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这玩意儿,又开始整活了。
讲真,这几年,固态电池基本就是一个都市传说,一个车圈的“狼来了”,一个存在于PPT和发布会上的赛博神兽。每次有车企日子过得不舒坦,或者股价需要一点小小的东方神秘力量来提振一下的时候,就把固态电池这个压缩毛巾拿出来,往资本市场的水里一丢,瞬间膨胀,遥遥领先。
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国轩高科直接不装了,摊牌了,说我们的准固态电池已经装车在路测,续航干到1000公里以上,今年就批量交付。好家伙,这哪是交付产品,这简直是在交付一个响亮的耳光,直接扇在所有还在用液态电池的同行,以及刚刚提车的韭菜……啊不,是车主脸上。
这个行为艺术的名字,就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我们先来解构一下固态电池这个东西到底是个啥。现在的电车,用的都是液态锂电池,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装着电解液的塑料袋,里面泡着正负极。理论上很美好,实际上很不稳定,怕冷怕热怕碰撞,一言不合就给你表演一个原地升天,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好的技术爆炸呢?
而固态电池,就是把这个液态的“汤”,换成了固态的“干粮”。这一下,整个世界观都变了。能量密度直接从200Wh/kg的水平,一步跨入修仙的门槛,奔着500Wh/kg就去了。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续航直接从现在勉强七八百公里的水平,原地飞升到1500公里。1500公里,意味着你从北京开车去上海,中间甚至可以抽空下去吃碗兰州拉面,而且还不用担心服务区充电桩排队的问题。
更炸裂的是充电速度,理想状态下10分钟充满。这是充电吗?这是多啦A梦给你开了个任意门。还有安全性,因为没有那个易燃易爆的“汤”了,所以它基本告别了自燃风险。这哪是电池,这是金钟罩铁布衫。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666?但你先别急着开香槟,对于刚刚提了新车的兄弟们来说,这消息约等于晴天霹雳。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辆电车的中年人,对这种感觉太熟悉了。你刚花几十万买了个自以为的科技潮玩,结果第二天厂家就告诉你,我们下一代产品是“高达”,你手上这个是“铁皮玩具”。保值率?不存在的。新能源车的保值率本来就比我的发际线还脆弱,现在固态电池一来,直接就是把二手车市场连根拔起,搞成一个大型的赛博葬礼。
我能想象到车友群里的画面了。昨天还在分享贴膜改色的快乐,今天就开始讨论怎么维权,怎么把手里的“电动爹”赶紧出手。这种感觉,就像你刚用尽毕生功力修炼到筑基期,结果天上飘来一个声音说:不好意思,我们现在直接发金丹了,人手一颗。心态直接就崩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你看,车企的行为逻辑,从来就不是让消费者舒服。他们的核心驱动力是,干死同行。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蓝海红海了,这就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森林。每个车企都是带枪的猎人,任何一个技术发布会,都不是在分享成果,而是在鸣枪示警,是在秀肌肉,是在告诉所有人:“我有能力把你扬了,你最好小心点。”
国轩高科说要量产,广汽、奇瑞、比亚迪立马跟上,说我们2026年也要搞。这个时间点就很微妙,就是一种极限施压。它不光是在卷未来的技术,更是在用未来的技术,提前摧毁现在的市场信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国轩高科这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最好的营销就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
他们真的在乎老车主的感受吗?当然不。老车主是什么?是技术迭代的燃料,是财报上的数字,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时,脸被压在地上摩擦的那个人。这种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状态。
说起来,最近公司楼下的盒饭又涨价了,肉眼可见地变少了,就很烦。
但是,我们也要用犬儒的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车企喊的“量产”,和我们理解的“普及”,完全是两个次元的东西。
首先,成本。这玩意儿现在贵得离谱,电芯成本是现在液态电池的三到五倍。这是什么概念?一台现在卖20万的车,换上固态电池,起步价可能就是60万。花60万买个国产电车?我想,除了家里有矿且精神状态特别值得关心的朋友,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理性的。所以,初期的固-态-电-池-车,必然是少数人的玩具,是车企用来炫技和拉高品牌定位的“图腾”。
其次,技术。发布会上的参数,和现实世界里的路况,中间隔着一个东非大裂谷。我一直有个暴论: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是特斯拉的FSD,而是山东的“老头乐”。只要老头乐还在路上横冲直撞,所有自动驾驶都是扯淡。同理,固态电池的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性这些“道诡异仙”一样的技术名词,最终都要被一个问题打败:在东北零下三十度的冬天,它还灵不灵?在一个根本没有超级快充桩的十八线县城,它那10分钟快充有啥用?
这他妈的怎么搞?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先别急,你细品。技术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技术只有在混乱的、不讲理的、充满草台班子气息的现实中被检验,才有意义。实验室里的能量魔方,跑不过菜市场门口的大爷。
所以,现在的新能源车还能买吗?那些为此焦虑的车主,是不是真的被割了韭菜?
是,也不是。
说是,因为从物理和金融属性上来看,你手里的车确实在加速贬值,这是不可逆的。你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正在高速衰减的电子产品。
说不是,是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一种“品牌玄学”。比如,会买奔驰的人,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标带来的社交价值。会买特斯拉的人,他买的也不是极致的性价比,而是一种“硅谷精英”的身份认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对于这些人来说,固态电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的是“特斯拉”。
所以,结论是什么?我的结论可能有点耍流氓。
对于现在的准车主,我的建议是,你根本不需要为固态电池这种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焦虑。你应该焦虑的是,下个月的降价背刺。你应该焦虑的是,你今天买的车,明天会不会就成了“典中典”的老款。
所以现在该买啥?答案是,买你看得最顺眼的。因为反正过两年都是电子垃圾,不如买个自己喜欢的垃圾。至少在它变成垃圾之前,你看着它,是开心的。
这就够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