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

威马复活了,这事你怎么看?说实话,这年头看车企的生存现状,比看上市公司业绩报表还刺激。一边是技术和销量的双重压力,一边是各种债务和供应链的复杂关系,谁能正式“起死回生”,已经很难了。但这次,宝能系带着威马又杀回来了,说要5年挑战1200亿,你说他们是真有勇气,还是咱只能把这当个段子看看?

先捋一捋故事线。去年威马还在各种停工裁员,今年突然和宝能系的深圳翔飞牵手了,直接来个10亿投资当见面礼,信誓旦旦说工厂要扩设备、供应链要复活、还要开发产品,年底保一万辆。说真的,你见过哪家快倒闭的车企还能这么有底气?但谁都知道,光有底气不一定有出路。

这事最大看点,其实是宝能自己也不是个“干净”玩家。你想啊,宝能曾在地产整合和造车领域都杀得风生水起,结果“失信被执行人”“债务申报”不断,旗下公司一个比一个惨。宝能能倒腾出多少真金白银投入威马,大家都很怀疑。你看新闻里怎么写的,翔飞汽车法人黄晶跟宝能关系扯不清,各种子公司都像是同一个玩家的“分身”,这架势更像是抱团取暖,至于能不能真过冬,还不好说。

威马现在主流资产都让翔飞汽车接管了,剩下的公司说“可单独追偿”,这翻译过来就是不就欠钱吗,慢慢排队,谁有耐心谁就可能喝上一点汤。而重整的核心政策,偏偏是重整供应链,自己最核心的运营和生产、最赖以糊口的工厂“温州基地”也恢复活力。能重新把人招回来,用最基础的产量交差,已经算是翻身的第一步。

但你要知道,这一步的路有多难走。新闻里详细披露了债务重组方案,15万以下的债权人能全额现金清偿,多的能拿15万现金,剩下的要“信托等以后分”。你自己算算,去年企业停产前共拖欠职工工资4857万元,供应商的钱更多,有的一个单子就被拖欠四百多万。这债务这样还,谁信威马真的“可以复活”或者供应商会全力支持?你问我供应商怎么抉择,他们只能选“要么冒险合作,要么彻底绝望”。毕竟市场这么卷,谁也舍不得手里的单子。新威马拼的是一口气,供应链赌的是一线希望。

威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人。你看,现在工厂又开始招人,特别是供应链那批被裁掉的老员工,有经验的直接优先用——和新玩家合体,什么都求快。猎聘网上83个岗位,什么设备工程师、品牌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干脆招400多人,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气势。可你想想,汽车行业又不是快餐店,团队能不能配齐,产能能不能跟上,谁心里都没底。今年只剩不到四个月,供应链要全补齐还要产出一万辆,这可不比原来做PPT。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你说复活凭啥?靠什么赢?答案其实很简单——威马只能回到自己最初的阵地,重新做EX5和E.5这两款老车型。可问题是,这两款车放在现在市场上,就是“过时的产品”。2018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到4%,现在超过50%,一线玩家谁不是年年推新?你如果还拿老车去卷销量,“只要没人用,你修得再好也白搭”。用户对威马已经格外警惕,几次爆雷下来,信任差不多没了。就算有人还开着老威马,哪怕车机用不了、维修也没人管,也会感叹一句“质量过硬,服务太烂”。

说实话,国内市场已经洗过好几轮牌,除了老玩家和技术牛的后来者,谁都不好混。新威马现在最大难题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市场和信任。你看哪家新公司不是靠“花式营销”和政策红利才混出头?但威马既没钱,也没高管,剩下了的只有“去海外市场碰碰运气”的想法。白皮书里说会去泰国、东南亚、中东设厂,那这些国家用车需求高、竞争小,出海也许还能找到新生。但国内市场已经没啥空间,今天的用户可不是原来的傻二,不会因为便宜就买。

有不少人会觉得威马和宝能这样复活,是不是有政府的支持?看公告、看舆情,确实温州市政府和上海都愿意给威马优先采购权,甚至还能帮着和金融机构撮合融资。但你要知道,在这种高风险、高负债的公司面前,地方政府其实也不是傻子。地方支持你,往往是看你还有多少价值或者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绝不会把全部资源押在一个随时可能“爆雷”企业身上。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我倒觉得,威马复活的最大意义,不是说他们真的能在5年后赚1200亿,而是在说明这个行业的迭代速度和残酷性。你看近几年无数车企倒下,又有无数新玩家入场,但最后拼的,除了资金,就是供应链、产品技术和用户信任。这些东西不是说开个会、发个白皮书就能解决的,要看实际行动、有持续投入、有多年稳扎稳打的规划。

有多少车企敢立下如此目标,说要年销百万、年收百亿?几乎每年都有人这么喊,但真能活下来的就那么寥寥几个。不信你翻翻理想、小鹏、蔚来这些“新势力”,哪一家不是九死一生,有政策、有资本才能活到现在。威马能靠宝能的资源撑几年,也未必能过五关斩六将。行业永远在变化,有时比拼的不是谁起得早点,而是谁能撑得久。

你可能会说,那如果宝能系的资源真的足够呢?威马是不是还有可能在新能源市场翻身?我只能说,这不是没可能,但更像是小概率事件。一来,行业红利已经渐渐消退,产品为王的时代只剩最强者,二来,威马自身的信用危机不是说新东家一来就能洗得一干二净。三来,宝能自身也有一堆烂账,投资再多也可能只是用来“止血”,没人知道过阵子会不会又来一次大动作。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说到底,威马复活这事就是一场“行业实验”。你能看到资本的运作能力,政策的灵活支持,甚至行业参与者的果敢赌性。但最终用户买不买单,团队能不能顶得住,债务能不能缓得了,都不是白皮书里能说清楚的。如果一切顺利,威马能带一波大复苏,给行业来一次新的“士气提升”,但如果还是走老路,终究是昙花一现。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威马复活获宝能投资,重组供应链,债务压力依旧-有驾

我敢说,现在看威马的人,不是关心这家公司能不能成为“第二个比亚迪”,而是在想,这场复活戏还能演几幕?资本和技术到底谁说了算?这或许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值得反思的地方。你觉得威马能成吗?我只能举着瓜子等结果,毕竟这个行业的喜剧和悲剧,永远不会提前剧透。

说了这么多,核心意思很简单:谁都能说自己能再来一次,但所有真正赢到最后的,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不怕市场残酷、不断提升自己的人。你以为宝能和威马能一拍即合,最终迎来春天?我只能说,复活本身不是胜利,真正的考验是能不能活下去。这个道理,你懂的。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