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年国庆高速堵车,都是一场针对新能源车主的大型田野调查,或者说,行为艺术。导航图上那一条条深红色的“动脉栓塞”,就是最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纯电车主们集体上演了一出名为《渡劫》的玄幻大戏,眼睁睁看着仪表盘上那个绿色的百分比,比自己的血压掉的都快,最后不得不关掉空调,打开车窗,用人类最原始的体温,去感受什么叫“碳中和”。
而燃油车主呢?他们也没好到哪去,堵在原地听着发动机嗡嗡作响,油耗飙升到让人怀疑人生,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给中东的石油王子们表演一个原地热车。
但就在这场混战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心态稳如老狗。他们在车里吹着22度的空调,吃着小火锅,看着电影,甚至还能给隔壁没电的兄弟递过去一瓶冰阔落。这帮人,就是增程车主。他们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在这场年度大考中,赢麻了。
你看,高速服务区这个大型PVP副本里,纯电车主们为了抢一个充电圣杯,排队排得跟春运火车站似的,堪称典中典。有人说排了二十多辆车,等几个小时都是基操。这哪里是开车,这简直是坐牢!每一个跳动的充电百分比,都在拷问车主的灵魂: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出来受这个罪?
这就是纯电最大的悖论。它的理论基础是,未来的基建会无限牛逼,电网会无限坚挺,充电会跟加油一样快。这是一个美好的,充满了科技光环的乌托邦。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国庆的高速,是暴雨的城市,是过年的返乡潮。现实,就是一个不讲道理的老头乐,随时能从你想象不到的角落里窜出来,给你一记大逼斗。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电动车的命门,也不在实验室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而在国庆高速的服务区里。
这时候,增程这个曾经被认为是“落后”、“过渡”、“胡说八道”的技术,突然就开窍了,悟了,直接从一个被人嫌弃的缝合怪,变成了普度众生的活菩萨。
几年前,还有大佬信誓旦旦地说增程是落后技术。讲真,这种论调,就跟修仙小说里的名门正派一样,总觉得自己的修炼法门才是唯一正道,看不起那些用丹药、走捷径的“魔道中人”。纯电,就是那个讲究根骨清奇、一步一个脚印修炼的“正道”。而增程呢?它就是那个直接磕丹药的,简单粗暴,不管你什么心法不心法,反正我先用汽油炼一颗“回蓝丹”吃下去,保证自己不死在路上。
结果呢?正道们还在为“灵气”(电)枯竭而发愁,魔道中人已经杀穿副本了。现在回头看,那些曾经的论调,简直就是一记精准的回旋镖,狠狠地砸在了自己脸上。不装了,摊牌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车的需求非常简单粗暴。它不是我的大玩具,不是我的社交名片,而是我的金钟罩铁布衫。我需要它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都能把我,把我的家人,安全地从A点送到B点。这个极端情况,可能是我妈半夜突然打电话说不舒服,我需要立刻从上海开到南京;也可能就是国庆这种,堵在高速上六个小时动弹不得。
在这些时候,我根本不关心什么800V平台,什么CTB技术,什么激光雷达。我只关心一件事:我的车,能不能让我安心地在里面待着,并且随时能走。纯电车主那种看着电量焦虑到想哭的心情,我懂,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那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最后,我还是需要一个更像工具的工具。
增程车的逻辑,就特别符合中国人的那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朴素智慧。在城市里通勤,90%的时间我用电,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安静又平顺,这是纯电的好处,我要。但万一我要出远门,碰上节假日,我不想规划充电路线,不想跟人抢充电桩,我需要说走就走,这是燃油车的好处,我也要。
所以你看,增程车其实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承认了现实世界的不完美,承认了基建的滞后,承认了用户需求的“精神分裂”。它就是一个压缩毛巾,看着不起眼,甚至有点丑,但一旦遇到“国庆堵车”这盆水,它立刻就能膨胀成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庞然大物。
写到这里,我必须承认,把增程器比作一个“随身充电宝”有点太侮辱它现在的技术含量了,但你懂我意思就行。现在的增程器,热效率已经干到46%,发电效率96%,宁德时代甚至搞出了纯电续航400公里的增程电池。这什么概念?就是这个“充电宝”本身,就已经比很多纯电车的本体还要能打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所以说,技术路线的争论,很多时候就是一场大型的嘴炮。当技术不再是服务于人,而是变成了一种需要用户去“信仰”和“供养”的图腾时,它就走偏了。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的光环,这些都是玄学。但大多数人买车,不是为了修仙,是为了生活。
说真的,我每次在高速上看到那些堵得严严实实的车,都觉得像一锅巨大的,停止沸腾的金属饺子。而增程车,就是那个自带小煤气灶的饺子,随时能给自己再加热一下。
所以你看,技术路线的争论从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用户在堵车的时候,安心地吹空调刷抖音。谁能做到,谁就是爹。就这么简单。所谓的“落后”,不过是在无法解决终极问题时,最聪明的妥协。而这种妥协,才是这个荒诞世界里,最真实的智慧。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