则都没完全明示——北京新能源EU的销量能不能计入蓝谷?上半年还算进去了,一到下半年连官方公告都开始打擦边球,看得人不上不下。坊间传北京新能源EU要停售,那又是另一层雾纱,怕是等到明年年报,答案才会浮出水面。
所以,全程看下来,大家预估销量的时候,不免多了点侦探味道。比如享界9月的数据,是总销量减去极狐的销量,得到了4465辆,说得直白点,这是个“高估”值。假如销售数字里还加了北京新能源EU,那享界实际销量大概率只有两三千辆。摸着石头过河,是三季度分析师的真实写照。
再粗略统计下,今年三季度的营收怎么也脱不开“难猜”的命运。享界S9T直到9月21日才正式交付,想知道这个新车在9月销量里到底吃了多少蛋糕,很考验对产销数据的敏感度。这边享界S9T火爆上市,另一边造成享界S9销量滑坡——所以整体享界的数字其实不如二季度。可偏偏9月产销快报又显示,三季度销量比二季度多。这是数据上的“薛定谔”,你觉得它会降,它就上涨;你预期它飙升,它又缩了脖子。
估算下来,三季度营收可能在60到66亿元左右。全年要实现营收翻倍,四季度活动得突破140亿。乐观点说,实现的可能性,比猜测三季报业绩高多了。
享界S9T现在的产能加上S9,照目前速度算,四季度月均销量甩个一万辆不在话下,三个月飙到三万辆,也就是营收能冲到95到105亿;极狐有T1和5系,增程与纯电双管齐下,从土壤到终端都在发力,四季度销售额冲到50亿也不算天方夜谭。只要享界S9T继续按节奏爆款,北汽蓝谷四季度收入150亿不是白日梦。
甚至有个小概率事件——总毛利率说不定能转正,但到底能正到几分,才是值得琢磨的。毕竟成本结构复杂,“四费一金”里销售和研发费用都是未知数。这几年,在销售费用上,蓝谷的作风就是:不怕花大钱,只要能刺激销量,统统给我往里砸。享界S9T车主的服务已经上了新台阶,享界和极狐销售专网也在扩建——这全都要花钱。
专业点说,去年一年四费一金五十亿,今年上半年就烧了二十五亿,但全年花销肯定不止五十亿——销售费用这块无论怎么算都像捂着盖子的蒸锅,只有打开锅盖才知道里面蒸了几只包子。现在看,研发与销售的开销,反倒是市场变动的晴雨表。多砸钱未必是坏事——新产品上市、专网加速建设,背后出钱就是在为未来铺路。亏损是多少,等三季报一出分晓,分析师们估计得再来一拨“自我怀疑大会”。
顺着账本往后翻,能看见去年底北汽和国资背景的小伙伴,操作了一波增发,把一百亿塞进了蓝谷的钱包,也就有了今年承担三成亏损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公司。在A股里,钱可以进来,但股份怎么给出去,才是考验会计智商的活。决定用子公司股权定增,其实是半路出家又带点“预防针”:上市公司的股权暂时稳住了,哪怕少了三成子公司股权,亏损还能分摊。看上去一举两得,实际是把“算盘珠子”都摊在台面上,请大家一起算。
说到底,三季报披露前市场风声鹤唳。光是九月行情,北汽蓝谷从9.68元一路跌到7.68元,亏了两块,原因全靠业绩预期的“压舱石”。可是所有炒股的小伙伴,真正关心的不是报表今天怎么填的,而是享界和极狐能不能把未来销售撑起来,尤其是享界。
就算你是路人,顺手抓个数据研究一下,也自然会把目光放在享界S9T和即将改款推出的S9身上。两位主角余总和彭磊没怎么站台,一时间享界S9改款的市场热度和预期都不高。相比之前享界S9纯电、S9T爆火,结果实际销量一出来,资本市场不光没有预期差,甚至还得赔钱跟着哭。A股投资者们的情绪也真实得有点“高级讽刺”——越没预期,反倒越能给人惊喜。
最后,不得不说这行干久了,脑子里总在和未知做斗争。现场捧着产销数据的心情,跟等待彩票开奖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彩票是命运,报表是公司。你猜不到明天的销售有多火,猜不到享界哪款车型能改写未来,更猜不到下一个季度业绩能否逆风翻盘。但整个游戏的本质,未必是“精准”,而是“多条路并行”,留空间给现实身上的荒诞感。
细细想来,也许每一次业绩披露前的“难猜”都代表着行业里最真实的复杂与无常。毕竟数据的真实面貌,往往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这个季报之后,你看好北汽蓝谷吗?你会押注在享界和极狐的未来吗?或者说,在没有预期的市场,究竟什么才是“好消息”?——对于答案,我还在等下一个数据的到来。
你又会怎么分析这份三季报呢?现场的冷静与复杂,究竟是公司战略的艺术,还是现实无奈的必然?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