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今年要冲击三百万辆的年销量目标,看上去牛气冲天,但实际能不能实现,还得扒拉着销量数据和市场局势好好琢磨琢磨。
先问一句,这年头谁还在乎汽车销量排名?这问题真不肤浅,回答不好,容易被批“两极分化”,但问题扎在点子上——每一台车的交付,不仅是市场选择,也是品牌自我救赎。想想过去中国汽车品牌普遍被讽“低质低价”,如今吉利汽车8月销售猛冲到250167台,连续六个月同比、环比增长,这多少洗刷了点刻板印象,但“三百万目标”可不是随便喊给人听的,为啥吉利敢这么高调加码?再问一句,是不是“新车多就能多卖,开挂销量就能开挂品牌”?如果真是那样,每个车企不都得变成“总冠军”?
仔细翻翻账本,吉利今年有几个关键变量。中国星系列一枝独秀,单月就搞出94658台销量,直接撑起了吉利的基本盘。星越L、星瑞这些车型,已经不单纯靠“便宜实用”吃饭,二十年前老头乐的嘴脸早没了,今天的消费者追求智能化、舒适感和品牌认同,吉利这些主力产品确实有点内容,否则也不会月月销量高高在上。
再看银河品牌,这才是今年车市的焦点。银河两年破百万销量不稀奇,毕竟背靠吉利这个大树,但初期推出来的几款型号,实话说还不算走心,销量也没扎实发力。直到后来把一些“小车精品”,比如翼真系列和自主研发的新款给补进来,产品矩阵才算丰厚,真正走进了市场心坎儿里,销量才开始喷。银河方向被各种“爆款”带着飞,星耀8、新出的银河A7,再到年底还有价格亲民的星耀6,都在蓄着力。8月银河销量猛涨,到了一十万出头,同比直接拉了个173%的高增长。这种增速,在老品牌里已经很难出现了,说银河是“吉利增量发动机”真不为过。
那么,银河和主品牌都这么猛,吉利为什么还要把今年销售目标从271万直接加码到300万?很多人简单一拍,说是因为今年上半年市场走势好、情势顺风。但真要细算,银河的下半年冲刺能不能续上劲,是最大的决定项。一线市场总是风云突变,年底冲量的时候,场面混战,很多车企要大降价、大促销。吉利如果能顶得住压力不被市场“价格战”带垮,三百万目标就能稳了。反之,一旦银河新品后劲不足,或者市场一来大环境变冷,消费者提前收手,全靠目前的增速恐怕也悬。
值得一提的是,领克今年表现意外扎实。8月卖了27217台,同比涨了21%,尤其是新上的高端车领克900,价格才敢碰到41万多,居然不是小众玩意,跑成了销量担当。这说明中国汽车品牌所谓“高端难做”的魔咒,正在被一点点打破。其实这事很有意思,中国家庭以前买车就怕被人吐槽“花冤枉钱”,现在敢买三十万四十万的自主顶配,心理跨越门槛,这代表的不仅是消费升级,更是品牌号召力的质变。
不过,这么一圈下来,吉利家里还有个“难题”,那就是极氪。极氪今年只卖了17626台,没有太大起色。跟银河、领克一起比,存在感有点边缘。更大的问题不是单月销量低,而是原本极氪001这种主力车型,以前月销过万,现在因为频繁换代,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销量跟着跳水。这对所有品牌其实都是警示,动不动就改款、换代,用户容易觉得上一代成了“弃子”,所谓品牌忠诚度直接透支。极氪现在翻身主要靠技术研发,比如辅助驾驶体系“千里浩瀚”,但技术成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短期内销量压力都在。可有意思的是,有不少极氪车主对技术升级非常看重,他们等着新系统落地,可一旦期望落空,对品牌的新鲜劲就完蛋了。
说白了,吉利汽车今年的整体布局,像是“三条腿并跑”,主品牌拼稳定盘、银河搞爆款增量,领克瞄高端破圈,极氪暂时蹲坑修炼。这种架构,短期冲销量有“加速器”,但是产品赛道如果出现“掉队”,很容易全局失衡。比如银河如果下半年乏力,极氪难进场,目标就直接悬。再比如高端市场不发力,一旦消费降级,主品牌又承担不起,冲高端就变鸡肋。这些路数,不是一句“市场调节”能解决的,还是得努力抓住用户粘性、持续投入技术革新、把握核心性价比。
回头看看吉利的两条腿战略——燃油+新能源。前几年新能源车像疯了一样烧红了市场,每天都有新创品牌冒头、价格战打得天翻地覆。吉利能在这个“乱局”里站稳脚跟,不仅是因为有燃油车老底,也因为新能源布局逐步完善。银河这两年靠新系列做得很猛,但新能源“持续做大”得考验技术资金和用户规模,一旦某个环节掉链子,比如电池安全、智能系统出bug,用户转身走人,品牌根基就不稳。吉利现在还能做到淡季逆势增长,实则是燃油和新能源双管齐下,想单靠一条腿跳远,难度不是一点点。
问道吉利能否达到“三百万目标”,其实不光是销量数据上的博弈,更是一场市场信任和用户口碑的接力赛。领克和银河证明了中国品牌可以挑战高端、可以做爆款,而极氪则显示出盲目求新、忽视用户体验,代价有多大。大家都说“产品为王”,其实“体验为王”才是汽车市场王道。
再大胆设问一下:如今汽车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到底是啥?是销量数据的高低,是产品价格的厚薄,还是品牌号召力的持久?我的看法是,这三者不是谁能把谁吃掉,真正厉害的品牌,是能把这三项都钉在一起,用产品创新打底,用用户体验开路,用品牌力引爆全场。吉利汽车一路从低端起步,到跨越中端、挑战高端,现在以多线布局和产品覆盖率来争夺市场份额,这是中国自主品牌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但这个路上,不能只靠“砸钱出新”,不能只靠“用数据噱头”,更不能只听销售数字喊高兴。
如果吉利想真正在国内外汽车市场走稳,最该关注的还是“用户感受”。品牌信任感不是天生大树,都是一棵小草一点点长出来的。极氪的遭遇告诉我们,一旦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信任链断裂,就很难用技术和新产品补回来。银河的成功又说明,只要产品有料,体验跟得上,消费者愿意为新品牌买单。至于领克,想打破高端市场的壁垒,新技术和品牌形象都得天天修炼,谁都没有“高枕无忧”的资格。
最后,三百万目标能不能完成?从现在数据来看,吉利并不是在“吹牛”。银河和领克带来的增量确实有底气。但每个品牌的“短板”都在,极氪目前拖了一条腿,未来能不能追上,还得看技术爆发和用户回流。汽车行业的大环境,每半年都能来个“地震”,吉利如果能抓住新能源趋势、稳住主品牌老底,同时别让极氪掉队,年底冲量应该没啥问题。反之,一旦“杀招”失灵、市场风向突变,三百万就要靠“花式促销”保地盘了。
其实,大家要看的不是吉利年销量多少夺冠,而是这个目标背后,品牌能不能自我进化、市场能不能接受中国品牌的新身份。销量跑得再快,也不能忽视了用户口碑和产品质量,真正让人相信“中国车”不是廉价替代品,而是可选的主流。如果吉利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稳,三百万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大的突破。可如果只计数字,忽略用户体验,及时冲到天花板,也会迷失在更大的市场竞争里。汽车行业不看“短跑”,讲究“马拉松”,吉利能不能长跑到底,就看今年能不能把每个品牌的短板补齐,每一位用户的信任捡回来。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