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保时捷的财务报表炸了锅: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只剩 4000 万欧元,同比暴跌 99%。
更刺眼的是利润率 —— 从 2024 年同期的14.1% ,直接跌到了0.2% 。这意味着卖 100 欧元的车,只赚两毛钱。
曾经靠卖跑车躺赚的 “土豪车企”,怎么突然变得比小卖部还薄利?这 4000 万欧元的背后,藏着一场教科书级的财务危机。
一、先看账本:两年数据对比,差距大到离谱
要搞懂崩在哪,先把 2024 和 2025 年前三季度的账本摆出来,对比着看更直观。
1. 2024 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2024 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还能稳住基本盘。营收 285.6 亿欧元,营业利润 9.74 亿欧元,利润率 10.7%。
虽然比巅峰期的 17%-19% 差远了,但好歹是 “豪华车水平”。当时 CEO 奥博穆还说:“只是暂时的挫折。”
2. 2025 年:断崖式下跌,利润几乎归零
到了 2025 年,直接 “自由落体”:
营收 268.64 亿欧元,同比降 6%;
营业利润 4000 万欧元,暴跌 99%;
利润率 0.2%,连去年零头都不到。
“以前卖一辆 911 能赚 10 万欧元,现在卖十辆可能才赚 2000 欧元。” 一位保时捷经销商苦笑。
二、致命一击:13 亿欧元特殊费用,三笔钱掏空利润
如果说营收下滑是 “慢性病”,那 13 亿欧元的特殊费用就是 “急性心梗”。这钱分三笔花出去,直接把利润砸没了。
1. 电池业务:5 亿欧元打水漂
保时捷曾押宝全资子公司 Cellforce 搞高性能电池,计划扩产抢占电动化市场。
但 2025 年突然宣布 “不搞了”,之前的投入全白费。这一项就产生 5 亿欧元特殊费用。
“就像盖房子盖到三层,突然发现地基不稳,只能推倒重来。” 电池研发部门工程师说,“原材料涨价、技术卡脖子,继续投就是无底洞。”
2. 美国关税:4 亿欧元 “冤枉钱”
美国对欧盟汽车加征 15% 关税,保时捷在美国没工厂,全靠进口,直接撞上枪口。
2025 年上半年,光关税就多花 4 亿欧元,而且公司选择自己扛,没全转嫁给消费者。
“一辆卡宴在美国卖 8 万美元,关税就占 1.2 万,相当于白干。” 财务总监在业绩会上直言,“但涨价怕丢客户,只能硬扛。”
3. 重整费用:4 亿欧元 “止血钱”
为了自救,保时捷启动大裁员和重组,2025 年光这部分就花了 4 亿欧元,整个计划总耗资高达 31 亿欧元。
裁 1900 人要给赔偿,关工厂要付违约金,优化经销商网络要补贴。“每一项都是不得不花的钱,不然死得更快。” 人力资源高管透露。
三、雪上加霜:销量跌、毛利降,两头被堵
特殊费用是 “一次性打击”,但销量和毛利的问题,是 “持续放血”。
1. 销量下滑 6%:中国市场掉了 “主力引擎”
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降 6%,核心是销量不行。这锅主要得中国市场背。
2024 年保时捷在中国就跌了 28%,只卖 5.69 万辆。2025 年没好转,连带着全球销量继续下滑。
“以前上海车展,一天能订 20 辆帕拉梅拉,现在一周都卖不了 5 辆。” 上海经销商说,“高端车市场卷得厉害,国产新能源都来抢生意。”
2. 降价促销:毛利被砍到 “地板价”
为了救销量,保时捷只能降价。卡宴终端优惠 8 万,Taycan 直降 12 万,活生生把毛利拉低了 3 个点。
“以前利润率能靠高价撑着,现在降价就像割肉。” 销售总监无奈表示,“不降价没人买,降价了赚不到钱,两难。”
3. 电动化转型:花钱不讨好的 “包袱”
保时捷曾说 2030 年 80% 是电动车,后来改口说 “不现实”。转型慢了丢市场,快了烧钱又没效果。
2025 年电动化车型占比才 33%-35%,比预期低。花了大价钱研发,却没换来销量,成了沉重的财务包袱。
四、管理层怎么说?从 “乐观” 到 “认栽”
翻看保时捷管理层的发言,能清晰看到心态变化,也藏着危机的真相。
1. 2024 年 3 月:还在嘴硬 “只是挫折”
奥博穆在 2024 年财报会上说:“中国市场下滑、成本上涨是暂时的,我们能应对。”
当时还计划追加 8 亿欧元投资,现在看,不少钱打了水漂。
2. 2025 年 4 月:开始认怂,下调预期
到了 2025 年 4 月,保时捷把营收预期从 390-400 亿欧元,降到 370-380 亿欧元;利润率从 10%-12%,砍到 6.5%-8.5%。
CEO 奥利弗・布鲁姆坦言:“我们离目标还很远。” 这时候已经慌了。
3. 2025 年 10 月:彻底摆烂,利润率仅 0.2%
10 月财报发布,管理层只能承认失败。CFO 说:“特殊费用超预期,市场需求疲软,我们正采取一切措施止血。”
五、真的没救了?保时捷的 “破局三招”
虽然现在惨,但保时捷没坐以待毙。这三招能不能救命,还得看后续效果。
1. 砍成本:31 亿欧元重整,断臂求生
裁员 1900 人,靠自然离职和退休计划减员,尽量少付赔偿。关闭低效工厂,把产能集中到德国本土。
“以前办公室灯 24 小时亮,现在下班必须关灯;出差只能坐经济舱,住三星级酒店。” 员工说,“省钱省到骨子里了。”
2. 转战略:电动化 “踩刹车”,回归燃油车优势
不再硬推电动车,而是 “内燃机、混动、电动并存”。重点发力燃油车改款,比如新款 911,靠经典车型拉销量。
“电动化太烧钱,先把能赚钱的业务保住。” 战略总监解释,“等技术成熟了再追也不迟。”
3. 抢市场:瞄准新兴市场,弥补中国缺口
在东南亚、中东建经销商网络,主打入门级车型。比如在印度推出 “低价版 Macan”,定价比中国低 20%。
“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市场丢的,试着从其他地方抢回来。” 市场部高管说。
六、行业启示:豪华车 “躺赚时代” 彻底结束
保时捷的危机,不是个例,是整个豪华车行业的缩影。
1. 日德豪华车集体承压
宝马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降 29%,奔驰净利润腰斩,奥迪利润跌 37.5%。美国关税、电动化成本,谁都躲不过。
2. 国产新能源 “弯道超车”
比亚迪、蔚来的高端车型,价格比保时捷低一半,配置还更高。中国消费者不盲目迷信外资品牌了。
“以前开保时捷是身份象征,现在开国产高端电动车更显品味。” 年轻消费者说。
3. 靠 “品牌溢价” 赚钱的日子过去了
不管多豪华的品牌,终究要拼成本、拼技术、拼性价比。保时捷的教训证明:光靠 logo,撑不起高利润。
七、尾声:4000 万欧元不是终点,是警醒
有人说保时捷要完了,其实不然。4000 万欧元的利润,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沉迷 “豪华梦” 的管理层。
2025 年的这场危机,不是毁灭,是重生的机会。砍成本、转战略、抢市场,每一步都很难,但走对了就是柳暗花明。
就像保时捷 911 的广告词:“历经六十年,依旧在路上。” 这家百年车企,曾熬过两次世界大战、多次经济危机,这次未必不能挺过去。
利润暴跌 99% 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从暴跌里学到教训。只要及时掉头,找准方向,保时捷说不定能在下一个季度,给市场一个惊喜。
毕竟,能造出顶级跑车的企业,怎么会轻易认输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