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香瓜
国庆假期的高速服务区,妥妥一场年度大戏开演。比抢票还刺激的,不是车位,而是——充电桩!真的,眼看着一辆辆新能源车如长龙般卡在服务区门口,屏幕上排队号蹭蹭往上跳,空气里全是焦灼和无奈。有人啃着泡面,有人打着地铺,大家盯着充电指示灯,谁都不敢眨眼,就怕错过了“天降神桩”。
现实比段子还炸裂。你以为排队个把小时已经够难受?抱歉,社交平台上随便一搜,全是“排队4小时,充电半小时”的血泪长文。新能源车主的节日版“春运”,每年重演。毕竟,今年国庆上高速的新能源车超过1250万辆,服务区充电桩1735万个,但你真别被平均数忽悠了,实际流量一出,桩子还是被瞬间拉爆。平均下来,每212辆车抢1个桩,假期利用率飙到平常的三四倍,真是抢疯了。
讲真,这哪还是啥补能?分明是充电版“生死时速”。排队几小时,队伍里气氛紧张到能闻到火药味。等到终于轮到自己,心里那叫一个百感交集——既庆幸、又无语。
可别以为问题只在“桩少”,背后远没那么简单。
场景拉到服务区,一切都跟打仗似的。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工作人员干脆拿扩音器喊号,想维系点秩序,但效果嘛……就差没托人站岗贴条了。别的地方呢,为了一个充电枪,七八个司机险些开干,场面堪比菜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不只是纯电车主愁,增程、插混的用户也一锅端排队。慢充慢得能急死人,“混动抢桩”简直成了指责对象。“加点油吧亲!”“油太贵,省点省点。”这种对话频繁上演,双方谁也不服,但最终无解。不夸张地说,这场争桩混战,晒出了人性光与影。
你要说,排点队受点苦就算了,实际上,很多车主为了这点续航,真是把自虐发挥到极致。不开空调,孩子热得发脾气,大人忍饥挨饿。有人晒图自嘲:“花四十万买台新能源,节假日真像个活‘大冤种’。”热评底下全是“同款心酸”。
可不是嘛,新闻里说全国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高达98%。乍听多么拉风,现实却啪啪打脸。首先,快充占比只有一小半,慢充桩在高速上根本没法用,谁愿意等上一夜?其次,高峰期大家一拥而上,平日里桩子冷冷清清。投资方算盘打得精,不会为一年几十天的高峰增加桩子,导致高峰时段桩永远不够用。
更离谱的是,服务区电网也吃不消。有的地方名义上120千瓦的快充桩,实际输出不到60千瓦。还有不少地方服务费收得飞起,补能的钱快赶上加油了,这让新能源省钱的逻辑都快崩了。
再说技术。从400V到800V,高压快充是正在卷得飞起,各种新花样层出不穷,媒体画面催人泪下:“一杯咖啡,充电满满。”可地上的车,大多还卡在老平台。400V占着800V的桩,结果是啥?新技术成了摆设,还不如多几个通用桩靠谱。更扎心的是,续航虚标问题照旧,随便一辆号称“续航670公里”的车,在高速上勉强跑200公里就红灯警报。入门级新能源,400公里续航,节假日上高速纯粹是考验心理承受能力。
不同技术路线的混战,成了充电难的“隐形杀手”。协议五花八门,接口一地鸡毛,谁都不愿意率先妥协。再加上个别地方,还有运营商之间的小九九,信息不互通,桩不能共用,这不自找堵心么?
那么,锅到底该谁背?规划滞后的服务区、只看利润的运营商、追热点的车企、还是像无头苍蝇般涌上高速的车主?说句实话,真要甩锅,人人都有份。要想根治没那么简单,这不光是哪个环节掉队,而是整个生态链都得升级。
其实最现实的做法,硬件和软件得一块上。大功率充电桩要加快落地,但短期内也不能只等新桩。高德、百度等地图平台实时报点,移动充电车灵活补位,信息透明点,用户心里能笃定点儿,情绪就没那么爆炸。
同理,服务区完全可以多加路标,指引大家下高速3公里补能,把“引流”做好,减少服务区内拥堵。车企也到位一点,别整天玩虚标、堆配置,早点普及高压快充平台、提高实际续航,续航不够的老幺,怎么也得淘汰或者给点优化方向。
往远了看,谁都知道,只有“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站铺开,V2G模式成熟了,车变移动储能,供需更灵活,新能源行业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长假高峰的用能焦虑。别把技术停在PPT,也别把数字玩大忽悠。产业链一体抱团搞升级,谁也别光顾着拍屁股走人。
总的来说,高速充电抢位大战,其实是一面放大镜,照出了中国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背后“肌肉”和“短板”的真实落差。大家都期许下一个国庆,别再靠“薅羊毛”式拼运气,而是靠稳妥、便捷、聪明的充电网络让旅途毫无后顾之忧。毕竟,新能源车上路的每个人,都不想做“冤种”。谁敢说我们搞不定?等着瞧,咱们早晚能拉爆全场,开足马力,奔向无忧新生活!
本文章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