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儿,属于是不装了,摊牌了。
新能源车圈搞了这么多年“科技创新”,又是隐藏门把手,又是全车一块屏,整得跟三体人降临地球、准备进行技术扶贫一样。结果呢?国家一纸公文的征求意见稿下来,直接把这群“科技先锋”打回了原型。
翻译一下就是: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了,先把门给整明白,让人能正常上下车,OK?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一群修仙的,天天研究怎么御剑飞行、怎么隔空取物,结果师尊从天而降,一巴掌呼在他们脸上说:先把路给我走直了,别平地摔。
你看,特斯拉老师带起来的这个隐藏式门把手,一开始大家觉得,哇,666,高级,未来感,能降低零点零零几个点的风阻,四舍五入等于续航多了三公里,简直是工业设计史上的奇迹,是压缩毛巾一样的黑科技。
于是乎,一众信徒纷纷跟进,甭管是十万的买菜车还是五十万的旗舰,没个隐藏式门把手,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很快,问题就坏了菜了。
这玩意儿在现实世界里,纯属给自己上强度。过年回家,你爹妈姑舅站在你的“未来座驾”旁边,对着那个光滑如镜的车门面面相觑,上演一出“芝麻开门”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你得亲自下车,像个泊车小弟一样,给他们挨个演示这扇“任意门”的正确打开方式,还得嘱咐一句:“轻点,这玩意儿精贵。”
东北的朋友更有发言权,冬天一场冻雨下来,那门把手直接给你封印在车门里,别说自动弹出了,你拿锤子都未必能给它请出来。这时候你所谓的科技感,还不如我那台老破标致206的机械门把手,那玩意儿除了丑,唯一的优点就是你永远能打开车门。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这种设计的理解只有一个:产品经理这个物种,可能真的不需要亲戚朋友。
更要命的是安全问题。车内开门,很多车为了“极简”,把机械开关藏在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角落,盖板一盖,拉绳一藏,搞得跟密室逃脱一样。真出了事儿,需要紧急破门的时候,外面的救援人员看着你这个光滑的门,都得愣一下,思考一下这是不是个什么新型结界。里面的乘客,在慌乱中能不能找到那个“逃生拉环”,全看命。
所以你看,这次新国标草案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掀桌子。
它不是跟你商量,而是直接告诉你游戏的底层规则改了。第一,必须有机械开锁结构,别跟我扯什么电子信号,电这玩意儿不靠谱,关键时刻还得是物理连接,金钟罩铁布衫。第二,撞了之后,门得能开,不能撞完了人没事,结果被活活关在车里开席。
这叫什么?这就叫来自现实世界的降维打击。你所有的实验室风阻数据,在“我打不开车门”这个简单粗暴的事实面前,都显得极其可笑。这就好比你天天吹你的自动驾驶多牛逼,能识别万物,结果一个套着塑料袋的老头乐横冲直撞,你的AI直接CPU干烧了。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你识别了多少种猫和狗,而在于你能不能预判一个不讲道理的人类能干出多离谱的事。
门把手是如此,车内那块越来越大的“智能带鱼屏”更是典中典。
曾几何"机",车企们仿佛集体中了乔布斯的毒,觉得实体按键是上个世纪的古董,是工业革命的遗骸,必须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于是,空调、后视镜、音量、双闪……一股脑全给你塞进二级、三级甚至四级菜单里。
这直接导致开车成了一项极限挑战。你想调个空调温度,得先在屏幕上戳戳点点,眼神还得在路况和屏幕之间来回闪电战,操作难度堪比一边打星际争霸一边考科目三。
我真的会谢。
我开着车,在暴雨天的高速上,前挡风玻璃起了雾,我需要在零点五秒内找到除雾按键。结果呢?我得先解锁屏幕,再划开菜单,在一堆花里胡哨的APP里找到车辆设置,再点进去找到空调选项,最后才能看到那个小小的除雾图标。等我点到了,可能已经不是起雾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可以开启轮回眼,看到前方的奈何桥了。
这简直就是反人类!
承认吧,把所有功能都集成到屏幕里,根本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用户体验和未来感。核心原因就两个字:省钱。一块屏幕的硬件成本和开模成本,远低于几十个带背光、带阻尼、需要独立开模和布线的实体按键。车企们用一个“科技”的幌子,掩盖了自己鸡贼的成本控制,还顺便给你洗了个脑,让你觉得这是进步。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想的太坏了。但转念一想,他们可能比我想的更草台班子。
所幸,这种“皇帝的新衣”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不光是国家要出手,连车企自己都开始“拨乱反正”了。你看最近的新车,实体按键又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而且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为什么?因为他们终于悟了。用户用真金白银和无数的吐槽,给这帮活在PPT里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上了一课。他们发现,最好的交互,是肌肉记忆。最好的科技,是让你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
这个过程,像不像一个轮回?实体按键 - 触控大屏 - 回归实体按键。
我们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花了几千亿的研发经费和营销费用,最终证明了一个几十年前就被验证过的真理:有些东西,就是原来的好。
这不是什么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自我净化。别给自己加戏了。这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一场由资本、营销和工程师的自嗨共同导演的荒诞剧。现在剧终了,不是因为演员们觉悟了,而是因为场馆要关门了,监管提着棍子进来了。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就是,别信那些玄学。什么品牌光环,什么科技信仰,在最基本的安全和便利面前,都得让路。一台车,首先得是一台车,它得能让你方便地进去,安全地出来,顺手地操作。
至于那些“极其先进”、“外星科技”的配置,如果不能服务于这个核心,那它唯一的价值,就是让你在跟朋友吹牛的时候,显得自己像个冤大头。
就问你怕不怕?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