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专利曝光,电动车价格或再降

最近刷到比亚迪一堆新专利获批的消息,第一反应是,电动车行业的价格战怕是要再升级了,而且这次不是单纯的促销让利,是实打实的技术驱动型降价,底气比之前足多了。

说实话,以前看车企搞专利,总觉得离普通消费者很远,要么是听起来高大上却用不上的黑科技,要么是为了抢占技术高地的防御性布局,但比亚迪这波新专利,扫一眼摘要就明白,全是冲着 “降成本、提体验” 来的,每一个都踩在消费者和行业的痛点上。

比亚迪新专利曝光,电动车价格或再降-有驾

先说说最让我在意的「电池包安装件一体化」设计,以前总听说电动车为了固定电池包,又要加支架又要做密封,零件多不说,重量还上去了,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制作成本。

比亚迪这波操作挺聪明,把电控模块分成两个间隔设置的部分,既能分区控制,又减少了密封和安装结构,零件数量少了,占用空间小了,车辆整体重量自然降下来。

可能有人觉得,减重几公斤而已,能影响多少价格?这里就得科普下了,电动车的重量和成本是直接挂钩的,每减一公斤,不仅能省材料钱,还能提升续航表现,不用为了抵消重量而增加电池容量,这是双重省钱。

据公开数据显示,电动车每减重 10%,续航能提升 5%-8%,成本能下降 3%-5%,看似不起眼的结构优化,累积起来就是不小的降价空间。

比亚迪新专利曝光,电动车价格或再降-有驾

再看那个「电池托盘吊耳倾斜设计」,以前电池托盘的吊耳都是垂直的,为了保证强度只能加厚材料,重量上去了,成本也跟着涨。

比亚迪把四个第二侧壁做成倾斜的,既给第一侧壁做了支撑,提高了结构强度和耐久性,又减轻了吊耳重量,实现了电池托盘的轻量化。

这种 “用结构设计代替材料堆砌” 的思路,才是真・技术降本。要知道,电池托盘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占电池包重量的 15%-20%,它减重成功,整个车辆的成本下降就有了基础。

我记得几年前,电动车电池包的成本占整车成本的 40% 以上,现在通过这些专利技术优化,这个比例已经降到 30% 左右,而比亚迪的目标显然是更低。

比亚迪新专利曝光,电动车价格或再降-有驾

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可不是盖的,2024 年研发投入 531.95 亿元,同比增长 34.42%,今年以来新获得专利授权 2656 个,较去年同期增加 57.63%,累计专利数量已经达到 37829 条。

这么大的研发力度,不是为了单纯追求专利数量,而是形成了系统性的成本控制体系。从电池包到车辆结构,从安装支架到连接集成件,每一个环节都在做轻量化和集成化优化。

这种全方位的技术布局,比单纯在某一个部件上抠成本要靠谱得多。打个比方,就像装修房子,单看换个便宜水龙头省不了多少钱,但如果从设计阶段就考虑空间利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整体下来能省不少钱,还不影响居住体验,比亚迪现在就是这么干的。

比亚迪新专利曝光,电动车价格或再降-有驾

可能有人会问,专利技术再好,能不能量产才是关键,要是成本降不下来,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这一点我倒不担心,比亚迪的专利设计都兼顾了量产可行性。

比如「连接集成件一体件」设计,把后舱框架和乘员舱框架的连接部件做成一体,简化了装配工艺,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装配过程中的误差,降低故障率。

要知道,汽车生产中,零件数量越多,装配工艺越复杂,量产时的成本就越高,故障率也越高。比亚迪通过一体化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量,自然就降低了量产难度和成本,这些节省下来的钱,最终肯定会体现在售价上。

比亚迪新专利曝光,电动车价格或再降-有驾

再看看行业大环境,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斯拉、小鹏、理想都在想尽办法降成本,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已经让 Model Y 的生产成本下降了不少。

但比亚迪的专利路线和特斯拉不同,特斯拉是通过大型压铸机减少车身零件,比亚迪是通过模块集成和结构优化降低电池包和核心部件成本,两种路线各有侧重,但最终目标都是降本增效。

个人认为,比亚迪的路线更适合现阶段的中国市场,因为它对生产线的改动相对较小,更容易快速量产推广,而且覆盖的车型范围更广,从入门级的海鸥到高端的唐 EV,都能应用这些专利技术,降价潜力更大。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电动车价格下降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以前买一辆续航 400 公里的电动车,至少要 15 万左右,现在随着技术进步,这个价格已经能买到续航 600 公里的车型了。

要是比亚迪这些新专利大规模应用,成本再降 5%-8%,入门级电动车的售价可能会跌破 10 万,甚至下探到 8 万区间,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而且价格下降的同时,安全性和续航还在提升,比如「车辆门槛梁和电池包安装件」专利,通过优化安装点间距,提高了车身刚度和碰撞性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也是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技术创新不断降成本,从一开始的几千元高端机,慢慢变成人人都买得起的日常用品。

电动车现在也在走这条路,比亚迪的专利创新就是加速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十年前,谁能想到电动车会取代燃油车成为市场主流?谁能想到续航能从 100 多公里提升到 1000 公里以上?

现在,随着比亚迪这些降成本专利的落地,电动车价格全面低于燃油车也不是不可能。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