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造电车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行为艺术的气息。不装了,摊牌了,我,法拉利,一个卖了快一个世纪V12信仰的品牌,现在要告诉你们,我们悟了,我们决定一边给车主发功德,一边把电车卖出修仙法器的价格。
这事的起手式就非常不讲道理。当所有人都以为法拉利会扭扭捏捏,搞个什么“传承V12精神”的合成声浪时,人家直接掀了桌子。说模拟V12那是土狗行为,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我们不搞那套花里胡哨的。我们要搞点更玄学的。他们直接给电机下面装了个拾音器,你一脚电门下去,听见的不是电机在叫,是AC/DC在给你唱《Highway to Hell》。运动模式下还能跟着模拟换挡变调,这哪是开车,这是在打碟。这属于给车强行上了一个音乐Buff,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本来以为是青铜,结果上来直接开大,还是个摇滚大。
再看硬件,更是突出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现在的新势力都在卷什么?一体化压铸,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恨不得把电池做成车身承重结构,像一块铁板一样,为的就是减重和降本。法拉利呢?反着来。他们把122度的大电池,硬是做成了15块可以独立拆卸的“压缩毛巾”。官方说法是为了让车能开几十年,一块毛巾坏了,换一块就行,不用把整个浴缸都给扔了。这听起来很复古,很讲究,很有匠人精神。
但你仔细琢磨一下,这不就是当年手机可以换电池的逻辑么?苹果费了那么大劲才把用户习惯掰过来,让大家接受一体化。法拉利这一手,等于是在电动爹的时代,强行把爹的腿给打断了,让它变回了儿子。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现在看到这种追求极致和不计成本的轴劲儿,都有点恍惚。毕竟我们每天想的都是下个月房贷和孩子的补习班。法拉利这种“只要我爽,成本是车主需要考虑的问题”的思路,真的,很奢侈,也很纯粹。听着很浪漫,但本质还是为了维护那个标。
因为会买法拉利的人,他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他买的是一个图腾,一种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法拉利最值钱的不是它的发动机,是“法拉利”这三个字本身。所以它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为了讨好普通消费者,而是为了维护住现有信徒的信仰,让他们觉得,即便世界变成了电动的,我们的神,依然是那个最疯、最不讲理的神。3万转的电机,比特斯拉Plaid还高一万转,这数据本身就是一种宣言:你们玩的是科技,我玩的是飞升。你们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我直接在车里装了个任意门。
这车的操控逻辑就更魔幻了。它取消了防侧倾杆,用四个独立的电机控制四个悬架,能每秒调整200次。什么意思?就是你过一个坑,左前轮感觉到了,系统会让左前轮自己抬起来,车身几乎不动。这套操作,讲真,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核心。太野了。再加上四轮独立转向和四电机独立扭矩分配,过弯的时候,外侧轮子给你加大动力,内侧轮子给你减点速,等于有四个隐形的赛车教练帮你一起推车过弯。这套系统的核心逻辑就一句话:只要我车身不晃,牛顿就拿我没办法。典中典之物理学不存在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法拉利比作修仙的,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是清心寡欲,法拉利这明显是想开了,准备大搞特搞。它甚至把换挡拨片都给你留着,但拨的不是档位,是功率等级和能量回收强度。右拨片是“加大加大加大”,左拨片是“刹车刹车刹车”,完美照顾了那些肌肉记忆已经刻进DNA的老炮们。这简直就是把一个智能手机,硬生生给你做出了诺基亚实体键盘的手感。这种事,也只有法拉利干得出来。
所以你看,法拉利搞电车,跟我们理解的电车,压根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我们关心续航多少,充电快不快,智能化行不行。法拉利关心的是,这玩意儿开起来够不够颠,声浪够不够骚,能不能让开它的人觉得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跟物理学和全世界的庸俗对着干。这才是品牌玄学的最高境界。
它压根没想跟特斯拉或者保时捷抢市场,它的目标用户还是那群人。这台车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告诉这群信徒:别慌,天没塌下来,就算烧的是电,我们法拉利也比别人家的电更贵、更纯粹、更接近大道的本源。至于那500多公里的续航,实际可能就400公里出头,重要吗?不重要。会买这个车的人,家里车库可能比我家客厅都大,充电桩的数量可能比我家的灯都多。续航对他们来说,从来就不是问题,姿态才是。
最终,这台将在2026年完全亮相的电动法拉利,就是一场大型的信仰筛选。它用一种近乎“发疯”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什么叫电动时代的驾驶乐趣,把技术参数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它不是要解决什么出行问题,它本身就是个问题,一个抛给整个汽车圈的问题:当技术不再是唯一标准时,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来衡量一辆车?法拉利的答案是:用信仰。简直就是疯了!但能卖出去,就是能卖出去。这就是现实。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