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提车半个月,跑了两千公里,这电耗油耗表现真让我在思考:到底算合理?还是偏高?刚开始买车之前,咱们都觉得53度电池,三百多公里续航,够用吧?毕竟小家庭日常通勤、偶尔出点远,没啥大问题。可用了几天,发现实际情况有点打脸。
举个例子,我每次充到90%,电量显示还能跑270公里左右。表面看,好像还能多跑点,挺满意的。实际上跑不到两百公里,感觉有点失望。你说,算不算偏高?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操作的方法有点嫌麻烦。
我试了个方法:平时基本舍得开快点,像平时不爱浪费油门的惯都不放过。加速不用刹车,刹车会的,基本都用B挡减速,尽量让电能回收。几天下来,用车惯确实影响很大。你还记得,我先前好奇:电耗这么低,是不是半年就能省下不少充电费用?
其实你别笑,我还惯性地观察仪表盘,再配合手机APP看电量变化。每次充完电,我都翻了下相册里的充电记录和行驶轨迹。基本每次都是短途为主,超过50公里就少见了。长途那次,去郊区密林,小跑了一圈,百公里电耗真忒低,刚好9.8度左右。这难不成是我操作得当?还是电池质量的确厉害?
别忘了。电动车的油耗也是个有趣的事情。用油车比起来,我注意到我们这个档次的车,油耗最低都得6升起步,能跑到7左右吧。我的油耗是不到5个油,特别是这台M8,感觉得节能得不是点子上。从驾驶体验说,驾驶员用的油门脚很轻,尤其是高速上,尽量避免急踩油门。要说技巧吧,我就是会尽量稳稳开,少猛冲,能回收的电尽可能都用上了。
我另外还试了个省电族招数——空调最省模式。你知道的,夏天那么热,空调开得大,电耗也会增加。只开风扇不制冷,电效果看得出来,有点节省。其实多亏问界用的电池容量不错,剩余电量还能保持。只是百公里油耗如果用电计算的话,10公里花掉的电费大概1块多,算下来还划算。
我还在想,最初我没细想过电池续航减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跟我开得太热情有关?上次我无意中查了个资料,发现实际行驶中,环境温度、道路坡度、空调状态、胎压都影响续航。你知道吗,有些驾驶员会不用空调,全窗开风扇,只开最快挡,这样能省一点电。
不过这样又存在个问题——车内热得快,尤其在夏天,车里也得开空调,否则像个蒸笼,反而影响心情和效率。还有个问题:是不是有些人会觉得,充满电跑一圈,一百公里不算什么,电池老化或性能变差才是关键。
这不我还跟一个修理工讨论过,他们说,电池容量衰减最快的前半年,大概掉3-5%。我索性把车账面Battery Health看了下,发现还挺健康的。也就是,看来我用的比较温和,电池也能陪我走更远。有人说你这算贪,可是我觉得,能不折腾就不折腾。
说到油耗,倒让我怀疑,居然油车也能省油,挺神奇。用油车的朋友说,他们常常调节油门技巧:不要猛踩,要轻点儿,结果油耗能降到6L左右。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我觉得,操控惯是个关键。
没细想过这个问题:是不是电动车的续航其实还是技术上的瓶颈?比如电池密度、热管理系统、气温影响。问界用了挺多智能手段——散热、保温、回收——都在帮我们省油、电。你试过用原车导航同步看剩余电量变化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时快到200公里,高速上和城里差别挺大。
我觉得这个差异也在提醒我,不能把电池当万灵。而且,指导性很强——怎么开,怎么充,怎么用——全都影响续航。这方面,虽然我不是什么专家,但用车时间长了就发现,控制车速、提前规划路线、合理充电,都能显著改善表现。
你还会想到其它妙招吗?比如停车时用缓冲或者规划好充电点。我倒是觉得,有那么点期待,下一次出远门,能不能试试模拟长途续航策略。也就不知道我的实践能不能靠谱,我这个电耗控到底算不算过火。
其实最让我困惑的还是这些量化的问题——比如百公里的电耗到底是不是正常——其实我粗算过:用电7度左右,电价0.6元/度,算下来差4元钱。穿越城市山路时,偶然发现油耗节能到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能随着技术升级和我不断摸索,电耗油耗能更合理一点吧。也许厂商还是得把市场告诉的节能硬指标,变成耳熟能详的数字。大众都知道:电池快换、快充,能省不少时间。你觉得未来的电池,能不能突破续航焦虑这关?或者像我说的——换个角度,用点技术、用点惯,或许就更有质感了。
我还是在琢磨:什么时候我能跑个350公里不充电?这果然是未来的愿望吧?或者说,哪天用电惯还能调节到更科学的水平,省点心,也更享受。反正目前,还在试。你怎么看这个续航的坑?是不是都掺杂着一些惯与技术的折中?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