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花二十万买了台二手宝马X3,我没羡慕,只觉得这市场坏了

合肥的朋友花二十来万,捡漏了一台五万公里的宝马X3,这事儿听着就跟B站财富密码视频的开头一样,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我第一反应不是羡慕,而是觉得这世界坏了,真的,坏了菜了。黑色的铁疙瘩,M运动套件,那副尊容仿佛在说“再看我一眼,我就让你体验一下什么叫德系闪电战”,而朋友坐进去摸着那个真皮座椅,据说幸福得快要当场飞升,仿佛摸到的不是Nappa,是通往上流社会的任意门。

这事儿最玄学的地方在于,车商云淡风轻地表示,这叫“库存车改一手”,连过户记录都没有,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但这张白主上面用隐形墨水写满了“故事”。这就很有意思了,什么叫库存车改一手?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是商业领域的道诡异仙。讲白了就是一台经历复杂但户口本比较干净的车,车商不叫“车况复杂”,叫“极品车况,价格惊喜”。这帮人真的坏得流油!他们不卖车,他们卖的是一个“让你觉得自己占了天大便宜”的梦。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本能反应是抬头看看天上掉下来的除了馅饼还有没有铁砧。但朋友不这么想,他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上头,人就“悟了”。他说以前开家里的日系买菜车,感觉人生就是个压缩毛巾,干瘪无趣。现在开上这宝马,上了高速,方向盘沉甸甸的,感觉自己握住的不是方向盘,是人生。那种过弯时底盘焊在地上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牢牢掌控着一切。

我朋友花二十万买了台二手宝马X3,我没羡慕,只觉得这市场坏了-有驾

当然,代价也是有的。夏天开个空调,百公里九个油起步。我跟他说,这哪是烧油,这是烧信仰啊。每一脚油门下去,都是在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的工程师们续功德。这不叫油耗高,这叫与德意志的工业之魂深度链接,懂吗?深度链接。

关键问题来了,凭什么?凭什么同样年份的奥迪Q5L在合肥二手市场还硬挺着,宝马X3就直接不装了,摊牌了,价格当场自爆?有个懂行的朋友给我分析,说安徽是什么地方?是宝马的重要生产基地。经销商手里的车跟下饺子一样往外冒,尤其是黑色这种街车配色,保有量大到三体人看了都觉得实现了物种入侵。车多了怎么办?卖不动怎么办?降价。降价还不行怎么办?加大,加大,加大!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合肥的宝马经销商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营销不是请客吃饭,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我朋友花二十万买了台二手宝马X3,我没羡慕,只觉得这市场坏了-有驾
我朋友花二十万买了台二手宝马X3,我没羡慕,只觉得这市场坏了-有驾

当然,总有老司机出来装内行,说这代X3底盘硬,过个减速带能把后排丈母娘的假牙颠出来。这话对,也不对。对于追求舒适的中老年用户,这确实是硬伤。但对于我朋友这种,觉得自己买了宝马就该去跑山的“精神赛车手”,硬就等于运动,颠就等于路感清晰。他老婆反倒很满意,说中控大屏连手机导航特别666,就是偶尔卡得像Pornhub加载不出下一秒的剧情,得重启。这算事儿吗?对于二十来万买个蓝天白云标的快乐来说,重启一下车机,那叫仪式感。

写到这里我必须得说,把买车比作修仙,可能有点魔幻,但你细品,是不是内味儿。你以为你买的是交通工具,实际上你买的是一个“人设”。开汉兰达的是顾家好男人,开理想的是奶爸潮人,开特斯拉的是硅谷信徒,而开二手宝马X3的呢?是为了在越野群里发照片时,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Bimmer”,是为了在鄙视链里往上爬那么一小步。他爹说二十多万买二手车不靠谱,他直接一句“您当年买股票的时候怎么没这么理智”,直接把天聊死。典中典,父子之间关于消费观的战争,从来都是玄学,和对错无关。

讲真,我最近看牙医花的钱都比这车一年保养贵了,人生啊。

现在这个市场就是这么个掀桌子的玩法,新能源大军骑脸输出,燃油车的保值率跟老头的血压一样,忽高忽-低,但总体趋势是往下走的。宝马这种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现在也不得不放下身段,用这种“区域性价格自爆”的方式,来换取市场份额。它就像一个没落的武林高手,虽然内力尚存,但面对一群拿着加特林的年轻人,也只能一边骂骂咧咧“不讲武德”,一边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打折处理。

所以这台合肥的二手宝马X3到底值不值?

废话。

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不配拥有宝马。

因为真正的信徒,其决策逻辑与性价比无关,他们购买的,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体验,是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那个光环。他们从来不问为什么,他们只会说,我信,我爱,我刷卡。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对于我们这种犬儒主义的旁观者来说,看着他们为信仰充值的样子,感觉特别乐。

真的,特别乐。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