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燃油车市场突然炸锅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昨天工信部突然放出消息,2026年起燃油车油耗标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官方数据显示,新规要求的油耗指标要比去年提升了不少,按这个节奏,很多中小排量的燃油车都得挤破头皮去升级引擎或改变调校。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这是空气动力设计的提升,结果一查数据,发现油耗才是重中之重。不出意外,经过这次变革,那些油耗高、维护也贵的燃油车,基本就准备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时候,又有人问:那还会继续买燃油车吗?我心里顿时冒出一句:未来不可能只买电动车,只要有油车还在,肯定还是有人坚持的。
说到坚持的例子,我就想到我朋友小李,他做装修,很多客户都打电话问他:能不能用油耗低的车?他笑了笑:再便宜的油车,油耗不达标,也没用。他觉得,既然政策这么紧的,油车迟早要被淘汰的。可偏偏你说,市场上终于出现了一些例外,比如传祺向往最近上市的M8宗师。这车售价不低,26.99万元起,最高28.99万元,比之前的MPV还贵一截,但它的确算是个硬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向往M8宗师的尺寸还挺大,5251mm长,宽度1893mm,高1823mm,轴距3070mm。你说这尺寸,够在家门口停车场站稳脚跟了。它的重量2420kg,略重,但比起一些豪华骚包的豪车还算合理。尤其是它配备了2.0T引擎加上插电混动,动力响应算是还行,尊享版的系统综合功率274kW,扭矩达到了630N·m。
但我也得承认,这事儿不能只看硬件。插电混动对于这个价格段来说,还是挺有竞争力的。它的零百加速8秒多,激光雷达版甚至可以8秒出头,这算是相当敏捷了。更别说它配备的25.5kWh电池,纯电续航也有136公里,日常上下班还绰绰有余。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一辆车的纯电里程,能不能完全应付你一天的用车需求?
很多时候我觉得,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焦虑,是被一套理想化的数据迷惑了。实际上,油车没有续航焦虑,但一旦油用完,就得去加油。这不,前几天我朋友修车,他跟我抱怨:加油这件事,是真的麻烦。你要找加油站,支付排队,加油时间还不一定快。
在供应链上,我想起一个细节:很多汽车厂的零件供应链,像极了超市的日用品供应。去年疫情时,半导体短缺搞得他们一片哗然。就像超市里缺米缺油,车企也得不停调配货源。我记得某工厂负责人无奈说:半导体的事,像是排队买菜,压力比我想象的还大。这也让我思考,未来汽车的研发和供应链是不是会走向更像家庭厨房的细致、灵活?
而你们是不是也在疑问:油耗新规落实后,燃油车还值得买吗?我觉得,答案很复杂。硬要说,值得或不值得,可能都不太靠谱。毕竟,买车还是看人,看需求。比如我家隔壁那个大妈,她买车纯粹为了上下楼,不追求鲜亮的油耗,可能照旧会买燃油车。而一些年轻人,反倒觉得电动车更实用,特别是在城市里,充电方便还低碳。
我想问,大家会不会觉得,未来的汽车市场,不仅仅是油或电的二选一?我觉得,或许还有下一个形态,混合、氢燃料啥的,也未必不可行。毕竟,技术都在走向细分和优化。
(这段先按下不表。)说到这里,我还在琢磨一个问题:如果油耗越来越严,燃油车价格会不会继续走低?油耗和生产成本其实挂钩挺紧的。以我对行业的观察,很多品牌为了达标,得在发动机、排气系统上加料,导致成本提升,但售价却不一定能完全上涨。
倒是有个点值得思考:如果你买的燃油车确实还能跑上十几年,那么这个投资的价值还能保持多久?按我估算,一辆十年前的油车的残值,可能还剩一半。假设一辆20万的车,十年后可能还能卖到10万左右。新能源车的剩余价值,现在还完全没有定数,毕竟二手市场还很迷。
(你是不是也在纳闷,买车到底值不值?)——我也说不好。买车一直是个折衷的事情。你买了,想的就是未来3-5年的用途。未来的变化,说不好,可能你5年后就不想用了。你说,谁能保证技术不会翻个身?而我自己,倒更偏向于按需而行。像我家热爱改装的表哥,他就说:油车有魂,改装空间大,某些时候还比电车有趣。可这趣味你得有时间、有兴趣去维护。
这让我想到一个细节:我朋友的修理店,他说:现在车多了,维修也比以前贵多了。油车要花很多钱维护,特别是发动机的油封、火花塞,那都是细活。换句话说,未来汽车的维护门槛也许会随油耗标准、技术升级而变得更高。你说,这是不是意味着,驾车变成了另一种奢侈品,对普通人越来越不友好了?
我琢磨着,或许到买车变得更像投资理财——挑准一辆值钱的车,能用久点,剩余价值还能撑得住,才是真正的明智。但谁又知道呢?或许十年后,我们都在盯着电池的维护费,或者充电的便利性。
最后问一句,你是不是也觉得,现在的汽车市场,越发像个人生大舞台?油耗新规像一只无形的手,把我们的出行梦推向另一端?还是说,未来还会有意料之外的新宠出现?这真的是个值得深思的小问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