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

国庆假期,高速免费,这事儿还有人不知道吗?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道送分题。

可偏偏就有人,在这道送分题上,栽了跟头。

一位朋友开着自己的5座小车,唱着歌,哼着曲,满心欢喜地从高速出口下来。

然后,他听到了ETC那声熟悉的,也是此刻最不该响起的扣费提示音。

免费,怎么就变成了收费。

他当场就有点懵。

难道是政策临时改了。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有驾

还是说,自己开的这辆车有什么特殊之处,被大数据精准地排除在了免费名单之外。

他把车停到一边,找到了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脸上写满了大大的问号。

工作人员也是见多识广,不慌不忙,上来先是一番例行检查。

车,确实是5座的,标准的小型客车。

时间,也确实在国庆假期的免费时段内。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前挡风玻璃上的那个小小的ETC设备上。

一查后台,真相大白,让人哭笑不得。

这个ETC设备,绑定的根本不是眼前这台5座小车,而竟是车主名下的另一台8座商务车。

事情到这里,其实已经很简单了。

一个因为粗心引发的乌龙事件。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有驾

高速公路的免费政策,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只针对7座及以下(含7座)的小型客车。

你车里装的是8座车的“身份证”,那遍布高速公路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它们可不会去管你实际开的是什么车。

它们只认这个电子标签。

在系统的世界里,通过龙门架的那一刻,你就是一台8座车。

8座车,不享受免费政策,所以扣费,逻辑完美,天经地义。

工作人员很快就处理了这个问题,核实了车辆信息,把误扣的通行费当场返还了。

车主连声道谢,开着车走了。

现场恢复了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心里却有点不太平静。

我承认,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好笑。

都2025年了,还会有人犯这种把两辆车ETC搞混的错误。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有驾

这得是多大的心,才能把这么重要的小东西随手一放,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但笑着笑着,我就笑不出来了。

我开始觉得,这件事背后,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甚至让人有点不安的东西。

我们来复盘一下整个流程。

一个人类,犯了一个小小的,可以理解的错误。

一个系统,用它那完美无瑕的,不带任何感情的逻辑,精确地执行了一个指令。

结果,就产生了一个荒谬的结果。

一台本该免费的5座车,被系统坚定地,不容置疑地,收取了全程的通行费。

这个过程中,系统有没有错。

没有。

它百分之百地按照预设的程序在运行。

识别电子标签,比对数据库,执行扣费指令。

每一个环节都堪称完美,效率高得惊人。

可以说,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有驾

但我们都知道,这个结果是错的。

为什么。

因为系统只认数据,不认事实。

在它的“眼睛”里,那个小小的OBU设备里的数据,就是这辆车的全部真相。

至于这个设备下面,是一台5座的轿车,还是一台8座的商务车,甚至是一辆自行车,它不知道,也不关心。

它被设计出来的使命,就是读取数据,执行命令。

这种极致的理性,有时候会带来一种冰冷的恐怖。

我们为了追求效率,创造了无数这样的系统。

ETC,无感支付,人脸识别门禁,健康码行程码。

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一张一张由数据编织而成的大网,包裹得越来越紧。

这张网,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我们不用再在收费站前排起长长的车龙,掏出现金等待找零。

我们不用再带着厚厚的钱包,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有驾

我们甚至不用再带钥匙,刷个脸就能回家。

效率,便利,安全。

我们享受着技术带来的红利,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可就像这次的乌龙事件一样,当那个最关键的“人”的因素,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偏差时,这张网,会毫不犹豫地把你“误伤”。

司机是粗心了,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我们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粗心呢。

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有一天,拿错了别人的手机,刷错了别人的卡,或者记错了一个重要的密码。

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会犯错的生物。

而我们创造出来的系统,却正在朝着无限精确,零容错率的方向狂奔。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突出。

我们再来看这件事的另一个关键角色。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有驾

收费站的工作人员。

他们是这个冰冷系统和现实世界之间,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火墙”。

当司机提出疑问时,他们没有简单地用一句“系统就是这样规定的”来搪塞。

而是愿意去倾听,去调查,去核实了车辆的真实情况。

然后,他们动用了自己的权限,去修正了系统犯下的“正确错误”。

正是这个充满人情味儿的,人工干预的动作,才让整个事件有了一个温暖的结局。

通行费被马上返还。

这几个字,看上去轻描淡写。

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种宝贵的,叫做“常识”和“人性”的东西。

是机器所不具备的东西。

我想,如果当时没有这位工作人员的介入,事情会怎样发展。

司机可能会被迫先缴纳这笔费用。

然后,他需要去查询扣费记录,找到客服电话,一遍又一遍地去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可能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证明,行驶证,车辆照片,甚至可能需要回到安装ETC的银行去开具证明。

这个过程,会消耗掉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趟本该愉快的国庆旅程,最后会因为这点小事,变得一地鸡毛。

国庆高速上演“乌龙”事件!5座小车被收全程路费,收费员:全额退款!-有驾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冰冷的,没有人情味的,只会认数据的系统。

我们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判断权,交给机器,交给算法。

我们相信它们是公正的,是客观的,是没有偏见的。

但我们常常忽略,所有的机器和算法,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来设计的。

设计者的认知局限,思维盲区,都会被原封不动地,甚至被无限放大地,植入到这些系统之中。

他们设计了ETC系统,规定了它只能通过OBU设备来识别车辆。

他们或许没有考虑到,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去考虑,万一有人把不同车辆的设备搞混了怎么办。

在追求效率的道路上,这种对“意外”的宽容度,正在变得越来越低。

这才是让我感到不安的地方。#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