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明确不投华,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各位车友们,最近汽车圈有个消息挺震撼的——零跑汽车公开宣布不会搭载华为的乾崑智驾系统,坚持要走自己的技术路线。 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咱们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这车到底怎么样? 自己研发的智能驾驶靠谱吗?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零跑明确不投华,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有驾

零跑这次的决定可不是一时冲动。 他们从成立开始就坚持“全域自研”的战略,简单说就是核心技术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有点像我们自己装修房子,是找个全包公司省心呢,还是自己亲自挑选材料、监督施工更放心? 零跑显然选择了后者。 他们自主研发的“四叶草”架构把座舱、智驾、动力、车身都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套精心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各个部分都能默契配合。

咱们买车最在意什么? 价格肯定排在前面。 零跑通过自研,把很多高端配置的价格打下来了。 想想看,激光雷达这种以往只在三四十万车上才有的配置,现在零跑把它带到了15万级别的市场。 这就好比用普通手机的价格买到了旗舰机的拍照功能,确实很吸引人。

零跑明确不投华,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有驾

我知道很多车友会担心:自己研发的智能驾驶,能比得上华为这些大厂吗? 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零跑在智驾上的投入还真不小。 他们的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都比去年翻了一番,而且已经实现了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的量产上车。 据说今年底就能推出城市NOA功能,明年初可能就能达到行业第一梯队的水平。 这就像一个学生突然加倍努力读书,成绩提升指日可待。

我试驾过不少品牌的电动车,深刻体会到智能驾驶系统与整车匹配的重要性。 有些车感觉智驾系统像是后来加装的,用起来总有点别扭。 而零跑这种全栈自研的模式,就像是量身定制的西装,每个细节都更合身。 他们的OTA升级可以同时优化多个系统,不会出现智驾升级了却跟车机系统闹矛盾的情况。

说到零跑的全球化布局,这就更有意思了。 他们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恰恰证明了自研技术的价值。 Stellantis看中的就是零跑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果零跑用了华为的智驾,那就好比把自己的核心技术命脉交给了别人。 这就好像你有一套独门手艺,肯定不愿意关键步骤还得依赖别人吧?

对于打算买车的我们来说,零跑的选择其实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是选择已经成熟的华为智驾系统,还是相信零跑这种自研路线能后来居上? 这没有标准答案,就像选手机一样,有人喜欢苹果的成熟稳定,也有人看好国产手机的创新突破。

我最近在市区道路体验了零跑的城市通勤辅助功能,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决策逻辑很符合中国路况。 遇到突然窜出的电动车时,系统的反应既及时又不会过于激进,刹车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不会有那种突兀感。 在拥堵路段,跟车距离保持合理,不会被频繁加塞。 当然,相比行业顶尖水平,它在复杂路况的处理上还有提升空间,但基本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零跑明确不投华,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有驾

零跑的这种坚持,其实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消费者。 想想看,如果所有车企都用同一套智驾系统,那还有什么选择余地呢? 现在有了不同的技术路线竞争,车企们就得不断优化产品、降低价格,咱们才能买到更实惠、更好的车。

续航方面,零跑的表现也值得一说。 我在郊区综合路况下测试,实际续航能达到官方数据的85%左右,这在电动车里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特别是它的能耗控制做得不错,不会出现电量突然大幅下降的情况,让驾驶者更有信心。

充电效率方面,我实测从30%充到80%大概需要半小时,这个速度在目前市场上算是主流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电池管理系统很智能,会根据实时路况和驾驶习惯动态调整能耗分配,这个细节做得挺贴心。

零跑明确不投华,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有驾

说到底,零跑不“投华”的决定,反映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有的品牌选择与科技公司强强联合,有的坚持自主研发,这两种模式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作为消费者,我们乐见这样的良性竞争,毕竟有竞争才有进步。

车友们,如果你正在考虑购买电动车,会把零跑纳入你的候选清单吗? 你看好这种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