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维修,赚取厚利在海外或被重罚四千万,国产电车遮羞布被撕

国产电车企业低价卖车,而在日常使用中阻止车主到第三方维修店维修保养,甚至出现车企将第三方维修店修理工起诉,借此垄断维修保养服务获取厚利,此前只是被业界质疑,如今在澳大利亚得到证实,澳大利亚可能对四家中国电车企业开出1000万澳元(约合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垄断维修,赚取厚利在海外或被重罚四千万,国产电车遮羞布被撕-有驾
据悉这次澳大利亚对四家中国电车企业处罚的依据是《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澳大利亚要求汽车企业需要向第三方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相关信息,以便于第三方维修厂对汽车进行维修,而这四家中国电车企业并未做到。
此外澳大利亚的部分车主还指责一些中国电车企业的维修等候时间过长,客服效率低下,甚至被指责这些电车企业偏向销售,而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够完善,这一切与国内电车车主的遭遇颇为类似。
在国内,一些电车企业以捆绑权益等方式,要求车主到电车企业指定的售后服务店例如4S店进行维修保养服务,甚至连轮胎都得到4S店更换,否则就可能导致诸如免费换电池的权益受损,更有上述的几名修理工因为维修某品牌电车而导致入狱。
垄断维修,赚取厚利在海外或被重罚四千万,国产电车遮羞布被撕-有驾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诸多第三方维修店如今都不敢维修电车,他们自嘲担心维修这些电车会如那几名修理工那样被入狱。
电车企业如此做其实也有他们的道理,例如与电池相关的部件非常精密,而且存在着高压电等危险,第三方维修店维修电车可能影响电池性能,甚至可能对修理工造成风险。
另一方面则是维修保养存在着巨额的利润,更换个中控屏就要数千元,4S店的轮胎比市面贵五成,汽车企业当然希望攫取这些丰厚的利润,他们通过捆绑权益的方式迫使车主终身的维修保养服务都在4S店进行,就能为车企贡献源源不断的利润。
垄断维修,赚取厚利在海外或被重罚四千万,国产电车遮羞布被撕-有驾
这方面其实燃油车也有类似的做法,燃油车的诸多配件都是定制配件,一些故障需要用车企提供的检测软件发现故障,甚至连螺丝都是定制化,因此4S店维修保养车辆甚至需要在车企采购一整套工具。
只不过燃油车并没有如电车这样深度捆绑,燃油车的许多小问题都可以在街边维修店进行,换轮胎更是可以随便找第三方维修店,这样的做法不仅成本低,还方便了车主的日常用车,这与电车大小问题都得开车或拖车到4S店进行存在巨大的区别。
垄断维修,赚取厚利在海外或被重罚四千万,国产电车遮羞布被撕-有驾
当然面对多方的质疑,车企肯定会给出否定的说法,而会说电车更精密,第三方维修店没有那样的技术,如今澳大利亚对中国四家电车企业采取措施,则证明了这些电车企业确实有这样的嫌疑,相当于撕下了他们的遮羞布。
这也凸显出,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又很大的不同,车企在海外市场无法一切按他们的意愿行事,车主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的处罚需要车企反省,重销售、轻售后的策略在汽车行业很难长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