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的表姐夫在地质勘探队工作,2011年单位补发三万多元野外补贴和奖金,夫妻商量预算买下国产众泰小越野车至今跑了24万公里

2011年那会儿,媳妇的表姐夫在地质勘探队上班,单位突然补发了三万多元的野外补贴和奖金。你说这笔钱当年可值不少,毕竟那时候农村和城里的收入差距还挺大。表姐夫和表姐掰着手指算了半天钱,奖金加上平时小存款,一共大概有六万多元。说实话,买辆合资车入门级的都差不多,像本田飞度也得七八万吧,这钱还不够。最后他们瞄准了国产品牌,毕竟预算有限,众泰的那款小越野2008最合适——价格五万多,蓝色车身,涂装看着挺精神。

说到这车配置也挺有意思,1.6排量配的是三菱老发动机,最大功率63千瓦,峰值扭矩133牛米。数字看起来不咋滴,但别忘了整车质量只有1.1吨,动力还挺够用的。表姐夫说,平常在二环跑80到90公里时速,油门轻踩,自然成;高速上偶尔提速,最快能到140公里,速度感那是真够刺激。这个车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它的高底盘,真就像小个儿的越野,开着底盘稳,路况复杂也不慌。

媳妇的表姐夫在地质勘探队工作,2011年单位补发三万多元野外补贴和奖金,夫妻商量预算买下国产众泰小越野车至今跑了24万公里-有驾

拿下车当天,表姐夫兴奋得很,干脆每天早晨开着出门绕二环跑一圈。磨合车也好,练练开车技术也罢,成了他生活中的固定小事。那时候他和我说:这车不是啥神车,但实用是硬道理,一辆能跑、能装还能爬点坑的车就满足了。其实这话听着接地气,但也透露着小小的骄傲。

时间飞快,十多年过去了。表姐夫最近还跟我说,这车已经跑了24万公里。你没看错,二十四万公里。说实话,国产小车跑这么长时间还能保持基本性能,我觉得挺难得的。除了发动机声音比刚买回来时大了点,其他的没大毛病。表姐夫自嘲:这车声音大点,估计是老伙计‘喊话’了,你知道,老车就是这样,交谈多了感情就深了。我从他的语气里感受到那种半开玩笑半真心的情绪。

媳妇的表姐夫在地质勘探队工作,2011年单位补发三万多元野外补贴和奖金,夫妻商量预算买下国产众泰小越野车至今跑了24万公里-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车轮胎原本是横滨的,到第十年换成国产品牌,耐磨性和操控性稍差些。据修理工老李说,国产轮胎的胶质稍差,磨损速度快个20%左右,但换了便宜轮胎,年花费下来了估算少了近一千块,这种权衡是不是挺有意思?花多点钱买好轮胎行不行,这是常见的供应链与成本的博弈。说白了,车主心里都得掂量着浮动成本跟舒适度哪个先行。

刚才说车声音大,其实我挺纠结,表姐夫买的是相对基础的版本,免得头疼高级配置的各种传感器故障频繁找麻烦,但动力和稳定性都表现平稳。前头我说动力够用有点大,这里纠正一下,熄火爬坡或者装载重货时,1.6排量还是显得吃力,特别是在陡坡赛道上,没动力储备,驾驶压力有点大(这段先按下不表)。所以用车体验跟同价位的合资小SUV比起来,差别还是存在的,谁让国产车的研发环节和供应链还在拼命补课呢。

供应链我常说,还得用生活经验来感受。有次跟表姐夫聊到这车换零件,举个例子,像换刹车片,就是大家去菜市场买菜的道理,国产配件供应商多,也便宜,但质量有良莠;合资配件就像超市定牌商品,价格高点但稳定。表姐夫笑:咱这车有时候也得灵活点,哪儿便宜用哪儿,不能太挑,对我们挣钱不容易。汽车供应链上的博弈就是车主日常的小算盘,厂商保证零部件的品质就是把控大盘。

媳妇的表姐夫在地质勘探队工作,2011年单位补发三万多元野外补贴和奖金,夫妻商量预算买下国产众泰小越野车至今跑了24万公里-有驾

表姐夫跟我吐槽过销售那档子事儿,说当年车店老板嘴挺硬:这车好,买了别后悔!结果后悔什么?后悔当初没多砍点价。真正买东西都懂,销售的那块心计和定价逻辑谁都别当真,尤其是国产车市场,谈价空间大是常态。你们有没有碰过想砍价但销售练出来的专业话术,让你莫名其妙买单?我咋一听就有点烦,直觉告诉我,这套路谁没碰过。

对了,问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同样价格买辆国产小越野和买辆二手合资车,哪个用起来省心?我觉得挺讲究的。合资车虽然品牌响亮,但二手车况复杂,有时候维修成本高得吓人。国产车新车买,虽然质感不够细腻,但用起来简单直接,零配件便宜。看表姐夫这辆众泰小越野用到也算给了国产车一个不那么差的答卷。

顺便提个没细想过的猜测,众泰后来跌得惨烈,跟供应链紧张和成本管控不力有关,可能也是战略决策失误,没能找到持续盈利的核心。我其实不太懂大厂经营细节,但感觉制造和销售两头烧是它的致命伤。缺钱,欠账,布局散乱,终究是后续倒闭的序曲。对比当年表姐夫这辆老车,反倒觉得它的坚守和简朴有种说不出的韧劲。

媳妇的表姐夫在地质勘探队工作,2011年单位补发三万多元野外补贴和奖金,夫妻商量预算买下国产众泰小越野车至今跑了24万公里-有驾

诶,说到这,顺带翻了下相册,发现表姐夫车内仪表盘贴了张旧公交卡,灰头土脸的,估计是早年为了公交换乘方便留下的。这个小细节挺有意思,也说明他用车环境和背景,没那么光鲜亮丽,但很实在。

到底国产车未来能不能靠着一批这样的老用户翻身?还是说乏力的研发和混乱的供应链会拖累它们越来越远?我自己也没答案。其实市场上的消费者心态也复杂,买车多半是安稳的选择,不是追热点那么简单。这不就回到了表姐夫当年买众泰的初衷——一个简单实用的交通工具,而非身份象征。

媳妇的表姐夫在地质勘探队工作,2011年单位补发三万多元野外补贴和奖金,夫妻商量预算买下国产众泰小越野车至今跑了24万公里-有驾

你那边怎么看?那些年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老车故事?是不是也对国产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期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